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黃
(杭州三花微通道換熱器有限公司 310018)
摘 要: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現代科技中,空間技術的地位非常突出。我國發(fā)射的航天器數量不斷增多,想要保障發(fā)射質量,必須應用空間技術,研制出成熟的空間機器人,同時掌握有效的空間機械臂技術。本文將具體探討機械臂建模方法及其控制策略,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空間機械臂;建模方法;控制策略
引言: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和國外的經濟文化往來日益密切,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各國空間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宇航能力成為評價國際地位的重要內容。我國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每年發(fā)射了數以百計的衛(wèi)星。值得注意的是,在衛(wèi)星發(fā)射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故障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掌握科學的空間機械臂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勢在必行。
1空間機械臂的建模方法
1.1參考系方法
首先,在構建空間機械臂模型時,可以采用參考系方法:第一是浮動坐標系的方法,所謂的浮動坐標系方法,就是結合不同的物理學知識,對空間機械臂進行仿真模擬[1]。在仿真的過程中,空間機械臂被分為底座、機械臂、執(zhí)行系統(tǒng)幾個部分,機械臂可以被看做是柔性結構,而其他組成部分可以看做是剛性結構。在不考慮參照物慣性的基礎上,可以對空間機械臂的虛擬運動進行分解,然后把坐標系形成固化模型,應用數學方法進行固化模型的離散。第二是隨轉坐標系的方法,所謂的隨轉坐標系方法,就是以動力學知識為基礎,對空間機械臂進行移動建模。將空間機械臂放置于隨轉坐標系中,可以對空間機械臂進行水平位移,通過位移情況,可以分析空間機械臂的內部結構,探討空間機械臂的彈性體特征。當進行位移時,坐標系節(jié)點發(fā)生轉角位移,可以形成不同的位移節(jié)點,形成動態(tài)模型。第三是慣性坐標系的方法,所謂的慣性坐標系方法,就是以力學知識作為基礎,對節(jié)點坐標進行分析的方法。空間機械臂在運動時要受到慣性的影響,此時可以根據空間機械臂的慣性位移來構建有限元模型。
1.2柔性體方法
其次,在構建空間機械臂模型時,可以采用柔性體方法。上文已述,按照柔性體方法結構類型的不同,可以把空間機械臂分為柔性結構和剛性結構。所謂的柔性體建模方法,就是以空間機械臂的機械臂作為建模基礎,通過對機械臂的變形程度進行描述來構建立體模型。柔性體方法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有限元的方法。空間機械臂的運動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可以根據不同的離散點,判斷空間機械臂的基本運動形態(tài)。在對離散方程進行計算之后,可以得到一個動力學方程式,把具體的參數代入到方程式之中,就能得到空間機械臂的運動速度、機械臂的柔性程度等等。第二是集中參數的方法[2]。為了尋找固定點建立模型,可以把空間機械臂的柔性結構分為若干點,并把不同的點匯聚成剛性片段。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剛性結合和柔性結構的完美結合,掙脫機械臂的變形束縛。這種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采用有限元方法時,需要確定離散方程,對坐標點進行二次劃分,此時機械臂完全為柔性結構。在采用集中參數方法時,需要讓機械臂產生非線性的變形,把柔性結構和剛性結構相統(tǒng)一,以此來判斷柔性機械臂的動力形態(tài)。
1.3方程構建方法
再次,在構建空間機械臂模型時,可以采用方程構建方法:第一是平動方程方法,在應用這一方法時,要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歐拉原理,把握空間機械臂中各個結構單元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一方程構建出來的模型比較容易分析,但是經常會受到外部的干擾,如果模型中的未知變量過多,模型的精確性就會受到不利影響。第二是力學方程方法,在應用這一方法時,要從力學的角度對方程坐標進行判斷。在力學坐標中,可以根據空間機械臂的運動軌跡計算其動能和勢能,把這些計算結果作為參數,可以構建完整的動力學模型。第三是動力方程方法,在應用這一方法時,應該引入速度概念,對空間機械臂的動力系統(tǒng)進行分析,并依據偏角速度和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構建模型。與前兩種方法相比,動力方程的計算效率更高,物理意義更加明確,因此其所構建出來的模型實用價值更高[3]。
2空間機械臂的控制策略
在控制空間機械臂的過程中,可以先形成坐標系,在坐標系上繪制出空間機械臂的運動圖示,對空間機械臂進行虛擬控制。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確定空間機械臂的基本結構,在自然坐標系中繪制內臂和外臂兩個柔性結構。第二,應該在內臂和外臂的關節(jié)處施加一個控制力,對空間機械臂進行限制,規(guī)范空間機械臂的運動速度和運動角度。第三,可以采用PD控制器,對柔性機械臂進行智能操控。第四,可以制定空間機械臂的運動方案。當控制周期一定時,可以發(fā)現空間機械臂的方位角和時間呈正比關系。機械臂運動處在0到T/2時,角速度在T/2達到了最大,但是當機械臂運動處在T/2到T,角速度在T達到了0。此時可以根據角速度和周期的關系構建動力學方程式,求出規(guī)劃方位的角速度,對空間機械臂進行控制[4]。
結論: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空間技術是重要的現代化技術之一,提高空間機器人的研發(fā)效率,提升空間機械臂技術應用效率可以促進我國衛(wèi)星事業(yè)發(fā)展,因此應該掌握科學的空間機械臂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
參考文獻:
[1]鄧雅. 空間機械臂建模及軌跡跟蹤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
[2]莫洋. 大型空間機械臂動力學建模與穩(wěn)定控制策略[D].北京理工大學,2016.
[3]鄭棋棋,湯奇榮,張凌楷,黎杰,謝宗武,劉宏. 空間機械臂建模及分析方法綜述[J]. 載人航天,2017,01:82-97.
[4]谷勇霞,張玉玲,趙杰亮,閻紹澤. 漂浮基空間機械臂動力學問題研究進展[J]. 中國機械工程,2016,15:2118-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