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貴陽護理職業學院 550081)
摘 要:近些年來大數據被多次提起,2016年2月,貴州獲批國內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省委市委高度重視大數據發展,把大數據作為彎道取直的重要機會。目前大數據已經在諸多領域實現了很多成功應用,但在教育中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對大數據發展、數據可靠性、學生管理的痛點、教育大數據的應用進行了梳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最后,本文也指出利用教育大數據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數據可靠性;大數據運用
(一)什么是大數據
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 2 億美元啟動 “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將“大數據研究”上升為國家意志。 同年,聯合國全球脈動(UN Global Pulse)組織發布《大數據促發展:機遇與挑戰》一文,指出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1】。說到大數據,首先要探討數據從哪里來,大數據解決了什么?大數據科學的興起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這些數據的增長帶來了大數據的基礎。那么信息時代的成功又靠什么呢?是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比如說,馬云解決了商家和買家之間的不對稱,他讓信息變得透明,我們購買到便宜又好的商品,并且還不用跑商場,摸摸手機屏幕就能解決問題。美團、餓了么,同樣解決我們與商家的信息不對稱,然而這些都是通過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在這些過程中就產生了數據。大數據解決了什么呢?大數據解決了政府數據的不對稱,政府握著大量的數據,林林總總包羅萬象,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價值,把各個領域單一并且封閉的條數據整合成一個物理空間或行政區域形成涉及人,物事的各類數據總和的塊數據【2】首先可以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其次經過整合的塊數據進行分析提煉的數據可以對任意一個行業有指導性的作用。這就是大數據可以解決的事情。
(二)什么樣的數據才可靠
上面是大數據的概念,那么我們怎么提取到有用的數據呢?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周濤博士向我們提供了如何提取有用數據的方法方式。周濤博士提到,數據分為兩種,一種為可控數據,(controllable data)和另外一種行為數據(behavior data)。而可控的數據都是不靠的,因為有人為因素夾雜在里面,真正可靠的是人們的行為數據,行為數據是關于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最早成功的使用行為數據的例子之一是亞馬遜,怎么理解行為數據?亞馬遜是怎么使用這些數據的呢?簡單地說,就是用戶在網站上發生的所有行為,如搜索、瀏覽、打分、點評、加入購物筐、取出購物筐、加入期待列表(Wish List)、購買、使用減價券和退貨等。亞馬遜通過對這些行為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制定對客戶的貼心服務及個性化推薦。這就是行為數據所帶來價值。并且行為數據不會騙人,通過對行為數據大量采集,并分析,政府可以更好的制定政策來宏觀調控市場。不止只在商業方面,行為數據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很多有價值的方式等著去開發和利用。
(三)教育大數據
教育界說的大數據,多屬名詞濫用。收集的數據,往往不能和政府人口統計數據那樣,涉及成千上萬人和多個采集維度。更準確地說,學習數據屬分析數據,或者說是“小數據”甚至是數量不大,范圍狹窄的“微數據”數據是“大”還是“小”,其實關系不大,關鍵是我們要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去處理這些所獲得到的數據,把我們自己手頭拿到的微小的條數據整合為可以使用的塊數據,通過這些塊數據來給學生帶來幫助。在教育管理過程中,高校出于自身管理方便和成本的節約而忽視學生正當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部分教職員工的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能力和水平較低,把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科研中,對學生缺乏應有的關愛和引導;再者由于學生教育管工作面廣量大,與學生利益相關的管理部門眾多,因此在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過程中,出于部門利益的考慮,部門之間經常相互推諉,管理效率低下。因此,高校應積極構建和完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服務機制,完善與學生利益的相關政策規章的制定和實施程序,明確和提高教育管理組織的服務職能,培養和提高廣大教職員工的服務意識,幫助解決學生在個體發展階段必然或者可能面臨的實際困難,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和平臺【3】。
例如:大數據思維方式可以預警學生失學風險。高風險學生,是指瀕臨輟學,轉學,退學風險的學生。首先我們要掌握一些信息來判斷哪些學生是高風險的學生,具體的信息包括:
1.學生學習情況:如成績滑坡、出勤、作業、考試、焦慮、學習壓力過大等;
2.身體狀況,如疾病、缺少睡眠、遭遇虐待或無法完成相關任務;
3.精神問題、如有自殺傾向、情緒低落、失戀、抑郁、壓力、焦慮等;
4.生活問題,如家里出現了危機、家人去世朋友去世、經濟困難等;
5.專業和職業選擇問題,如無法確定專業不適合目前專業等;
6.行為問題,如行為不當、行為對他人造成干擾、語言騷擾、肢體騷擾;
7.退學風險、如考慮轉學、因為經濟困難無法繼續;
想要得到切實可靠的準確信息往往非常的困難,傳統的方式往往是發放問卷或者主動詢問,首先學生不會認真的去填寫,經常避重就輕,人是群居性的生物,往往不會承認自己是異類,所以都會選擇看起是“正常人”的選項和回答,這是典型的不可靠的可控數據。其次,拿到的數據還要花時間進行分析,得到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無法知道哪些學生是有可能的高危學生。往往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并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行為數據來分析問題,然而有些信息我們是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法方式來獲取的。比如分析刷飯卡的行為數據這一項就可以分析出很多的信息,例如每月飯卡的消費金額,可以判斷學生目前經濟是否相對寬裕。分析一個時間段的消費次數,可以判斷該學生是否有幫他/她的好朋友刷卡,可以作為該學生是否孤獨的一個參考項。還有刷卡的成群出現,通常好朋友們都會相約去食堂,所以飯卡號在系統中都是成組,成群出現的。如果總是一個人去吃飯,該學生的飯卡號不出現在任何的好友小組中,基本證明他是孤獨的。這樣的學生就是高危學生。然而這只是個條數據的基本應用。通過收集這些可靠的數據,建立健全貧困生資助信息數據庫,并對數據庫中的各項信息不斷更新完善,以便動態管理貧困生,實現按需資助【4】。
(五)總結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高校可以對其數據資源采取完全數據篩選的方式來分析、挖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規律,從而能夠讓我們更真實、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然而,由于當前人們對大數據的認識尚處于探索階段,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才剛剛開始,而且大數據提供的也只是參考答案而非最終答案。因此,要真正的將大數據完美地應用于教育,造福于教育,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們能夠開放心態、銳意創新、實事求是,就一定能抓住歷史機遇,更好地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PULSE U G. 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M/OL]. New York: UN Global Pulse, 2012[2016-11-22]. http://www.unglobalpulse.org/sites/default/files/Big Datafor Development-UNGlobal Pulse June2012.pdf.
[2]貴陽網. 從條數據到塊數據[DB/OL].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4/28/content_2956278.htm
[3]蔣遠喜,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應對機制研究[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1,(9)
[4]劉晶,等.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效果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