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煜鵬+范寧博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450000)
摘 要:許多中國小鎮在被確立為中國特色小鎮之后,當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這也帶動了當地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的的發展,同時也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林州市任村鎮地理位置優越,當地旅游和文化資源豐富,還有其它方面的優勢資源,有希望入圍下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關鍵詞:特色小鎮;旅游;水;
引言:
任村鎮位于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境內有“人工天河”紅旗渠橫穿而過。2016年10月,紅旗渠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7年1 月,紅旗渠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隨著特色小鎮的興起,憑借著眾多優勢,任村鎮在未來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一、小鎮的發展基礎
(1)優越的地理位置
任村鎮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西北部,而且西與山西省平順縣相鄰,與其北方的河北省涉縣僅有一河漳水之隔,是典型的三省交界處,而且此處風景秀美,常有人來觀賞。在其西方有雄偉秀麗的太行山,在其南方是著名的旅游景點石板巖鄉,素有“雞鳴聞三省”的美譽的牛嶺山也在其間。
(2)宜居的自然環境
鎮區的發展以農業為主,幾乎沒有工廠的存在,而且距離城市有著足夠的距離,當地的空氣質量城區相比要好上很多。還有,鄉村與城市相比人口密度要小上很多,所以居住環境也顯得更加的清靜。高大的建筑物幾乎沒有,99%的建筑高度也在三層樓高之下,所以有很好的視野,有利于緩解眼睛疲勞。這里仍然存在許多土質的道路,雨后還能聞到泥土的芳香。
(3)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紅旗渠從鎮區內橫穿而過,它有“人工天河”之美譽,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且在2017年1月,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還是全國愛語主義教育基地。你能欣賞到的不只是優美的自然風光,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人文內涵,體會到修建它的不易,明白林縣人民修建它所付出的巨大的代價。
(4)別樣的“異域風情”
雖然林州市在地域上劃歸河南省管轄,但這一帶的語言卻是被歸類到晉系之中。它雖然不像江西、福建等地的方言那樣拗口難懂,但即使對于河南省其他地區的人來說,也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門外語了,就連距離林州市最近的安陽,也是聽不懂的。在語言這一點是,任村鎮的確體現出位于三省交界處的不同之處來了。
二、日趨完善的設施體系
(1)道路交通
作為三省交界處,在道路交通方面,任村鎮有顯著的區位優勢。不論是去往山西還是河北,都十分地便利,基本上是不需要花費力氣的。省道S228線穿境而過。鎮區內道路暢通,已有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體系,可以乘坐公交很輕易地前往鎮里的每個村落,而且在價格方面十分公道。
(2)公共服務設施
作為林州市北方的重要城鎮,任村鎮近年來一下在不斷地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努力提高綜合承載力[1]。
公共設施方面,更換了管網系統,而且為人們更換了新的水源,使人們喝上了更加優質的飲用水,實現自來水用戶率100%。由原來污染較重的木柴變成了更加清潔的能源天然氣,實現天然氣入戶率95%以上。垃圾管理的運行機制也更為完善。電力和通信系統較之以往也更為完備。群眾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且當地的綠化覆蓋率也占到50%以上。
公共服務方面,公共服務設施網絡層次分明。公共服務能力也是日趨完善。鎮區設置有多個快遞網點。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為國家“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待開發的資源項目
(1)旅游與文化并重
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個榮譽稱號,進一步打造文化強鎮。
自紅旗渠正式落成已有數十年的時間,幾十年的歲月的積淀,使得它對于林縣人民來說,已經不再僅僅作為一條水渠而存在更像是獨屬于林縣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與人們的聯系更加緊密。如果把水文化塑造成功,這對于河南,對于全國,都有莫大益處[2]。
(2)因水結緣,與水為鄰
在紅旗渠還未修成的年代,中國人民整體的物質生活還是相對貧乏,但林縣人民面臨的問題尤為嚴重。因為他們缺少的是水。絕境之中,修渠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人工天河因此而成。而如今,雖然人們的用水問題得到解決,但實際情況依然嚴峻。
從生活用水來說,以2002年為標準我國年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約為48.2m3,而美國和日本的年人均綜合用水量為193m3和119m3。情況不容樂觀,節水依然勢在必行。節水文化依然有弘揚的必要,我們所要開發的,不只是水的經濟價值,還有其社會價值和生態環境價值。[3]
(3)合理安排土地,實現最有效化利用
林縣的工業并不發達,所以絕大多數的青壯年都是外出打工來養家糊口。而任村鎮地外丘陵地帶,耕地多在山腳,無法進行機械化生產,從事農業生產十分不便,收入也不高。留守在家的老人往往因為不忍心讓耕地閑置,從而親自到田間勞作,而這往往使得老人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
四、制度創新
在規劃建設方面,邀請優秀的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更為深度的設計,推動鎮總體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土地使用規劃的融合,以確定最為合理的發展路線。在社會管理方面,嘗試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使人民的生活井然有序。在統籌全局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發展。圍繞獨具特色的資源,充分開發其潛在價值。對于現有的制度徐徐改進,使之不斷適應人民生活的發展升級傳統發展模式。跟上時代的步伐,推進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并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帥.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神垕鎮特色小鎮建設紀實——千年古鎮 鈞瓷之都[J]. 小城鎮建設,2016(11):87-89
[2] 蔣萍,劉海波. 用文化為特色小鎮塑“魂”[N].文匯報,2016-12-12(005)
[3] 王曉昌,張荔.水資源利用與保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9
作者簡介:
付煜鵬;1994年10月8日;男;漢族;河南省林州市人;職稱:學生;單位:鄭州大學;研究方向:給水排水工程。
范寧博;1994年11月10日;男;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職稱:學生;單位:鄭州大學;研究方向:給水排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