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軍
摘 要:黃花菜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部分地區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直接影響到黃花菜種植效果,種植效果不理想。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以期提高種植產量與經濟效益。
關鍵詞: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S6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黃花菜色澤鮮艷、肉質脆嫩、風味獨特、營養物質豐富,常用來清炒、燉湯等。黃花菜栽培管理過程中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黃花菜產量與品質,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
1 選擇合適的栽培地
1.1 自然條件優越
自然條件直接制約農作物產量與質量,選擇具有優越自然條件的栽培地是黃花菜高產的基礎。黃花菜本身屬于喜溫作物,適宜雨量與良好灌溉條件有助于提高產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會出現大量落花情況,直接對產量產生影響。降水量、日照時間與積溫屬于主要影響產量的因素。黃花菜在微酸和微堿的土壤中都可種植,栽培在深厚土層、較強抗旱能力與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顯著提高產量。
1.2 無公害生產地段
栽培時應選擇具有良好生態條件、空氣質量良好、無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給黃花菜生長提供必要的環境標準,打下生產綠色食品的堅實基礎,提高黃花菜產品檔次與品位,提高黃花菜的產量與質量。
2 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
2.1 處理種苗要點
黃花菜主要為無性繁殖。種苗宜選用生長旺盛、植株健壯且無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時選擇晴朗天氣,將植株一側30%宿根挖起,并將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時剪去肉質根上膨大的紡錘根,將其切割成單株后實施移栽,移栽過程中注意保證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損壞。
2.2 施基肥要點
黃花菜作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連續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時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黃花菜作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適當增加肥料提高產量,依據土壤肥力情況選擇合適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機農肥4~5t。
2.3 合理密植要點
黃花菜栽培分為2種:春季與秋季栽培。這里筆者主要介紹春季栽培,其時間一般在3月中旬與4月下旬。采用寬行窄株種植方便后期采摘與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為0.36~0.40萬叢,每叢2~4株。最后就是將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進行種苗消毒,一般選擇藥劑處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同類農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
2.4 中耕培土要點
黃花菜屬于典型肉質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環境中可以快速成長。中耕可以消滅雜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間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間,將冬季雍于頂部的客土疏開。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畢冬季進行。當天氣干燥時需要澆水,通常采用溝灌浸潤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滲入田內,當畦中央土面微濕時將水排干;干旱田塊則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濕度。
3 黃花菜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3.1 整地要點
黃花菜栽培的主要環節就是整地理墑。黃花菜品質除了受到生態條件影響外,還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術影響。黃花菜生產過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墑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墑。整地就是在收獲前茬作物后、黃花菜栽培前種植耕作土壤,通過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氣性與蓄水保墑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養分,保證其中微生物的活動,通過施肥、中耕等作業方式,給黃花菜根系生長發育創造優良的土壤環境,為大田管理奠定基礎。
3.2 合理施肥
黃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黃花菜栽植前開挖30cm深的定植溝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糞糞肥1~1.5t、優質堆肥2~3t、鈣鎂磷肥0.05t,在定植溝內分層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糞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過磷酸鈣及10.0~12.5kg的硫酸鉀或氯化鉀;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兌水尿素5~8kg,對根部進行淋澆,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氫鉀+0.3%氯化鉀+1%尿素混合液噴灑。
3.3 采摘時間
黃花菜產量與品質受到采摘時間的影響,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采摘時機。通常采摘時機選擇花蕾發育至九成熟、頂部呈黃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為保證采摘質量,一般選擇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點氣溫不高時進行。如果采摘時間過早,黃花菜成熟度偏低影響風味與品質,如果采摘時間過晚的話,很容易發生開花散蕾。因此要重視采摘時間的選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保證黃花菜產量與品質。
4 結語
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黃花菜產量與質量,大幅度增加黃花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進步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