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慧
摘要:開展鳥類巡護監測目的是全面掌握濕地公園內鳥的種類及數量等基本數據資料,獲得鳥類種群數量的季節及年度變化信息,進一步了解鳥類與濕地環境的關系,為濕地公園管護以及生態保育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關鍵詞:秋浦河;源濕地公園;鳥類監測
1 安徽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概況
安徽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是2011年3月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公園位于石臺縣境內的秋浦河上游,生態區位重要,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濕地特征顯著,河流形態自然,濕地植被景觀保存較好,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區河流的典型代表。具體包括公信河、剡溪河的全部以及鴻凌河的部分河段及其兩岸50~1000米不等的區域內,北起柏山渡、東至港口、南至源頭,跨橫渡、大演、仙寓三個鄉鎮。濕地公園規劃總長度65.5千米,總面積185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100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59.5%(其中,河流面積410公頃,占22.2%;洪泛平原濕地690公頃,占37.3%);林地面積516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27.4%;其它(建設用地、農業用地、道路等)面積584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13.1%。根據規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濕地宣教展示區、濕地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四個功能區域。
2 設立監測管理站和監測點
2.1 監測管理站的設立。根據濕地公園功能區劃,分別在仙寓鎮、大演鄉、橫渡鎮設立了濕地公園監測管理站,各管理站明確了一名技術員具體負責濕地公園鳥類監測工作。
2.2 監測點的設立。監測點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國家及省級重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且監測點在濕地公園功能區域中具有代表性。共設置了6個監測點,仙寓鎮2個。
3 制定鳥類巡護監測方案
3.1 監測方法
根據設立的監測點,采取定點監測和樣線步行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是在固定監測點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進行監測記錄,同時在監測點上下各設立一條固定樣線,樣線走向主要圍繞河流實際地形走向而定,樣線生境類型應涵蓋河流、灘涂、農田、林地、灌叢、村莊等,每條樣線長度2—3KM,沿樣線中心行走,邊觀察邊記錄,同時填寫鳥類巡護監測外業記錄表。
3.2 配備監測工具
3.2.1 各監測站配備了博冠7×50獵鷹雙筒望遠鏡以及美國博士能傳奇190126 10×26充氮防水超高清雙筒望遠鏡,同時配備佳能EOS 1200D相機以及佳能PowerShot D30小型數碼相機及其他辦公設備。
3.2.2 每位監測員配備了《野外觀鳥手冊》、《常見鳥類野外識別手冊》工具書。
4 濕地公園鳥類監測數據成果
2012年至2015年,四年中三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種群數量為88種,總數量27398只,隸屬14目,37科,67屬。監測到的種群數量占濕地公園本底調查170種的51.8%。
4.1 按監測站統計。仙寓站監測到鳥類88種,數量共9645只;大演站58種,數量共9196只;橫渡站77種,數量共8557只。
4.2 按年度統計。2012年監測到鳥種類62種,數量共5940只;2013年鳥種類76種,數量共6395只;2014年鳥種類80種,數量6938只;2015年鳥種類88種,數量共8125只。
4.3 按居留情況統計。留鳥48種,共18477只;冬候鳥15種,共2339只;夏候鳥22種,共6390只;旅鳥3種,共192只。
4.4 按分布型統計。廣布型鳥類41種,共19289只;東洋型鳥類36種,共7229只;古北型鳥類11種,共880只。
5 鳥類監測數據分析
5.1 種群數量對比分析。從2012年到2015年監測種群數量來看,種群數量增長了41.9%,監測只數增長36.7%。調查發現,鴛鴦、紅嘴藍鵲、白鷺、畫眉、家燕、金腰燕的數量以往年有明顯增加。特別是鴛鴦以前很少發現,但現在種群數量劇增,且有從冬候鳥變為留鳥的發展趨勢。也有一些鳥類如大嘴烏鴉、喜鵲、灰喜鵲以往較為常見,但這幾年沒有監測到,即使有也是偶見。
5.2 居留情況分析。濕地公園以留鳥為主,夏候鳥、冬候鳥分布依次減少,旅鳥最少。
5.3 分布型分析。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以廣布型鳥類占監測種類的46.6%;廣布型次之,占40.9%;古北型鳥類最少,占12.5%。
5.4 生態分布分析。從監測結果來看,秋浦河濕地公園鳥類以鳴禽為主,陸禽次之,游禽、涉禽、猛禽、攀禽種類相對較少。由于海拔高差不明顯,鳥類的垂直分布情況也不明顯,而棲息地的生境對鳥類的分布起決定性作用。比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頸長尾雉雖然只監測到41只,但其種群數量在我縣分布較為豐富。還有一些猛禽由于在夜間或高海拔活動,也很難監測到。
5.5 數量等級分析。在監測到的14目,37科,67屬,88種鳥類中,優勢種10種,占11.4%,如山斑鳩、【樹】麻雀、家燕、山麻雀等;常見種69種,占78.4%,如紅嘴藍鵲,小??、紅尾水鴝、烏鶇、八哥等;稀有種9種,占10.2%,如大天鵝、雕鸮、白胸翡翠、紅嘴相思鳥等。
6 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議
(1)創新濕地監測方法。充分應用秋浦河源濕地公園GIS地里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數據采集器野外監測采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采集、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等功能,及時掌握鳥類等資源動態變化情況。(2)加強環境整治,改善濕地環境。特別是對農村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要加強管理和處罰力度。(3)加大宣傳,強化管理,實行部門聯動。(4)加強監測人員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監測人員業務水平。
(作者單位:石臺縣大演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