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琴 謝德發
摘 要:為探索香辣七號適宜的栽培密度,進一步提高辣椒產量和商品質量,開展了不同密度栽培試驗。結果表明:香辣七號在利川市的最佳栽植密度為33cm×75cm。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辣椒種植面積在恩施市不斷上升,已成為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為探索適合恩施市土地的栽培密度,進一步提高辣椒產量和商品質量,2016年開展了不同密度栽培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關鍵詞:香辣七號;密度;產量;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23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時間:2016年4—10月;試驗地點:在湖北省利川市譚家灣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柏楊壩鎮雷家坪村2組),試驗土壤為黃壤沙土,前茬作物為大白菜,肥力中等,海拔1160m;試驗品種:香辣七號,由利川市代理經銷商提供;試驗設計:試驗共設計4個密度處理,即(A)30cm×75cm、(B)33cm×75cm、(c)38cm×75cm、(D)44cm×75cm。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8m2,四周設保護行,單株栽植。處理A每小區栽35株,處理B每小區栽32株,處理C每小區栽28株,處理D每小區栽24株,試驗總面積128m2。試驗過程:4月2日溫室大棚水培育苗,4月27日移栽大田。定植前每小區施腐熟農家肥15kg,45%硫酸鉀型復合肥,1.25kg作底肥。隨后畦全面覆蓋地膜。栽后澆定根水,定植成活5d后,用清糞水提苗,每穴施肥液0.25kg。5月9日、5月29日、6月18日進行根外施肥,每小區用沼液水對復合肥0.5kg進行澆施。育苗期間用滅殺斃2mL,加64%毒殺礬15g防治病蟲害,大田期分別于5月24日、6月16日、6月28日、7月15日用霜霉疫凈75%百菌清,64%毒殺礬克毒寶,75%吡蟲林,1.8%啊維菌素等農藥按比例進行病蟲害防治。7月14日開始采收,10月5日結束,采果時記載小區產量,每采收鮮果累計稱重。
2 結果分析
2.1 不同密度處理下辣椒試驗產量比較
由表1可知,處理B的產量最高,達到78224.10kg/hm2,
處理C次之,達75060.90kg/hm2。處理A的產量居第3位,處理D的產量最低,為70397.70kg/hm2。由表2可知各處理間F值顯著,因此進一步作多重比較,經新復極方差分析得出,Dfe=8,Sx=0.661。
采用不同密度栽培辣椒,其小區產量在密度為33cm×75cm , 38cm×75m時較高,達到61.96kg、59.90kg,2者差異極顯著,密度為30cm×75cm時與44cm×75cm差異極為顯著;密度30cm×75cm時與33cm×75cm差異極顯著;密度為38cm×75cm與密度30cm×75cm存在極顯著差異;密度為33cm×75cm與密度38cm×75cm存在極顯著差異。
2.2 不同密度處理下辣椒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單株結果數隨株距的增加而增加,在處理D結果最多,達104個,而處理A結果最少,只有78個。這是由于密度大時,植株徒長,節位較高,光合作用不好,單株整體長勢不好。平均單果重隨株距增大而增加,處理D平均單果最重,達22.34g,主要由于植株的營養面積增加,植株開展度大,光合作用強,營養積累較多,果實較大較重。
3 結論與討論
香辣七號栽植密度為33cm×75cm時辣椒產量最高、商品性好、品質優,適合在當地中等肥力水平以上的田塊種植。
作者簡介:譚玉琴(1973-),女,大專,農藝師,長期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