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鴻+賈瀟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美國非常規貨幣政策,其次分析美國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對我人民幣匯率、資本流動、對外貿易、金融體系穩定性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影響,最后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非常規貨幣政策 量化寬松 政策措施
美國次貸危機開始,美聯儲為了維持金融系統、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改善融資環境,刺激經濟復蘇,大量采用非常規貨幣政策,運用資產負債表工具(包括量化寬松和扭轉操作)與利率前瞻性指引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結構都產生巨大影響。
非常規貨幣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通過大量印鈔、購買國債或企業債券等方式,向市場注入超額資金,旨在降低市場利率,刺激經濟增長,該政策通常是在常規貨幣政策對經濟刺激無效的情況下才被貨幣當局采用,即存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實施的非常規的貨幣政策。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在長達 6年之久的時間里先后實施了四輪量化寬松 (QE)貨幣政策。遵循“緊盯經濟形勢 、相機而動”的基本策略,同時,采取了“首先穩定金融體系,其次應對通縮風險,最后促進經濟復蘇”的具體步驟。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美聯儲開始考慮逐步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2013年12月,鑒于經濟增長前景趨好,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美聯儲宣布縮減資產購買規模,開始啟動退出程序,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2014年10月,美聯儲宣布自當月起,結束資產購買,正式退出QE,但保留了對未來聯邦基金利率實施前瞻指引的政策,以引導市場預期。2015年12月16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宣布調高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從而終結實施近七年的零利率政策。這是繼2014年分步退出大規模購買資產計劃之后,美聯儲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又一重大步驟,2016年12月15日,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調升25個基點,從0.25%-0.5%上調至 0.5%-0.75%。此外,自2016年10月起,美聯儲通過全額供應國債逆回購、定期存款便利和出售MBS等方式,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
一、美國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對我國的影響
(一)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于中國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一方面,會使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升值,即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加重我國資本外流的壓力,甚至有引發泡沫破滅的風險。另一方面,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通過美國經濟的復蘇拉動我國的出口。美元是全球貴金屬、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的計價貨幣,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會通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這一渠道降低我國相關行業的進口成本并且減輕我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二)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在美聯儲退出QE并且走上逐步加息的軌道后,中、美之間的利差缺口將持續縮小甚至出現方向性逆轉。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之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趨勢逆轉并引發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趨勢,受此雙重因素影響,之前短期國際資本持續流人我國的局面也會逆轉,這必將逐步收緊我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另一個方面,只要短期國際資本不是大量、迅速地撤離并且引起我國境內金融動蕩,那么客觀上能起到促使我國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降低我國因流動性充裕而孕育的中長期通脹風險的積極作用。
(三)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期間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增加、對美國的進口卻大幅下降,進出口總額出現了快速萎縮,相比于出口總額、我國的進口總額降幅更大,出現了衰退型順差。在美國經濟率先復蘇的情況下,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美元流動性緊縮效應不利于其它國家經濟的復蘇,對于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而言,QE的推行和退出所產生的外溢效應對它們產生較大的沖擊。QE退出時, 這些國家面臨著資本外逃、本幣貶值、國內流動性緊張等問題。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地的新興市場一旦崩盤,出口將再次遭受重創,不僅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也將重創國內出口企業。
(四)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
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美元強勢回歸,引發國際資本回流美國,我國資本賬戶順差快速下降,外匯儲備亦有較大降幅。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吸引了大量投機資本,引發了一定程度的資產泡沫。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若熱錢迅速從中國流出,將造成國內流動性趨緊,很可能導致中國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給中國金融穩定埋下隱患。
(五)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影響
我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因美國退出QE而受到某種牽制。世界金融史表明,沒有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在其主要競爭對手的貨幣幣值穩定上升的過程中實現其世界貨幣地位的。英鎊、美元等貨幣獲得世界貨幣地位的歷史過程,同時也就是英國、美國等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從而英鎊、美元的現實表現優于其他貨幣的歷史過程。美聯儲退出QE是美國經濟的實質性復蘇,若我國沒有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格局,那么,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及相關資產的動力自然減弱,人民幣充當國際結算貨幣的適用范圍和國際儲備貨幣的進程也就受到嚴重限制。
二、我國應對美國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措施
(一)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證流動性適度充裕。央行應密切監測國內流動性 的整體狀況,在堅持 “總量穩定、結構優化”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運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靈活運用 2013年以來創設的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 (MLF)和抵押補充貸款 (PSL)等政策工具,適時補充不同期限、不同領域的流動性。
(二)督促美國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加強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溝通,建立信息共享和政策協調機制,確保平滑有序退出,以減輕QE退出對新興市場國家和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此外,我國還應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政策協調,共同開發金融避險工具,合作建立風險救助機制。
(三)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防范異常資金流動風險。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及時分析評估境內外匯差、利差變化對我國涉外經濟和外匯收支的影響,增強對形勢變化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并做好政策儲備,避免出現異常資金大規模集中流動,實時掌握跨境資金流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并對違法違規資金的跨境流動依法予以查處。
(四)加快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增加人民幣的匯率彈性,推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拓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推動人民幣“走出去”,擴大人民幣資本輸出,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積極與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簽訂貨幣互換條約,推動銀行開展跨境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促進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減少由于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對我國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魏海如.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 市場周刊, 2017(2):90-92.
[2] 賈林果. 次貸危機后美聯儲非常規貨幣政策及退出機制分析——基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視角[J].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3, 34(3):29-34.
[3] 王超, 陳樂一.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影響與我國的對策[J]. 現代經濟探討, 2015, No.405(9):40-44.
[4] 譚小芬.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 國際金融研究, 2010(2):26-37.
[5] 劉佳.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J]. 吉林金融研究, 2014(3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