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業營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2008年秋傳入博野縣,部分棚室受害嚴重。為有效控制該病蔓延危害,參照國內外研究成果和防治經驗,就我縣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控提出如下技術建議:
1 加強宣傳,提高廣大菜農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及其危害性的認識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近幾年新傳入的有害生物,1964年Cohen等最早報道了在以色列發生的番茄黃曲葉病毒病。在之后的30年間,該病迅速地擴散到中東、地中海沿岸、東亞、南亞、非洲、歐洲、美國、中美洲、澳大利亞等眾多國家和地區。2002年傳入我國南部省份,2005年秋,該病首先在廣西番茄主產區百色市田陽鎮大面積暴發,同年傳入江浙一帶,2007年傳入河南和山東危害。該病毒屬雙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病毒,是一種單組份雙生病毒,其寄主廣泛,主要轉主寄主有戟葉鵝絨藤、曼陀羅、兵豆、番茄、醋栗番茄、煙草、青椒、菜豆、苦苣菜等植物。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兩條,一是人為因素傳播,帶毒苗遠距離異地種植傳播病毒,二是自然因素傳播,以帶毒B型煙粉虱為傳毒媒介,B型煙粉虱又稱銀葉粉虱,一旦刺吸危害感染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西紅柿后,再刺吸危害健康植株時既能把病毒傳入健康植株。1991年一位記者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將暴發性害蟲B型煙粉虱冠之以超級害蟲,此后,“超級害蟲”就成了國際科學界公認的“B型煙粉虱”稱呼,這是目前科學界惟一被冠以“超級害蟲”的昆蟲。
據研究資料介紹,煙粉虱各個齡期均能獲取和傳播病毒,一般在感病植株刺吸危害5~15分鐘就可染毒,獲毒30分鐘后具備傳毒能力。B型煙粉虱一旦獲毒可終生帶毒,除可通過危害向健康西紅柿植株傳毒外,還可以通過交配造成煙粉虱之間交叉傳播蔓延,同時可以通過生殖行為傳播給下一代,即垂直傳播。
由此看來,B型煙粉虱是造成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大面積傳播蔓延的主要途徑,而我省發生的煙粉虱即為B型煙粉虱。往往煙粉虱大發生以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則跟隨大發生,由于此病是新傳入病害,群眾不認識,缺乏防治經驗,一旦發生危害,損失十分嚴重,據兄弟省市經驗介紹,播種過早,晚秋不涼,暖冬,春天氣溫回升早,有利于煙粉虱等害蟲越冬和繁殖及危害傳毒;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播種過密,株行間郁閉,利于煙粉虱發生,易誘發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叢生的田塊發病重。鑒于B型煙粉虱是其主要傳播媒介,因此有效除治煙粉虱是預防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2 防控策略與技術關鍵
做好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防控,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堅持以防為主,除草治蟲防病,注意田園清潔,多種措施并舉,實施全程防控的策略。以準確監測及時預警為前提,以培育無病健苗為基礎,以有效防治煙粉虱為重點,以及時除草和拔除病株為保障,以發病初期及時防病為補充。把好育秧和秧苗進棚兩個環節,抓好育秧期和定植后兩個關鍵期防治,結合其他管理措施,做好黃化曲葉病毒的綜合防控。
3 加強田間系統調查監測,及時預報預警
各級農業部門所屬植保機構要加強西紅柿病蟲的調查監測,選擇有代表性的棚室進行系統調查,監測煙粉虱發生動態數量消長,同時不定期開展田間普查,掌握動態。發現煙粉虱數量激增要及時發布預報預警,指導農民用藥防治。
4 采取綜合配套措施,全程防控
4.1 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蟲健苗
4.1.1 根據不同西紅柿品種的感、抗病表現,選用抗、耐病品種育苗。合理安排茬口,錯開發病高峰,盡量避開煙粉虱高發期定植番茄。不同種植區要集中統一育苗,便于苗期集中管理。
4.1.2 育苗床要與定植田分開,做好雜草的防除,同時使用40目防蟲網隔離,避免苗期感染;苗床懸掛粘蟲色膠板誘殺煙粉虱,減少傳毒媒介。
