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60)
摘要: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加強教師創新能力培養、改革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課堂教學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校企聯合共建軟件研發中心、構建以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評價激勵機制,是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高職;軟件人才;創新能力;評價激勵機制
一、加強教師創新能力培養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院校培養高質量的創新人才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目前,大多高職院校是中專院校升級來的,發展的歷史時期短,還沒有建成一支非常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師專業素質相對較低。院校在進行一線教師招聘時為了提升院校檔次,往往更注重教師的文聘,而忽略了對教師實踐經驗的考查。發展至今,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逐漸重視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培養方式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讓教師“走出去”。院校對外同企業合作,簽訂教師培養合同,為教師培訓提供平臺,對內發展有意愿提升自己實踐經驗的教師,鼓勵教師走進企業進修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也能夠給企業帶來效益,還能給今后校企合作提供可能;其次,為積極進入企業鍛煉學習并取得一定成績的教師予以政策和資金上的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為企業實習教師創建團隊,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以團隊的模式鼓勵創新研究,提高教師創新能力。
二、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創新能力培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教學過程中重理論、重技能、重灌輸、重傳授;輕實踐、輕創新、輕引導,輕訓練的現象較為明顯,另外,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甚至形式主義大行其道,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知識結構呈點非面,形成不了知識體系,沒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迫在眉睫,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
(1)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更好的消化理解掌握理論基礎知識;
(2)加大學生實際項目開展學時,重點培養學生編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點強調學生對于宏觀項目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會做軟件,更會分析設計軟件系統;
(4)提高學生團隊協作意識,以團隊模式進行項目開發,讓學生在項目組中充當重要角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成就感及其抗挫能力。
(5)構建分層的實踐教學體系。基礎實驗用于打造夯實的理論知識體系;中級實驗用于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高級實驗用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宏觀學習眼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有選擇性的訓練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內容,豐富個性化需求。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提升創新能力
知識的掌握與形成離不開學習者的內在需求,學習的主動性能夠更好的督促自身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研究性學習以及對于知識的渴求,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問題研究的過程,從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提升自身能力,利于創新能力培養。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首先,研究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技術手段,有利于構建知識體系;其次,研究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學習本專業知識,能夠解決技術難題并同時接觸前沿技術。研究性學習可以借助校內實訓平臺,合理改進實驗內容和項目,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校企聯合共建軟件研發中心,為創新能力培養搭建平臺
軟件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軟件企業對不同崗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是千差萬別。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學校缺少企業真實開發環境,不明確企業的具體需求,老師多是直接從“象牙塔”走進“象牙塔”,缺乏工廠化的軟件編程與測試經驗;另一方面,學生欠缺真實軟件研發實戰經驗,不能立即勝任工作。這種情況往往導致軟件技術專業畢業生變成了“半成品”,只能再“回爐”,即通過參加校外實踐培訓或者企業崗前培訓來滿足工作需求。
校企合作優勢明顯,學校和企業可以聯合成立項目研發中心,搭建真實研發環境,企業工程師和教師帶著學生共同參與項目研發工作,同時,企業工程師也在項目實戰中指導學生,形成校企雙贏的合作模式,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了積極有效探索和實踐。平臺有效的解決了高職類院校軟件技術“共性”教育和軟件企業“個性”需求的矛盾,著力培養了能與企業崗位需求有效對接的軟件實用人才,降低了企業培訓成本和用人成本,在軟件項目實戰環境中培養了學生軟件工程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動手能力強、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五、構建以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評價激勵機制
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能教好的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從創新能力培養的角度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機制,突出創新能力的考核,改變過去單純依靠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的標準。
(1)評價機制要能反映期末考核重點。改革期末考核方式,改變記記背背慣性的卷考方式,由紙考改為機考,能有效促進學生平時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積累和鍛煉、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的轉變,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2)評價機制要能反映創新成果和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課程學習、研究性學習、創新實踐活動等過程中,是否主動、探究、質疑,是否有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形成方面諸多積極因素存在,是考核的重要依據,因其直接影響創新能力的培養;
(3)評價機制要能體現創新成果的考核。有效防止部分學生創新團隊成員懈怠、完全依賴他人、做享成果等不良現象;
(4)激勵機制要能吸引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反映創新成果是否完善、是否具有一定的高度。對于學科競賽獲獎、完成院省級大創項目、積極參與校企聯合項目研發等成果顯著的同學,在獎學金評定和發展等方面直接掛鉤;對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學校應從資金和政策上明確細節給予一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侯長林.高職院校培養創新人才關鍵在教師[J].教育與職業,2013(12):23.
[2]張廣磊.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5):176.
作者簡介:金麗斯,女,1982年04月,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哈南工業新城核心區哈南第二大道20號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13936091983。
課題來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課題編號:16G535,課題名稱:高職軟件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