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
(黑龍江省慶安縣電業局)
摘 要:結合實際,重點探討了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應有內涵。
關鍵詞: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內涵
當前,我國基層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和探討進一步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對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基層黨的建設,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基層人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基層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落實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制度的內涵不明確,使得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無法動態運行。
1 現階段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應有內涵
1.1 合理、明確的責任主體
1.1.1 合理的責任主體應是一個全面、雙向、權責統一的責任主體:
(1)全面的責任主體。從組織上看,在基層黨建工作中,不能僅僅強調村一級黨組織的責任,而應該建立起全面的責任主體機制。各級黨委均對基層黨建工作負有責任,縣、鄉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要建立和健全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市委與縣(市、區)委、鄉鎮黨委及村級黨組織應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逐級分層明確基層黨建責任。只有堅持此觀念,才能真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雙向的責任主體?;鶎狱h建工作責任制雙向主體包含兩層含義:不僅黨員要對黨組織負責,黨組織亦應對黨員負責;不僅下級黨組織對上級黨組織負責,上級黨組織亦應對下級黨組織負責。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從黨員和組織的關系看,組織既要向黨員分配相關任務,要求黨員對組織負責,同時應該主動向黨員負責。從上下級組織關系看,不僅下級黨組織對上級黨組織負責,上級黨組織也應該對下級黨組織負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上下聯動的有效局面。
(3)權責統一的責任主體。現階段,在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具體操作中,不同層次上的責權分散與錯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存在權責分離脫節的現象。合理的基層黨建責任主體應為權責統一的責任主體,上級組織不能一味的行使“權”而忽略“責”,基層組織不能只承擔“責”而不予“權”。所以針對基層組織應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干部保障和組織保障。第一,在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上,加大省、市對基層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同時在其中要明確一定比例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另外把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投入機制,而且要明確具體比例;最后要加大黨建經費的補貼力度,省、市每年都要劃撥一定比例的黨建經費,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專項經費。第二,在干部保障機制上,創新基層黨務干部的選拔機制,把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好、群眾威信高的優秀黨員,選拔到基層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來;要積極探索村黨支部書記跨村任職、從縣直部門和鄉鎮機關黨員干部中選擇擬任人選等途徑,拓寬選人視野;要抓好村黨支部書記后備人才培養,認真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同時要加強基層黨務干部的教育培訓,要專門制定村黨支部書記的中長期培訓規劃,統一編寫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方法,注重培訓效果。第三,在組織保障上,面對基層經濟社會發生的新變化,注重創新基層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推廣在基層社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的做法,實現基層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與此同時,要加強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其他村級組織建設,組織和引導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共青團和婦代會等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基層黨建工作。
1.1.2 明確的責任主體是指針對黨建工作負首要責任的縣(市)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及、村支部書記和負崗位責任的具體責任人。中央《關于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書記是抓基層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班子成員根據分工抓好職責范圍內的基層黨建工作。明確縣(市、區)委書記是縣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的第一人,縣(市、區)委副書記和其他縣委常委,按照分工,主抓各自工作范圍內的黨建工作和分管部門所承擔的黨建工作任務,鄉鎮黨委對本鄉鎮基層基層黨建工作負責,鄉鎮黨委書記是直接負責人,基層黨支部書記是具體負責人,從而構建市委、縣(市、區)委、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四位一體”的全面分層責任機制及負責人網絡。只有明確責任主體,才能真正落實基層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度。
1.2 目標管理機制
明確具體工作職責,是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前提和必然要求??h、鄉黨委及其組織部門,應建立和健全相應的目標管理機制。
基層黨建工作任務,就自身建設而言,包括基層黨組織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等方面;從現階段來看,同時還包括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社會進步等方面的任務。但是基層黨建工作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層次上,其具體職責、任務和目標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地區的各級黨組織應根據黨章規定的職責和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及中央文件精神,結合地區實際,確定本地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切實可行的具體思路和具體目標。
基層黨建工作一般應分內題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組織發展、黨內生活、黨員教育管理、黨風黨紀、黨組織及黨員作用發揮、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幾個大項目。這些黨建工作目標應再具體為若干具體的量化指標,分別確定完成任務的時限和規范要求,并將目標層層分解下達直至落實到每個責任者。在一個縣(市)來說,應形成縣(市)委對常委班子成員、縣級機關有關職能部門和鄉鎮黨委的目標管理體系,再由縣級職能部門或鄉鎮黨委對下屬單位黨組織形成二級目標管理體系,層層把任務和責任分解到每個人身上,并層層簽訂責任書。完善目標管理制度,要注意“三個轉變”:一是目標內容要由“虛”向“實”轉變;二是工作落實要由“松”向“嚴”轉變;三是考核辦法要由“粗”向“細”轉變。
1.3 目標考核機制
針對已制定的基層黨建工作目標,建立述職制度、上級考核和民主評議相結合的全方位考核機制。首先,建立和完善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述職制度。首要負責人應結合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思路、主要措施、實際成效和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展開述職。述職的內容不能只注重基層經濟社會發展,而忽視基層黨建工作;也不能只注重基層黨建工作而忽視經濟發展,要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其次,由基層組織群眾進行民主評議。針對基層黨組織的具體工作,根據之前制定的工作目標及量化標準,由人民群眾進行民主評議。最后,在述職的基礎上,結合基層民主評議,由上級黨組織根據考量標準確定考核結果。
1.4 責任追究機制
責任追究不力是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度無法落實的重要原因,因而必須嚴格責任追究。首先,以法規的形式確立責任追究主體、責任追究程序、責任追究方式。從而使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不流于形式。對于未完成黨建工作目標的黨組織,嚴格追究首要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的責任,以此保障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有效運行。其次,建立和健全基層黨建工作問責制度。對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不力、基層組織建設考核落后的,對基層黨建工作不重視、任務完成滯后并造成不良影響的,對基層黨建工作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健全,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強,黨員群眾意見較大的,都必須按照一定程序進行問責,追究黨委書記責任,從而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的不重視和“不作為”現象。
2 基層基層黨建責任制的動態運行
在以上應有內涵的基礎上,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才能得以動態運行。首先,各級黨組織每年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并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黨建工作計劃;其次,針對該計劃由上級黨組織審核,下級黨組織及黨員評議,確定年度具體黨建工作責任書;第三,首要負責人進行年度述職,并由上級組織審核具體落實情況,結合下級民主測評,確定評議結果;第四,根據評議結果,由相關部門嚴格追究責任主體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