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華 劉根泉 劉霞
摘 要:為了縮短幼樹掛果時間,降低幼園管理成本,實現早結果、早豐產、早收益目標,近幾年,甘泉縣積極探索推廣喬化大苗栽植建園方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關鍵詞:蘋果;大苗栽植;效益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65
1 應用的地點及規模
2014年春,甘泉縣勞山鄉楊莊科村應用3年生喬砧大苗栽植建園200200m2;2015年春,道鎮府村、下寺灣鎮田家溝村應用三年生喬砧大苗栽植建園33350m2及20020m2。
2 采取的措施和辦法
在此過程中,采取嚴把5關,重視1個應用。
2.1 把好栽植地塊關
選擇背風向陽、通風良好、交通方便、土層深厚、自然災害較輕(冰雹、病蟲害等),山體中上部水平梯田、反坡梯田建園。
2.2 把好苗木關
選用培育三年生大苗,苗木高度1.8m以上,有側枝4~6條,嫁接口以上10cm處莖粗2.5cm左右,須根較多,無腐爛病和檢疫對象。做到在栽植前1d起苗,隨起隨運隨栽,盡量縮短起苗到栽植間隔時間,防止樹苗受傷、失水。苗木栽前用8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與3%~5%的過磷酸鈣水溶液浸泡,再用混有生根劑的泥漿蘸根,隨即栽植。
2.3 把好栽植時間關
北部山區冬季寒冷,秋栽因苗木大,難以采取防凍措施,越冬困難,成活率低,最佳栽植時間應選擇在春季土壤解凍30cm后、樹芽萌動前。延安北部山區一般應在3月25日—4月5日,最遲不超過4月10日。
2.4 把好苗木定植關
提倡計劃密植,后期適時移植或進行間伐。栽植時株行距密度3m×5m,移植或間伐后變成6m×5m。梯田或反坡梯田受地形限制時,按地形確定行距,調整(縮小或加大)株距。栽前機械或人口開挖寬80~100cm見方、深80cm的大坑,每坑施入有機肥20~30kg,施磷肥或復合肥2~3kg,與土拌勻,覆蓋10cm表土后隨土回填,按照定植點栽植,扶正苗木,縱橫成行,邊填土邊提苗,舒展根系并踏實,保持嫁接口露出地面3~5cm,然后一次性澆足水,每株澆水30kg,待水滲完后覆土。覆土后嫁接口入土與地面平齊,避免品種生根。
對中桿80cm以下枝條全部剪除,疏除重疊枝,保留3~5個側枝;主干延長頭輕短截,用農膜進行纏干至第1留枝處,可保濕保溫,有效防止野兔危害。用方塊地膜覆蓋樹盤或長膜通行覆蓋,提溫保墑促生長。
2.5 把好拉枝關
當側生新梢長到15~30cm時,用兩頭帶尖的牙簽把新梢與主干撐開,新稍長度50cm以上時及時拉枝,并對上年預留的側枝進行補拉枝,改變大枝才拉。
2.6 重視菜豆輪茬應用
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機質,在果園行間實行果園豆菜輪茬,禁止行間種植高桿作物。
3 效果表現
栽植當年新梢生長量不大,一般中桿延長頭可生長50cm左右,樹干增粗0.3cm。第2年每667m2施1t農家肥,20kg復合肥,中桿延長頭可生長90~110cm,新稍平均生長20cm以上,樹干增粗1cm以上。對上年預留枝采取拉枝、環切促花措施,第3年便可開花結果。一般3a喬化苗定在第2年結果株率20%~30%,第3年結果株率可達到85%以上。而用一年生苗木建園,5a才可初花結果。實施大苗建園,可實現1a栽植成活,2a開花見果,3a有一定產量,4a進入豐產期的管理目標,且園貌整齊,幼樹期管理成本低,投入產出比高。同年樹齡期不同年栽植5a開始結果,大苗栽植投入減少15%,成活率好。不同樹齡同年栽植,大苗生長量增加明顯,可實現結果期前移。
4 結論
改變傳統秋季栽植為春季栽植,以往春季栽植成活率低,大苗栽植不易成活,推行保水,防寒,苗木處理等關鍵措施保證成活率達95%;改小苗栽植為大苗栽植,實現結果時間段前移,減少前期投入,實現早結果、早見效。
參考文獻
[1]牛向軍,劉來喜.蘋果二年生大苗栽植省力高效栽培技術[J]. 陜西農業科學,2014(10):135-136.
[2]李曉榮.蘋果幼樹快速整形技術[J].落葉果樹,2014(3):63-64.
[3]李云.蘋果營養缽大苗的繁育與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3(1):260-261.
[4]薛永發.提高春旱地區蘋果大苗栽植成活率的技術[J].落葉果樹,2010(3):30.
[5]王振翠,路亞夏,徐煥祿.蘋果大苗建園技術[J].煙臺果樹,2009(2):51-52.
[6]路樹國,劉光東.延安現代果業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2).
作者簡介:張勤華(1972-),男,陜西甘泉人,在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果業技術服務中心工作,農藝師,長期從事果樹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