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萍

自北宋起,宜興紫砂壺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積淀,至今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歷代工匠的悉心演繹下,五色土變化成神奇的紫砂壺,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少人對紫砂壺進行收藏。紫砂壺具備斟茶的實用性,同時包容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具有豐富的內涵及雅俗共賞的藝術文化價值。紫砂壺創作題材廣泛,所觀、所想皆可納入壺中,制壺藝人如果用虔誠的心靈去發現和領悟,便能制作出精美佳品。
傳統造型是紫砂成壺的基石,而且在時間的洗練下,傳統造型更符合人們的審美,因而,基于傳統而進行創新是紫砂藝人一直講究的創作原則。紫砂壺“韻方”(圖1)就是這樣一件作品,其造型古樸雅致,以傳統紫砂方器為造型基礎,方中寓圓,帶給人豐富的視覺體驗和情感熏陶,現便以此壺為例,談一談其藝術和文化內涵。
紫砂方器,是紫砂幾何形體造型(俗稱“光貨”)之一,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合而成,通常為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種比例的長方形等。方器造型講究線與面的挺括平正,線條輪廓的清晰分明,呈現出一種明快挺秀的風韻,前人以“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十六字來概括其造型規則。
紫砂壺“韻方”顧名思義是以方器為基礎的,但其更注重取其精華、師法自然,呈現出更好的審美效果。整壺對傳統方器風格進行了有效的繼承和演繹,壺身由四個面相接組成,呈四方柱形,意境開闊,線面交接的四棱帶有微小的弧度,順勢之下四個面也略微外鼓,壺身從壺肩至壺底逐漸微收,給人以方中藏圓的感覺,整體講究“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的造型規則,呈現出干凈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平蓋為圓形,像一塊玉合于壺口之上,密閉合縫;頂上橋狀壺鈕中間留孔,提升了整把壺柔和的氣韻,可謂剛柔相濟,流露出渾然一體又格律嚴謹的美感。圓形蓋、方壺身,正對應了古人“天圓地方”的樸素哲學理念,凝結著古樸的智慧,帶給人精神層面上的思索;一彎壺嘴開口自然,出水流暢;圈把亦為四方輪廓,呼應整體風格,看似無意,實則充滿構思。整把壺造型端莊大氣,四方壺體線條舒展,線面相交清晰,以方器造型為主,穩健飽滿、精氣神俱佳。
“韻方壺”在胎質泥料上也下足了功夫,整體呈暗黃色,色澤雅觀、古韻明顯,壺體又素面朝天、高雅簡潔,營造出一種氣韻高遠的意境,胎體砂粒隱現,分布均勻,更增添了傳統紫砂壺的古樸效果,格調高雅,自成一格。
壺有千萬種造型,或方或圓,萬變不離其宗。整把“韻方壺”通過造型和胎質泥料,對其外形進行了最直觀的審美設計,巧妙地將方圓之形合入一壺,自然成章,與此同時更將為人處世之道寓意其中,人生之意境在于方圓相擁,在于剛柔并濟,通過作品使人們如醒如悟。
紫砂壺的文化性能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可雅志,壺可養道,紫砂壺與文人品位的結合注定了其作為人文性的藝術品所必須具備的精神內涵。通過各種方法的詮釋,紫砂壺已不是簡單的一種盛茶器皿,而是滲透在茶文化及各種文化的熏陶中的一個精神載體,品茗賞壺對于人們來說更像是深入心靈的享受和感悟,這種具備思想立意的創作,是紫砂文化得以不斷發展的土壤?!吨芤住吩啤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辯證闡述了君子之行為準則,提出了君子文化的概念,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與性格的重要表征。古人云“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便是說君子之涵養與氣度,其品性大氣中庸且圓滿無缺,而“韻方壺”方中寓圓的形象,恰傳達出中國人所崇尚的君子之道,是君子和合心態的真實寫照。整把壺沒有任何額外裝飾,僅僅通過鮮明的造型,點于該點之處,不單調也不累贅,恰到好處地提煉思想,入木三分。
“韻方壺”美觀大方、素雅簡潔,巧妙地詮釋君子文化,實為難能可貴,其形象與人文內容的結合恰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展現出了文化之博大、藝術之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