周紅梅
2016年,開發區圍繞全市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的工作要求,立足規范管理,創新創先創優,加快推動合作社成為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區農民合作社工商注冊登記132家,工商注冊社員49418人,農民入社率在90%以上。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05家(銷售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家),農地股份合作社17家,社區股份合作社10家。獲得南通市級以上“五好”示范社12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2家,南通市級8家。當年,蘇合農副產品銷售、坤鵬養羊、永晨葡萄等三家合作社獲得省財政支持項目建設資金80萬元;創建農民合作社綜合社1家并通過南通市驗收;接待農業部、省、南通等各級領導調研參觀多次。開發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2016年度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先進集體。具體做法如下:
1 政策導向 創新思路是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源頭活水
嚴格按市《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皋委農〔2016〕9號)文件要求指導我區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
1.1 股份改革推發展。搶抓中央1號文件和中農辦改革試驗的政策機遇,先后在里莊、鎮南、戴莊、天河橋、橋港、鹿門、楊宗、平園池、萬新、新王莊等村(社區)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建立了土地、人口數據庫,認真核查村級集體資產,召開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東大會。通過合作社章程,各戶確認簽字,設置人口股、土地股。至目前已入股農戶10804戶、35506人,面積3.65萬畝,集體經營性資產達4659.81萬元,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1.2 勞務合作出成效。指導創辦了惠農勞務專業合作社,為當地及周邊的用工單位及時輸出勞動力。目前,合作社現有社員249人,主要由村富余勞力組成,他們不僅能就近就地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同時有效解決了用工單位勞動力緊缺的棘手問題。
1.3 聯合發展作典范。根據省、南通及市委農辦工作要點的要求,我們創新思維,組建以家庭農場主為主要成員的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工商注冊登記了一家由6個家庭農場主為主要成員的“如皋高隆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我區新型經營主體注入了新的活力,放大了合作社示范效應。
1.4 金融扶持做保障。做好合作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促進“建農貸”、“裕農貸”、“金農貸”、“富農貸”等與合作社的無縫對接,為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應享盡享國家政府貼息貸款扶持。
2 典型引路 試點探索是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有效路徑
我們以平園池村的社區股份合作社、農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各類新型合作社為載體,積極開展綜合社試點的創建工作。途中我們多次邀請市委農工辦領導來現場指導,解決綜合社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難題。2016年5月13日,在平園池村成功召開了“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農民合作社綜合社”的成立暨開發區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推進現場會,拉開了規范化建設試點探索的帷幕。作為南通市首家綜合社,于內通過創辦加工企業、建立銷售平臺等,實現多元化的融合;于外強化與龍頭企業、市場等有效聯合,做優做強合作社。通過社員在產權、資本、經濟利益上的聯合,將進一步拓展現代農業發展空間,提高市場競爭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我們搶抓改革機遇、創新管理模式,在全市帶頭創建了如皋首家合作社代理服務部,目前已代理7家合作社的財務核算。
3 指導先行 強化管理是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根本保證
3.1 加大宣傳培訓。將國家、省、市合作示范社發展成功案例通過電視臺、微信平臺等媒體及時傳播合作社動態,積極組織合作社理事長、財務人員參加上級各種培訓,加基固本,提高人員素質。輔導員多次去合作社專題調研,對有發展潛力的合作社理事長、財務人員進行專題講座。
3.2 實施考核引導。將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列入村(社區)年度目標責任制百分考核,引導、促進合作社規范運作,發展壯大。
3.3 狠抓規范建設。一是完善合作社辦公經營場所、社員之家等設施建設,提升合作社形象。二是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臺賬,使用征東軟件規范財務核算。三是引導民主議事,充分發揮“三會”作用。
3.4 加強檔案管理。邀請市委農辦、檔案局業務指導,按照“有規章制度、有檔案庫房、有保管裝具、有網絡、有專職指導員、集中統一管理”的要求,優選了3家專業合作社作為檔案建設典型。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成熟一家建立一家,逐步推開。
3.5 強化品牌創建。積極鼓勵和支持合作社注冊農產品商標,提高市場競爭力。全區“三品”認證的合作社6家,擁有自主注冊商標的合作社47家。
我區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取得的成效與成功的管理經驗得到了省市領導、兄弟單位的肯定和好評,先后有江西吉安、徐州、鹽城、南通市組團前來參觀考察,農業部、省委、南通市等各級領導多次到我區調研指導,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為我區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村工作和社會事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