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

摘 要 紫砂壺的創作既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形象,又要滿足紫砂陶藝設計要求,使創作的作品既有思想,又有哲理;既有精致工藝,又具有精神內涵;既有實用之功能,又突破傳統。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的創作標新立異,富有內涵,是一款格調別致的壺器。
關鍵詞 紫砂;龍行天下壺;寓意
宜興紫砂壺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來,紫砂壺以它“色不艷、質不膩”的特點,給我們帶來一種視覺上的美感與精神上的享受。歷朝的紫砂壺都是人們珍藏的對象,特別是那些制作精良的名家紫砂壺,兼具了較高的藝術性,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精品。這些紫砂壺精品不僅泥料佳、做工精,而且數量少,又富有裝飾和造型上的獨特性。既有創意又有思想的紫砂壺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就像這款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見圖1)。“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筆者從電視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刻振奮起來,靈感一來,在宜興第十二屆手工制陶大賽上,創作了這把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壺器,并獲得了高工組特別榮譽獎。
1 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的造型特征
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的壺身是一個大且豐滿的扁球形,壺器的上部為粗大的圓環狀提梁,壺嘴為精雕細刻的龍頭造型,壓蓋、圈底、溜肩,再看壺身的駱駝雕飾,耐人尋味。此壺以實托虛,圓環提梁以虛帶實,使得壺器上方的提梁、下方的壺身構成了兩個虛實對照的圓弧,達到了視覺上的微妙平衡,整體上讓人感覺氣勢雄健、渾然一體。此壺提梁如天穹,清風朗朗,正如《夢溪筆談》中所說:“星辰居四方而中虛,八卦分八方而中虛,不中虛不足以妙萬物”。從審美的角度而言,虛實的結合猶如傳統藝術中的園林借景、畫中留白、疏可走馬,或密不透風。這種古典美學的神奇光彩在傳統的戲劇、書法、小說、繪畫、建筑等傳統藝術的各個領域中閃耀著,也在此作品中展示了獨特的藝術風采。
此壺在傳統提梁壺器型上,加以浮雕形式的畫面裝飾,展現了一望無垠的沙漠中,由商人帶領著高大的駱駝,用腳掌踏出的絲綢之路,將古老的東方與遙遠的西方緊緊聯在了一起。壺蓋上以一艘巨輪為壺鈕,寓意“海上絲綢之路”的揚帆起航,一帆風順。壺嘴、壺把配上龍頭、龍身提梁,寓意中國龍的騰飛,也寓意架起了中國與世界友誼的橋梁。
此壺是在為期三天的比賽中完成的,自己也較為滿意。提梁設計用起來特別順手舒服。以紫砂為載體,注入新的中國文化,又一次釋放了筆者的愛國情懷,也祝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
2 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的文化內涵
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在展示時代風采的同時,也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龍文化。自古以來,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征。遠古時期的人們認為世界上應當有一個力大無窮、與水相關的“神物”在操縱著、指揮著、主宰著、管理著所有的動物和天象。而龍作為中國人崇拜的一種神物,是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所想象出來的一種象征。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此壺包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龍文化底蘊,上下數千年,龍文化也已滲透進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也即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自豪、激動而奮發。龍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揚名千里之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而“龍的國度”、“龍的傳人”等等美譽,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3 小 結
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在繼承傳統龍文化的同時,刻意創新。筆者深入地研究了龍文化的內涵,并擇取奮發自豪、龍行天下的獨特寓意,把紫砂陶藝當作一種文化理念來研究,然后才動手設計了這款紫砂“一帶一路,龍行天下壺”,意圖是將“一帶一路,龍行天下”的精神發揚光大。
參 考 文 獻
[1]蔣凌云.淺談紫砂壺工藝[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2(08):80.
[2]曾艷.養一把好壺品百味人生,紫砂壺收藏正當時[J].財富智慧,2008(Z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