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
摘 要: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淺談了當前小麥田間管理技術,希望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29
由于2017年的氣溫變化幅度較大,部分地區出現連續低溫、陰雨天氣,光照時間少,在天氣的影響下,小麥種植區也是深受其害,受凍害、澇害影響,土壤透氣性很差,致使很多小麥發生了黃葉、爛根現象。引起小麥發黃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耕層淺
一般來說,秸稈還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cm,小麥很難扎根在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長此以往,出現黃化現象不足為奇。建議小麥種植戶種植時,秸稈切碎后一定要鎮壓保墑,防止出現中空。對已經耕種的小麥要及時補施氮肥,應年前補施氮肥。
2 缺氮或缺磷
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于播種過早、基肥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的小麥葉片發黃。遇到此情況,應在返青期每667m2追施尿素5kg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667m2再追施尿素12~15kg。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蘗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小麥苗缺磷時,每667m2可溝施磷酸二銨10kg或過磷酸鈣45~50kg。近年來,有的地區土壤酸化嚴重,甚至有些區域pH低于4.0,建議農戶購買化肥要慎重選擇,一定要選取優質高效的肥料,一旦出現酸化,建議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改良土壤。
3 播種過深
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情況下,小麥的播種適宜深度為3~5cm,如果超過了5cm,那么出的苗長勢弱、黃、分蘗率偏少。一般情況下,如果超過了5cm,那么即使能出苗,也是賴苗。如果是旱天,能出苗,但出的苗,長勢弱、黃、分蘗率偏少;如果遇到澇天,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會出現大面積的死苗現象。今年的小麥死苗情況,應該與此有關。發病輕的田塊,抓緊到農技部門買藥噴灑。既要生根壯苗,又要殺菌。兩者配合使用最好,及時追肥也是必要的補救手段。
4 病蟲害
蟲害有麥蚜和麥蜘蛛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的葉片發黃,主要發生在越冬期前后。病害有小麥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表現為黃葉。小麥發黃、死棵現象對小麥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和安全越冬,造成嚴重減產。所以,做好預防非常重要。對于已經發生的地塊,應及時對癥施藥,注意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葉枯病的具體治療方法有用藥配方1(最佳):惡霉靈(治病)+苯·丙(壯苗治病)+生根劑(養根)+蕓苔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用藥配方2(省錢):烯唑醇(治病壯苗)+多·福(治病)+蕓苔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用藥配方3(廉價):三唑酮(治病)+蕓苔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小麥紋枯病;危害根系和莖稈,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而造成小麥葉片發黃。每667m2可用12.5%禾果利20g,或20%井崗霉素50g對水50kg進行莖基噴霧防治。
5 持續低溫凍害
5.1 影響小麥凍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小麥的品種、播期、播量、氣候因素、苗情、墑情、整地播種質量等,均會影響小麥凍害的發生。
5.2 易受凍害麥田
主要有播種過早的旺長苗;群體過大旺長苗;氮肥過多的旺長苗;整地粗放、架空的吊根苗;播種過淺的露籽苗;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凍害造成的弱苗;土壤肥力不足的黃瘦弱苗。
這次凍害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雨水充足,墑情好,播種量大,小麥底肥氮肥過多,與常年同期相比出苗齊,出苗快,整體出現旺長的情況,加上11月中旬驟然低溫降雪天氣,小麥未能逐漸低溫,抗逆能力相當弱,跨越式接受寒冷,造成部分地塊冬小麥出現葉片黃化、根系弱少、發黑腐爛、凍害干枯等現象。受凍情況各地略有差異,給冬小麥生長發育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從實際情況看,本次凍害造成絕大多數麥田小麥葉片不可逆轉的損傷,給下步小麥恢復正常生長、盤根增蘗、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帶來不小隱患。這個時候再施藥作用不大,更多的是一種浪費,年后施藥才是關鍵。
5.3 年后施藥原因
小麥葉片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損傷,比如防凍液,受災前你噴施了,肯定有用,受凍后,尤其是不可逆轉的損傷,葉片失去吸收功能,你再噴施就是一種心理安慰。受凍麥田,僅葉片凍枯,無死蘗現象,無死根現象,加上小麥自身極強的調節適應能力,年后一定能很快長出新葉,恢復生長。
5.4 年后補救,采取的補救措施
及時追施氮素化肥,促進小分蘗迅速生長。主莖和大分蘗已凍死的麥田,到小麥返青拔節期結合澆水施拔節肥,施尿素10~15kg/667m2。
參考文獻
[1]趙朝陽.小麥冬前及春季田間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
2008(21):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