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東
摘 要:水稻種子經過處理之后可減輕水稻種傳病害,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為日后水稻的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深入探討了水稻種子的處理技術,其中包括:曬種、選種、浸種消毒 、催芽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稻種子;處理技術;催芽;曬種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03
水稻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被廣泛種植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全球有超過50%以上的人口日常主食就是大米。水稻具有穩產、高產的特點,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種植離不開水稻種子,水稻種子經過處理之后可減輕水稻種傳病害,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為日后水稻的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水稻種子的處理技術進行探討。
1 曬種
曬種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促進種子的活力,曬種時間通常要選擇一個陽光明媚、光照充足的好天氣,曬種時要做到定時翻動,且種子攤鋪要薄,曬種時間控制在3d即可,曬種完畢之后1~2d再播種。
曬種的優點較多,病菌(附在種子表面)可通過太陽光線來殺死;曬種可讓種子內部保持均勻的含水量,能夠讓日后種子整齊萌發;曬種可提高種溫,增強種皮的透性,提高發芽勢;曬種可將香草酸、谷殼內酯A、離層酸、谷殼內酯B等種子內發芽抑制物質濃度予以降低,明顯加快發芽速度。
2 選種
選種方法采用比重法,即:將10kg鹽或15~20kg黃泥放入50kg清水內進行攪拌成鹽水或黃泥水,用波美氏比重計進行選種。可采用清水選、風選、篩選等多種方法來選種。待選種完畢之后,為了避免日后影響發芽,務必要將種子沖洗干凈,選出優良、無雜質、無病蟲、充實的種子。
3 浸種消毒
浸種的主要目的在于讓水稻種子吸足水分之后增強呼吸作用,在酶物質的作用下將種子上的胚乳貯藏物質轉化為可溶物質,而后再將這些可溶物質運送到幼根、幼芽等處;浸種時間控制在20~30h。種子發芽時機為吸水量達到25%的種子重量,但若要讓種子充分發芽,吸水量要達到40%的種子重量。浸好種的標志是:種胚膨大,稻谷的狀態呈半透明,稻殼顏色變得較深。浸種消毒具有高效、節本、省工等明顯特點,既可避免出現水稻條紋葉枯病、蟲傳病毒病,又可控制小粒翹穗、水稻惡苗病等病害。
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種子浸種時要浸泡吡蟲啉、浸寶等藥劑。每3~4kg水稻種子施加8~10g吡蟲啉(濃度為10%)+2mL浸寶+5kg水,或者6g蚜虱清可濕性粉劑(濃度為10%)+2mL浸豐乳油(濃度為4.2%)+2mL施百克乳油(濃度為25%)+5kg水。藥劑浸種時間控制在60~72h;浸種后可不對水稻種子清洗,可直接播種或者催芽。
注意事項是最適宜浸種的場所是在室內,若由于條件有限而不得不在室外浸種,則需遮光處理。水稻種子浸后不需淘洗,以免對種子發芽率造成影響。為了避免稻種的發芽勢或發芽率受到影響,務必要對水稻種子量、水量和浸種藥劑量的配比予以嚴格控制。先配好藥液,再投入稻種。
4 催芽
4.1 高溫破胸
在酶物質的催化反應下,水稻種子會出現露白等現象。眾所周知,環境溫度高低與酶物質的活動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環境溫度越高,那么酶物質就越活躍,就越易出現種子露白的現象,最佳的環境溫度是35~38℃,最高環境溫度不可高于40℃,否則的話,對水稻種子催芽不利。
在開始催芽時,可在籮筐內裝入谷種,并且在溫水(溫度控制在45~50℃中洗種3min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洗種時間與水溫應該基于環境氣溫高低來適當調整,為了避免谷種被燙傷,谷溫不高于40℃。待將谷種撈起后,可用塑料薄膜或稻草(已消毒)來覆蓋,并且將其放入密閉的室內12h及以上,這樣一來就可實現破胸。
4.2 適溫催芽
谷種翻動的時機選擇在種子露白程度達到90%以上時,谷種翻動時的溫度要控制在28~32℃,若溫度超過34℃,那么就有可能會出現燒芽的現象,也會對谷芽日后的茁壯成長造成較大的影響。催芽過程中務必要嚴格遵守 “干長根,濕長芽”的原理,翻動淋水的頻率控制在2~3次/d。
4.3 常溫煉芽
待谷種的芽長到大半粒谷長、谷種的根長到1~2粒谷長時,可攤開谷種來降溫;待谷種的溫度與周圍的自然氣溫接近時再進行常溫煉芽,以此來提高谷種對于外界條件的適應。如果當時的天氣為寒潮不能在室外播種,那么可在室內的竹墊上攤開谷種(厚度控制在5cm)。保持谷種不干白,干了噴些水。等天氣好轉,及時播種。
參考文獻
[1]魏明.水稻種子貯藏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J].現代農業, 2011(8):160-164.
[2]陳磊.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機處理水稻種子試驗總結[J].北方水稻,2011(4):191-195.
[3]楊蕾,李翠玲,吳麗娟.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試驗效果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2(2):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