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麥在我國種植面積較大,各級政府對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成為確保小麥質量和增收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高產小麥栽培技術和實施要點,旨在為種植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產;小麥;栽培技術;實施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84
1 選擇優良品種小麥
1.1 耐寒性良好的品種
冬小麥通常是在剛進入到10月份的時候播種,在一般年份,進入冬季之前形成大分蘗,在第2年的4月份左右進入拔節孕穗階段,實現由小穗轉變成小花分化的階段,在這個時期若寒潮入侵,那么十分容易導致幼穗和小花凍壞,只要遭受倒春寒,將會極大程度上減少產量。因此,必須要選擇耐寒性良好的小麥品種。
1.2 增產潛能強的品種
在生產和種植小麥時,若想增加產量,不只要充分考慮其抗性,還要思考增產潛力。通過對比分析表明,小麥品種產量潛能要由成穗和穗粒量以及粒重這3個方面總體觀察,在實施試驗以及示范種植之后,才可以大范圍的推廣。
1.3 總體抗性強的品種
小麥的生育時間較長,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所以,選擇總體抗性強的品種,才可以緩解不利條件造成的影響。但是在具體生產的過程中不存在完美的品種,這就需要充分了解各個小麥品種,這樣在種植的時候,才能夠采取有效的種植措施,確保小麥產量及品質。
2 培肥地力
2.1 深耕細整
小麥生長整個階段,根系越強,產量越高,品質越好。所以,應該強化深耕,給根的生長提供深厚和疏松的土壤環境,耕層深度一般選擇28cm比較適合,可以在之前的基礎上慢慢增加耕層的深度,盡量多施加細肥,做好防旱保護。使用機器耕種,禁止由旋代耕,突破犁地層,保證不存在漏耕和漏耙的情況,耕耙協調,做到上面疏松下面壓實,在耕完之后將其整平,做畦之后將其弄平,保證平衡灌水,不沖不淤。部分地塊土壤比較干旱,需要科學地選擇耕地時間,把坷垃最大限度的粉碎,留下底墑,把土的表面弄平,這樣方便播種。
2.2 加大有機肥投入量
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是體現土壤肥力情況的總體指標,培肥地力關鍵時期是確保和加強有機質比重,主要方式就是加大有機肥投入量,由農家肥當作核心的多種有機肥及秸稈還田。小麥收割的時候保留22cm,實際上就是每667m2還田根茬350kg左右麥秸覆蓋還田。在夏季作物生產初期,馬上要進入到雨季之前,把麥秸和麥糠平均地撒到作物的行間,這樣不僅能夠培肥地力,還可以保墑抗早,有阻止雜草生長的功能。
小麥秸稈機械將其粉碎還田。選擇適合的秸稈堆腐劑,加快秸稈腐爛。確保平均施肥,提高無機肥的使用量。每667m2應該施純氮13kg左右,磷5kg左右,鉀6kg左右。在施氮肥的過程中,要最大限度思考麥田肥力和產量情況以及選擇品種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而確保基肥和追肥2者能夠保持合適的比例。若土壤的肥力極高,生產環境良好,可盡可能地減少基肥比重,占全部肥量的38%比較好,反之就需要增加麥田基肥比重,一定要高于半數。
3 落實田間管理工作
3.1 冬季田間管理工作
冬季小麥管理重點分成2個方面,看苗施肥;田間除草。冬季施肥一般使用尿素,若發現田間的小麥苗產生葉片干枯發黃,顏色比較接近較淺的綠色,必須要及時施肥。通常在小麥生長成5個葉片之后追肥。在施肥的時候,對種植密度較密的小麥需要適當實施鎮壓,或是采取中耕處理的方式。田間去除雜草工作生長現象,能夠人工將雜草去除,或者運用化學藥劑除草。
3.2 春季田間管理工作
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工作可以分成2個部分,分別是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處理。在春季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在小麥分蘗階段選擇合適的時期澆灌和施肥,進而強化麥苗的分蘗能力。但是在田間麥苗生長的不是很好的時候,必須要馬上追肥處理,確保小麥返青階段有充足的養分。春季的時候也是小麥病蟲害最嚴重的階段,尤其是紋枯病和小麥蚜蟲這些病蟲害高發階段,所以,必須要使用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3.3 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將預防當作核心,輔助防治,在小麥孕穗階段主要做好田間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根據發病的具體情況,使用有效的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注重紋枯病和小麥蚜蟲等病蟲害治療工作。
4 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高產小麥栽培技術和實施要點的進一步分析和闡述,了解到通過使用一系列的技術,能夠確保小麥品質和產量。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為高產小麥栽培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尚靜,黎旭濤.關于小麥高產創建栽培技術要點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20):202.
作者簡介:李玉翠(1966-),女,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農藝師,大專,研究方向:農業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