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長江大學動科院,湖北荊州 434000)
一個及時診斷并得到控制的豬流行性腹瀉案例
李 濤
(長江大學動科院,湖北荊州 434000)
對一起養豬場發生腹瀉病的病原進行診斷,確定病原后提出針對病癥的相應防治措施,其中包括飼養管理、反飼預防、控制環境消毒、疫苗注射與隔離等內容,以期為豬腹瀉病的診斷防治提供參考。
豬流行性腹瀉;臨床癥狀;臨床癥狀病例剖檢;診斷分析;控制措施
2017年1月作者接診了一個豬流行性腹瀉案例。該客戶有一種豬場,該場母豬存欄600頭。接診當天,客戶反應配種區和斷奶區共有4頭母豬腹瀉,用乙酰甲喹治療后,有一頭好轉,另外3頭癥狀不見減輕。分娩區有兩頭母豬及一窩仔豬發生腹瀉。
母豬糞便呈水樣,且味道腥臭。仔豬糞便為黃色水樣,且有脫水跡象。

圖1 斷奶母豬拉稀

圖2 仔豬拉黃色水樣稀便
胃:切開胃,發現胃壁暗紅色,里面有大量黃白色凝乳塊。腸:小腸擴張,場內充滿黃色液體、腸壁變薄呈透明狀。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腫脹。

圖3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根據該場發病的臨床癥狀及剖檢,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的可能性比較大。當天采集母豬和仔豬糞便送實驗室檢測,用熒光定量PCR進行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A-C為本場無關樣,D為腹瀉母豬糞便混合樣,E為腹瀉仔豬糞便混合樣1,F為腹瀉仔豬糞便混合樣2,G為陽性對照,H為陰性對照。結果顯示Ct(D)/ Ct(陽性對照)=13/22,Ct(E)/ Ct(陽性對照)=17/22,Ct(F)/ Ct(陽性對照)=21/22。說明該豬場有PED,生產效率受到威脅。

圖4 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1)用腹瀉仔豬腸道(去除淋巴結)按1:50對妊娠母豬進行全群返飼,配懷舍返伺后一周內不消毒,一周后全場進行收毒;
(2)采集病料制作滅活苗于發病第三天全群普免,產前三周免疫一次,產前一周免疫一次,跟胎免疫6個月。
(3)15日齡以上仔豬斷奶到保育場,場內安排專人護理。
(4)針對10日齡以下腹瀉仔豬靜脈補液(20ml氯化鈉溶液),防止仔豬脫水嚴重。在仔豬料盤和水碗里面加補液鹽和新霉素。
(5)停止注射催產針,仔豬禁止調欄寄養;
(6)分娩舍空欄時做好清洗消毒,產床上下、糞道都需嚴格清洗消毒,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將產床板取出浸泡消毒兩天,然后晾曬兩天。
返飼前先送檢病料,檢測豬瘟、藍耳、偽狂病原,無以上病原再執行返飼措施。

返飼天數 1 2 3 4 5 6 7 8 9母豬腹瀉占比 5.2%3.6% 4.5%2.4% 1.8%0.7% 0.3%0.4% 0.1%
自發病之日起,產房共計損失102頭仔豬。腹瀉情況在15日內得到很好地控制。
本場2年未曾出現豬流行性腹瀉疾病,豬場與主干道的距離也在安全范圍內,無閑雜人員進出記錄。但是本場員工進出豬場時洗消不認真,洗消程序不合理,臟區凈區分界不明顯。
(1)完善生物安全體系:規范員工的洗消制度、劃分臟區凈區;
(2)降低后背豬引種頻次;
(3)飼養員下班后嚴格清洗消毒自己的工作靴。
綜上所述豬流行性腹瀉疾病對分娩舍的小豬損失率影響較大。采取對母豬進行返飼和接種自價苗控制本病有很好的效果。豬場為預防本病的發生,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應是豬場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林忠武.豬流行性腹瀉的流行特點及其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獸醫,2011,33(4):14-15.
[2] 洪云華.豬流行性腹瀉流行規律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140-141.
[3] 趙盼盼.豬流行性腹瀉的特點、現狀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