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祥
摘 要:玉米灰斑病又稱尾孢菌葉斑病,近幾年已上升為玉米的主要病害,對玉米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要想真正做好玉米灰斑病防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重視玉米灰斑病防治很重要。本文對玉米灰斑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防治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38
引言
灰斑病也叫霉斑病,會對玉米的生長發育產生威脅,也會威脅高粱、香茅以及須芒草等作物。主要發生在玉米成株期,發病初期玉米出現水漬狀淡褐色斑點,體現在葉片、葉鞘、苞葉上。灰斑病逐漸擴展就會出現淺褐色條紋,灰色至褐色長條斑平行延伸是不規則的,條斑且邊緣有褐色線與葉脈病斑中間灰色。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玉米灰斑病發生頻繁,危害嚴重。
1 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
1.1 玉米灰斑病概述
1.1.1 玉米灰斑病特征分析
灰斑病在病發初期,通常主要是對玉米的葉片產生影響。會有淺褐色的病斑出現在葉片的表面上,或者邊緣不明顯、橢圓或矩圓形的、灰色病斑。病斑的顏色隨著病情的惡化會不斷加深最后會成為深褐色。尤其是遇到濕度相對較大的天氣,由病菌分生而成的孢子和孢子梗就會有灰色的霉狀物出現于病斑的背面。病菌會潛伏在玉米秸稈的病殘體越冬并成為第2年的傳染源。
1.1.2 玉米灰斑病發病特征分析
灰斑病的發病與土壤、氣候和海拔條件有密切影響,海拔較低的地區灰斑病發生危害程度相對較少,經濟損失也相對較小。海拔越高的地區病發越頻繁。
常發生于每年的6月份,在7—8月份也就是玉米的抽雄吐絲到成熟的這段時期進入病情高發期。
灰斑病的發生與氣候溫度濕度等天氣都有關系,這與利于病菌生存與蔓延的環境易染病玉米品種中,灰斑病也會頻繁發生,如果連續大面積種植的話會更糟糕。
1.1.3 玉米灰斑病發生原因特點分析
病菌源是充足。灰斑病的發病面積多且病菌源充足,病菌源數量不斷擴大且呈現出顯著的流行性趨勢,給灰斑病的發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抗病的品種很少。在農業技術中,一些新的玉米品種以及防治措施不力等,綜合其他相關影響因素,新品種沒能很好的發揮作用,新品種的優勢也沒有體現出來,再加上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加上傳統種植觀念對新品種的推廣過慢,玉米栽培管理沒有滿足實際需求。
氣候條件適宜。全球氣溫升高導致暖冬氣候的出現,給灰斑病病菌的生存與傳播帶來一定的氣候優勢,有利于病菌的繁殖與生長。當玉米已經從生育期進入抽雄期,玉米植株較高,造成施用藥劑防治困難。
農民的防病意識比較淡薄。做好灰斑病的主動的預防措施這尤為重要,單是農民對防治工作不積極、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沒有意識到做好灰斑病防治的重要意義,不利于灰斑病防治。
缺乏成熟的玉米灰斑病系統管理。由于資金以及技術、人才等相關因素影響,缺少系統的灰斑病的防治研究綜合治理技術,很難開展灰斑病防治工作,影響到有效的防治系統的建立,造成防治效果的不理想。
1.2 玉米灰斑病防治要點分析
在玉米品種的選擇方面要真正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條件,不要盲目跟隨其它地區。根據實際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質型玉米品種如:成玉999、隆慶159、鄂玉16等,待小面積試驗田種植效果出來后,達到理想水平后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做好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及時除草。根據其實際需求做好灌溉、結合玉米的生長發育特點,合理灌溉、施肥,氮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的使用控制好。務必要做到磷肥與鉀肥的施用比例尤科學合理;除草要徹底全面,必要時可以采用化學除草藥劑,以確保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且符合環保要求。
選擇最有效的防治時期即玉米揚花期前后進行防治。發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100~150g/667m2進行噴霧。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選擇恰當的藥物,并且規定的數量和方法,在使用時候控制藥物殘留,以符合相關規定要求。
2 結束語
選好玉米品種,科學做好田間管理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要保證,提高玉米的實際抗病能力,做好灌溉、施肥與除草等工作,減少玉米受病蟲害造成的影響,減少經濟損失,減低灰斑病的發病幾率,確保玉米的高產栽培。
參考文獻
[1]石權.南澗縣玉米灰斑病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云南農業科技,2008(5):51-52.
[2]楊國仙.玉米灰斑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5):199-200.
[3]夏元東.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J].吉林農業,2012(12):47-48.
[4]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87-98.
[5]王金友.談談玉米灰斑病防治措施[J].吉林農業,2013(12):58-59.
[6]李慧珊.玉米灰斑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北京農業,2014
(6):20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