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明

摘 要 自古以來紫砂壺便是文人品茗及賞玩之物,紫砂壺的泥料、造型、氣韻、工藝都是文人把玩講究之處。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還象征自古文人所追求的古樸雅趣、淡泊平和的精神境界。
關鍵詞 紫砂;雅竹提梁壺;雅趣
文人紫砂壺是指文人參與制作的紫砂壺器,這是宜興紫砂壺的魅力所在。歷代的紫砂壺,正是因為有了陳曼生、董其昌、鄭板橋、韓美林等文人的參與制作,才使文人紫砂壺顯示出了傳統文化的雅趣。探討文人紫砂壺的制作,也成為了現代紫砂陶藝的一門功課。現以紫砂“雅竹提梁壺”(見圖1)為例,談談紫砂花貨的文人雅趣。
1 紫砂“雅竹提梁壺”的造型
紫砂“雅竹提梁壺”精選原礦紫砂泥精制而成,泥色溫潤細致、古樸雅致;壺身偏扁,壺蓋鼓起如帽,壺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形鈕,壺鈕下貼塑竹葉紋飾,清奇有神;壺流化為新抽竹節,自然地舒展于壺身之上,動勢內醞,生動有力;壺把由竹節夸張變化成提梁,簡潔有致、中正沉穩??v觀紫砂“雅竹提梁壺”,神韻生動,此壺以“竹”入題,竹節蒼勁有力,以極高的技藝和脫俗的心態詮釋了那竹高風亮節的風骨和挺拔不羈的品格,在賞壺者品味紫砂之中更添一份超然幽靜之趣。
2 紫砂“雅竹提梁壺”的文人雅趣
紫砂壺的質地純厚而古樸,不媚不俗,這與中國文人的氣質十分相符。文人們參與紫砂壺的制作,成為了一種“風雅之舉”。他們把玩紫砂壺的行為也被視為一種雅趣,紫砂壺因而博得古今中外文人的“深愛篤好”。紫砂“雅竹提梁壺”以竹為創作主題,可使人感覺到竹的靈氣,彎曲的竹枝為壺鈕和壺流,曲卷翻動的勢與度恰到火候。我創作此壺決不是延習古作,簡單模仿,而是力圖在適度的壺器造型變形中,在品位和格調的提煉中,在思想和情感的融會貫通中,使作品能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且做到高風亮節、飄逸灑脫,使人賞心悅目。由此,紫砂“雅竹提梁壺”的品格與藝術得到升華。此壺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無法忘懷的魅力,高風亮節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3 紫砂“雅竹提梁壺”的意境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畫家自古就重視畫竹,這絕非偶然。意境的創造是中國竹的最高境界,何謂意境?比如竹子它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不但激發出藝術家無限的創作靈感,而且成為他們推崇和效仿的楷模。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證明,自周朝始歷代皆用竹定音律,竹子在中國音樂文化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種物質載體。當月色黃昏,牧童在牛背上吹起牧笛,暮歸的牛群頓時可以成為夕陽下最優美的一景;漫漫長夜,才子佳人口對長簫,縷縷緋側纏綿,便成為穿越時空的激情流淌。竹音可以說“吹沉了一輪明月,吹皺了一池秋水”,同時吹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凄美意境,這就是竹子的意境之美,也是壺器的意境之美。
紫砂“雅竹提梁壺”以竹子為題材而創作,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竹文化。在中國,竹文化根深蒂固,竹子的一身傲骨屹立于神州山野之上,竹子一腔虛懷凈化著炎黃子孫的心靈,它又似一泓清泉滋潤著國人的心田,哺育著后輩的成長。
4 小 結
紫砂“雅竹提梁壺”營造出了獨特的意境,即將中國竹的寫意手法運用于壺器的造型設計中??v觀紫砂壺藝的發展史,竹文化與壺器造型的關系密切,有不少紫砂花貨直接把竹的形象融入其中,歷代文人、畫家參與了紫砂壺的制作,竹文化與紫砂壺的制作技巧相互滲透,大大豐富了紫砂花貨的雅趣。正如這款紫砂“雅竹提梁壺”,它折射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竹文化。神奇的竹子在人們心中并不陌生,但觀賞竹子又并不常見,因此,此壺以竹子為題材而創作,使茶客們在喝茶時自然聯想到了竹子的精神,壺器也因此成為了人們向往和崇拜的精神寄托。
參 考 文 獻
[1]鮑曙巖.淺談品性高潔的“勁竹天書壺”[J].江蘇陶瓷,2012(05):53.
[2]胡付照.紫砂壺養壺文化研究[J].中國茶葉,2010(04):34-37
[3]史銀之.紫砂壺的評價、鑒賞與選用[J].江蘇陶瓷,2006(S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