4.1.3 苗期噴施凱爾(鹽酸嗎啉胍、醋酸銅、三唑酮混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2次,降低病毒感染。定期噴灑防治煙粉虱的農藥如烯啶蟲胺、苦參堿、吡蟲啉等,避免苗期感染病毒。移栽前7天噴施殺蟲劑防治煙粉虱,避免帶蟲或帶毒植株移入大棚。
4.1.4 發現病苗及時拔除,帶出田間深埋。苗期要合理配方施肥,適當增施微肥和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和澆水量,促使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植株抗病力。
4.2 加強定植棚室的管理
4.2.1 盡量避免與茄科蔬菜連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煙粉虱種群發生量。如避免番茄、黃瓜、豆類混栽換茬,以減輕煙粉虱發生。及時清除田間及棚內外雜草和殘枝落葉,以減少蟲源。苗期長勢過旺和田間土壤干燥的田塊發病較重。
4.2.2 移栽前對棚室進行消毒處理,在栽培上要適當控制氮肥施用,適當增施磷鉀肥,增施有機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2.3 盡量減少其他人員隨意串棚,如確需進棚的,注意衣服和鞋帽的清潔,換整潔衣裝,避免人為串棚傳播煙粉虱。注意田間管理防止接觸傳染,在綁蔓、整枝、打杈、粘花和摘果等操作時,應先處理健株,后處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減少人為的傳播。
4.3 隔離、誘殺及生物防治
棚室通風口處設置40目防蟲網,必要時在防蟲網上噴涂觸殺型殺蟲劑或在棚內靠近防蟲網內側設置誘蟲板,誘殺個別從防風口穿過防蟲網進入棚室的煙粉虱。定植后懸掛深黃色誘殺板誘殺煙粉虱,可用1m×0.2m纖維板或硬紙板,涂成深黃色,再涂一層粘油(可使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667m2設置32~34塊,置于行間,懸掛高度略高于植株高度,黃板上機油過7~10天需重涂1次。西紅柿定植后要釋放麗蚜小蜂,控制煙粉虱的發生。
4.4 藥劑防治煙粉虱
發現西紅柿植株上有煙粉虱危害時,采用農藥熏蒸和硫磺蒸發器熏蒸驅趕熏殺煙粉虱,保護地內也可用敵敵畏煙劑熏棚。或者交替使用以下藥劑噴霧防治:
20%啶蟲脒可溶性液劑3000倍液;
25%撲虱靈(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25%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
2.5%天王星(聯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24.7%阿力卡(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嗪混劑)2000~3000倍液;
1.8%阿維菌素1500倍液;
1%甲胺基阿維菌素2000倍液。
也可選用苦參堿等植物源農藥與上述農藥輪換使用。噴藥時要加大水量、葉片正反面均要噴到。
4.5 及時噴施抗病毒制劑
番茄分苗、定植、綁蔓、打杈前先噴1%肥皂水加0.2%~0.4%磷酸二氫鉀或1∶20~40豆漿或豆奶粉,預防接觸傳染。在定植前后各噴1次NS-83增抗劑(為混合脂肪酸組成)100倍液,能增強番茄耐病性。田間發現病株時處立即拔除外,在發病初期 (5~6葉期)開始噴藥預防與治療,藥劑為3.85%病毒必克(苦·鈣·硫磺)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藥后隔7天再噴1次,連續噴3次;也可用1.5%植病靈(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硫酸銅合劑)800倍液,或20%病毒A(嗎啉胍、乙酮合劑)500倍液噴霧,使用方法同前;還可用2%菌克毒克(寧南霉素)水乳劑250倍每隔7天連續噴2~3次,起到防治療效。
還可用5%菌毒清(為甘氨酸取代衍生物)4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此外噴施增產靈(對碘苯氧乙酸)50~100ppm及1%過磷酸鈣、1%磷酸二氫鉀500倍液作根外追肥,均可提高耐病性。也可噴施凱爾(鹽酸嗎啉胍、醋酸銅、三唑酮混劑)、毒畏(三氮核苷唑)等防病毒的藥劑預防病毒病的發生。
4.6 及時拔除病株,清除病殘體
棚內發現零星病株,立即拔除,并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結合整枝及時除去植株下部煙粉虱蟲、卵枝葉。整個生長季節結束后,要及時清潔田園,清除所有的植株體并采取深埋或焚燒的辦法妥善處理。
發病較重的棚室及時毀種,清除燒毀殘枝、落葉、落果,使用磷酸三鈉、敵敵畏、甲醛等對溫室進行全面消毒,并閉棚3天以上,防止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對下茬番茄的傳染。
(作者單位:博野縣農業局技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