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笑可
摘要:小尾寒羊被譽為國家名畜良種,不僅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穩定的性能遺傳,而且還有較強的繁殖能力。伴隨我院畜牧產業的不斷發展及完善,由于小尾寒羊的適應能力較強,使得很多飼養人員都會選擇養殖小尾寒羊,導致其養殖規模逐步擴大。但是,擴大養殖規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提高毒血癥、布氏桿菌病和炭疽病的發生。本文以河南省寶豐縣畜牧局為例,通過對毒血癥、布氏桿菌病和炭疽病等病癥特點分析,緊要闡述幾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關鍵詞:小尾寒羊;毒血癥;布氏桿菌病;炭疽病
北方是養殖小尾寒羊的主要地區,由于該品種羊的肉品質較高,使得很受消費者喜愛。對此,為了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擴大小尾寒羊的養殖數量,已成為當前必然趨勢[1]。但需要注意的是,養殖數量的增加會引發一系列病害的出現,如毒血癥、布氏桿菌病和炭疽病等,從而能嚴重影響羊只的健康質量問題,所以,相應防治措施的實施非常重要。本文通過探究病癥的特點,簡要闡明病癥對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
1 毒血癥的特點及預防治療方法
1.1 毒血癥的特點
羊表現不安,羊表現為突然發病,并且會出現脹肚和腹瀉等癥狀,離群站立。臨死前病羊會出現四肢痙攣和全身肌肉震顫、呼吸加快和磨牙等病癥表現,然后倒地,有白色雜物從羊口中流出,黃褐色稀便從肛門排除并死亡。通常,患有該病癥的羊只其體溫狀況不穩定,一旦病癥發作,羊只會在1至4小時內死亡。
1.2 預防治療毒血癥的方法
如果羊只病癥發病緩慢,飼養員可予以青霉素肌肉注射、磺胺嘧啶口服,或者用生理鹽水和磺胺嘧啶鈉輸液。在預防此病癥期間,飼養員盡量在干燥高處位置建立羊舍,然后根據羊只的體重情況,將金霉素120mg加入飼料內,持續數日后對其予以疫苗注射,這樣能有效解決疫情。
2 布氏桿菌病的特點及預防治療方法
2.1 布氏桿菌病的特點
隱性感染是多數病例的特點,通常情況下,懷孕羊是患有布氏桿菌病的多發群體,而且流產是最主要特征,其時間多以懷孕后3至4個月為主[2]。部分患羊還會發生支氣管炎、角膜炎及關節炎。
2.2 預防治療布氏桿菌病的方法
當下尚無特效藥物能對該病癥進行治療,因此,為避免羊只患有此病癥,只有將日常檢疫與預防工作實施加強。對斷奶后的羔羊采取一次布魯士桿菌病檢疫,每年檢疫成年羊兩次,如果檢疫結果顯示為陽性則立即捕殺該羊只。另外,免疫接種工作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檢疫結果顯示為陰性的羊只注射豬型2號弱毒活菌苗,這是對此病癥預防的最有效方法。
3 炭疽病的特點及預防治療方法
3.1 炭疽病的特點
急性型是炭疽病的主要特點,患有該病癥的羊只會突然發病,并且病情發展快,結膜發鉗呼吸困難和眩暈等,是此病癥的主要病癥表現[3]。而且會有醬油色血液從患羊的肛門陰門內流出,不凝固,短時間內患羊會死亡,其尸體也會腐爛。
3.2 預防炭疽病的方法
對有較高發病率的飼養場,飼養員可按照皮下注射的方式,把1ml二號炭疽芽孢苗注入患羊體內。及時診斷疑似患病的羊只,無害化處理病死羊只的尸體,并且還要將消毒處理工作做好。用漂白粉20%至30%、升汞溶液0.1%或者熱堿水10%持續消毒3次,每次消毒時間需間隔60分鐘。藥物防治可疑動物,其中包括:磺胺類和土霉素類、青霉素類和鏈霉素類等藥物。
總結
綜上所述,在養殖小尾寒羊期間,飼養員需要對羊只的身體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對羊只的飼養管理予以注重,使羊只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樣能有效降低毒血癥、布氏桿菌病和炭疽病等病害的發生,提高畜牧經濟產業。
參考文獻:
[1]孫慧芝.小尾寒羊幾種疾病預防及治療[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233-233.
[2]許英民.新引進小尾寒羊幾種常見病的防治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6,18(11):48-50.
[3]趙剛,周星婭,汪偉.小尾寒羊的飼養管理及主要疾病防治[J].農技服務,2013,30(8):886-887.
(作者單位:河南省寶豐縣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