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榮
2014年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對農村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深化農村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關鍵環節。
1 什么是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是個與時俱進的概念,它不僅要有農業生產技術,還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政治素質、科技素質和身體素質諸方面,能夠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經濟發展而使自身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它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律、講文明、綜合素質高,具有現代特征農民的總稱。
2 為什么要開展新型農民培訓
農民是建設現代農業和新農村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只有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才能形成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力量源泉,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由于歷史的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整體素質不高,年齡偏大、女性偏多,出現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急需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培育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農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并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 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意義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隨著人口總量增加、城鎮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農產品工業用途拓展,我國農產品需求呈剛性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提高我國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讓十幾億中國人吃飽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還得依靠農民,特別是要依靠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只有加快培養一代新型職業農民,調動其生產積極性,農民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得到提升,農業問題才能得到很好解決,糧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青黃不接,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許多農民不會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具,接受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不強。只有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發展才有人才支撐。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大農業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今后“誰來種地”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關鍵是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作為關系長遠、關系根本的大事來抓,通過技術培訓、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擁有較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從事農業,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4 培訓工作實施與做法
4.1 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
根據縣農牧局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我中心及時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分類型分產業制定了培育計劃。國家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241人農民;自治區級專業技能型農民380人;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200人。
4.2 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培育資源信息庫
通過組織各鄉鎮綜合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深入農業企業、村、組進行新型職業農民情況調查摸底,把姓名、性別、年齡、地址、產業及規模等信息登記造冊,掌握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狀況,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資源信息庫。
4.3 搶抓時機,結合實際生產實施培訓
結合秋季玉米高發病蟲害、動物疾病防治、冬季畜禽流感、冬季溫室蔬菜病害等實際生產,需要及時展開培訓工作,做到讓老百姓學以致用,懂科學、會經營。
4.4 認真開展培訓、實訓
根據不同培育對象,按“一班一案”,開展理論培訓、實訓及參觀交流。采取“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
聘請優秀培訓教師,選擇合適的教材。特邀請區農林科院、畜草研究所專家現場講座;縣農技推廣中心、畜牧中心高級職稱專業老師授課,每位教師講課形象生動,結合實際,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農民特點的培訓教材、印發講義制作教學課件67個。
培訓方式靈活多樣。根據不同產業特點和專業技能要求,采取了 “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進行培訓、實訓及跟蹤服務。組織學員多次到各培育實訓基地開展了交流觀摩,手把手教學員如何配飼料,如何防病治病。帶學員到平羅縣育苗中心觀摩學習蔬菜種植技術、花卉栽培技術;“爬棚韭菜”栽培技術等。教學方式不枸一格,教學培訓靈活多樣。
加強教學管理。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做到培訓上報“實施方案”、開班“申請備案”、講師“專業教案”每期培訓班做到了“一班一案”檔案建立。培訓班教學全程實行電子監控,參訓學員實名指紋簽到,確保培訓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5 培訓監管和業務指導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行公示制度、堂課制度、考核制度、班級管理制度、資金使用制度、信息報送制度、臺帳登記制度、、領導聯系制度、檢查驗收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各培訓班開班典禮,農業局分管領導及辦公室工作人員親自到場清點人數、核實學員身份、檢查辦班實際情況并上第一堂課,講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意義、政策和要求,并進行手工和影像記錄。
(作者單位:寧夏平羅縣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