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銘軒



【摘要】《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交響曲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結構嚴謹、完整,主題形象鮮明、有力。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及緊張的戲劇性,全曲情緒激昂,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貝多芬;命運;主部主題;副部主題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770.12.16-1827.3.26),德國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被世人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其中《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交響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戲劇性的作品之一。這是貝多芬在與自己艱苦的命運不屈抗爭中完成的偉大作品,它不僅是一部音樂作品,更是一部人生傳奇。全曲表現了從黑暗到光明,通過奏鳴曲式表現出由斗爭走向勝利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豪邁的英雄氣概,是貝多芬式思想的集中體現。
一、呈示部
《c小調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結構,Allegro con biro有活力的快板,2/4拍,c小調。整部作品精煉、簡潔,結構完整統一。
(一)主部主題
(1-21)主部主題在c小調上展開。主部主題共21小節,樂曲一開始就緊扣“命運的敲門聲”主題,主題動機由三短一長的節奏型材料構成,此材料貫穿整部作品的發展過程,強有力的音符使人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震撼與沖擊。該主題材料從圓號聲部引出,開始在各個樂器聲部交替出現強調和深化主題。小調調性色彩暗淡、情緒低沉,具有較強的壓迫感,體現了作者對“命運”作品情緒的要求。和聲進行建立在主調的t和弦與D和弦上,主題動機擴展部分,持續主屬交替,體現了古典樂派的典型和聲進行。
(二)連接部
(22-58)連接部共有37小節。在主部主題的材料下開始發展,從小連接部分開始,主部主題的材料自始至終貫穿在其中。調性承接主部主題的c小調,在連接部中實現了變化,通過逐步離調轉向了c小調的關系大調降E大調上。和聲上先是D和t的持續交替和附屬和弦的連接,又是主和弦與屬和弦的交替,低音提琴奏低音持續音保持。然后進行到共同和弦上Ⅱ/Ⅴ至Ⅶ56/Ⅴ至Ⅴ6和弦上終止連接部。
(三)副部主題
(59-94)副部主題共有35小節,其中包括3小節的小連接部分。調性為降E大調,三小節連接后副部主題材料出現,音樂形象明亮優美,與主部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抒發著貝多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和聲為T-D交替,與主部主題的音樂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副部主題圍繞降E大調展開,隨后離調至f小調和其關系大調降A大調上,后轉調至降b小調上,結束在屬和弦上,三短一長的主題材料仍貫穿其中發展。
(四)結束部
(95-124)共31小節,調性在從屬調性降E大調上展開。結束部的材料仍來自主部主題,將主導動機八分音符擴充,填補了空缺的第一拍,旋律采用急進下行的手法。和聲是T-D的交替,以主部主題的動機強有力的結束整個呈示部部分。
二、展開部
展開部的曲式結構圖如下:
(一)連接句
(125-128)從用圓號在降E大調上奏出的主題節奏形式開始,相繼加入弦樂,三短一長的節奏使木管與弦樂密集對位,音樂在聲部間相互模進中平靜地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平靜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反抗的主題則緊接著奏口向。降E大調后立刻接入到f小調的屬九和弦,造成了不協和的緊張效果。
(二)第一發展部
(129-176)共48小節,調性為f小調。和聲同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一樣在t與D和弦中交替。調性從f小調發展至c小調到g小調,轉到g小調時同樣在t與D和弦中頻繁交替,在177小節處通過和弦Ⅶ/Ⅴ到Ⅴ6將調性發展至G大調上,由此展開此后的第二發展部分。
(三)第二發展部
(177-252)該部共76小節。調性在G大調上展開發展至C大調,管樂和弦樂從齊奏變為分散的主題逐一出現。調性在這一發展部中復雜多變,在C大調后又發展至f小調-降b小調- g小調-C大調,最終又回到了主調c小調上來。調性的頻繁更替使得此處的音樂充滿了動力性的沖擊,鮮明的力度對比,緊張尖銳的和聲在展開部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再現部
再現部的曲式結構圖如下:
(一)主部主題
(253-268)共16小節,c小調,是呈示部主部主題的再現部分,較呈示部的主題相比,缺少了前五小節的引入部分。但主題旋律沒變,配器稍有改變,作曲家加大了木管樂器的比重,使得再現部的力量更加充沛有利。弦樂器的主題聲部由之前的一提琴、二提琴、中提琴間的穿插出現改為在一提琴和二提琴之間交替出現,中提琴和低音提琴改之前的連奏為撥弦。
(二)連接部
(269-302)共34小節,c小調。連接部開始有一段Ⅴ9和聲的保持,然后弦樂主旋律的節奏改為四個八分音符的級進上行,和聲為Ⅴ7/Ⅳ-Ⅳ的連續進行,音樂色彩變得沖突激化,逐漸走向最高點。到288小節時,此處音樂發展到最高點,小提琴的主旋律聲部在此小節到達最高的一個音后開始以四個八分音符的節奏逐漸下行,旋律又回到最高點處向下發展,共三次。
(三)副部主題
(303-345)共43小節,管樂引入,調性發展到主調的同主音大小調C大調上,此后調性回歸至主調c小調上,實現了主副部調性的統一。和聲為Ⅴ/Ⅴ保持到Ⅴ終止副部主題。
(四)結束部
(346-372)共27小節,C大調,弦樂織體大多為級進下行的音階,節奏密集增加了結束感。
(五)尾聲
(372-502)共130個小節。貝多芬的尾聲較為龐大,構成了第二次發展的局面,是對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的再次展開。這時,音樂發展的氣勢銳不可擋,鮮明的力度對比,緊張的和聲發展與音響效果的龐大,在此形成了整個樂章的高潮。調性發展為f小調-g小調-c小調,最終又返回至主調上。兩個主題的再次匯合,使得音樂氣勢不可阻擋,進一步彰顯戰勝黑暗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