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暉+李林俐
(重慶交通大學)
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與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公路的交通量日益增大,而且汽車的荷載也與日俱增,此時,公路的運輸行業正在向著大噸位,高速度的方面發展,這使得其對公路的要求更加嚴格,促使低等級公路向著高等級發展。這些年來,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方依次投入巨額資金用于公路的新建與改建工程。在公路大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讓保證工程質量,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非常重要又緊迫的問題。本文就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工程病害以及防止技術做出詳細分析。
關鍵詞: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防止技術
引言
瀝青混凝土的路面他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與力學性能并且具有很好的行車舒適性,適用于各種車輛通行,并且具有表面平整、堅實、無接縫、噪聲低、耐磨、施工期短維修簡便等優點,適宜于分期修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瀝青路面要有一定的強度、穩定性和剛度,以及足夠的承載能力,同時還要有比較好的低溫抗裂性和高溫穩定性。還要具有耐磨性和抗滑性。路面的結構好壞與使用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路面沒有足夠的承載力就不會滿足使用功能的需求。若路面發生裂縫或者凹槽,并且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補,雨水將會滲入路面,不能及時的排出,導致基層受到侵蝕或者路基的結構強度降低。故,路面的結構設計應該同時滿足使用和結構功能的要求,缺一不可。
1 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
為保證瀝青路面的性能在一定時間能不會發生明顯的降低,避免在早期的使用中出現各種病害,在設計和施工中應該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路面要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在瀝青路面的設計使用年限中重復的行車荷載作用下,滿足不發生結構性破壞的要求。提高瀝青路面的抗變形能力,抗變形能力強的瀝青路面,在使用期間就不會產生較嚴重的轍槽。面層無明顯的泛油現象,瀝青路面一旦泛油,將會使得面層的構造深度明顯下降,甚至會變成光面,使得摩擦系數顯著下降。這會嚴重的影響車輛高速行駛時尤其是在雨天行駛時候的安全性。無明顯的破壞現象,瀝青路面在雨天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水破壞現象,比如網裂,坑洞和形變等,使得路面的平整度會降低、路面的粗糙程度也會遭到破壞。路基和橋涵臺背不發生明顯沉陷,軟土地基的填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會達到穩定要求。這使得在軟土地基,尤其是極軟土以及軟土層較厚的地段中的路段經常會產生橋涵臺背嚴重沉降和路基的沉陷。路面結構整體性好,強度要均勻,在深度和寬度范圍內要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要求用鉆機能夠取出一個整體性好的圓柱鉆件。避免早期產生縱向的裂縫,若路面產生縱向裂縫,首先就會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在雨水的侵蝕作用后,路面將會產生嚴重破壞。減少因溫度產生的橫向裂縫。減小路面結構層的變異性。
2 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特征
瀝青路面產生的病害主要是以下幾種形式:裂縫、松散、坑槽、擁包、泛油、沉陷、波浪、車轍、滑溜。
我國的某些瀝青路面因設計方面的原因引發某些病害,主要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地基的處理設計不滿足要求,地基的沉降尚未達到允許的工后沉降。(2)底基層、基層、路面的排水設計不良。(3)結構的設計不合理。(4)路面所在地段的水文和土質情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路面的設計參數與實際不符。
由于施工質量的原因造成的路面早期破壞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幾種:軟土地基沉降、路基壓實度不足、路面基層施工質量低劣、瀝青面層本身破壞。
3 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防止措施
3.1 設計工作要做好
公路工程的設計大大影響著工程的質量。設計要從實際出發,對當地的水文、氣候、材料、地質、載重進行調查,考慮各種因素,比較多種路面的結構材料,以及材料的配合比。設計時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問題:(1)要精心選擇瀝青路面結構層的類型,確定出各個結構層的合理層位與厚度。(2)正確的得出路面結構的設計參數。(3)將各層材料進行合理的組合設計。(4)搞好瀝青路面的防水、排水措施。(5)盡可能提高瀝青面層的壓實程度,減小其孔隙率。
3.2 嚴格控制施工質量
路面質量的好壞,也取決于施工質量的好壞。瀝青路面的施工必須滿足質量管理的要求,建立一個有效健全的質量保證系統。搞好工程的施工質量,關鍵要抓好以下工作:(1)加強原材料的檢驗工作。(2)鋪筑試驗路段進行試驗。(3)加強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4)提高施工設備的工作性能。(5)采取強有力的質量管理與檢查。
3.3 加強養護,保證路面的使用性能
預防瀝青路面的早期出現病害,工程竣工后的養護是不能忽略的加強養護、提高養護質量能夠有效的減少病害的發生和擴散。養護工作人員要碎石的了解路面的使用狀況,采取有效的日常保養和維修,發現損壞應立即修補。長時間保持路面的完好、清潔,保證無雜物或者是硬物堆積在路面上。保證排水設施的通暢,避免水滲入到路基中,降低路面的強度和穩定性。
結束語
質量是建設公路的永恒的主題,其中路面的質量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需要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施工工藝各種各樣,工程實施的期限比較長,沿線的氣候也復雜多變等。通過該文章對路基病害以及解決方法的具體分析,使得路基的施工過程更加順暢。本文總結了前人豐富的工程經驗,希望能夠給廣大的公路建設者和養護管理人員為路基病害的防止治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方左英.路基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姚祖康.道路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4
[3]陸鼎中,程家駒.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陳朝暉(1996-),男,民族:漢族,籍貫:河北,職務:學生,學歷:大學本科,單位:重慶交通大學,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李林俐(1995-),女,民族:漢族,籍貫:重慶,職務:學生,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單位:重慶交通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