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賢 楊淑梅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常規氣象資料、衛星云圖,分析了雞西市2010年3月15日的暴雪天氣過程。通過對數值天氣預報產品檢驗,總結雞西市暴雪天氣的發生規律,為今后的預報提供參考。
關鍵詞:暴雪;天氣圖分析;紅外云圖分析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00
暴雪是雞西地區災害性天氣之一,每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3—4月,下半年10—11月,在這4個月中,冷暖交替最活躍,集聚大量潛在的不穩定能量,在較強的天氣系統下會有明顯程度的降水,多數情況下是降濕雪。3月15日雞西地區出現了大范圍的降雪過程,給民航、交通運輸、工農業生產以及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1 降雪實況
2010年3月14日20:00—15日20:00,是雞西市入春以來一次較大的降雪過程,這次降雪過程為14日23:00—15日19:00,雞西降雪10.8mm、所轄各縣站降水量分別為:雞東11.0mm、密山9.9mm、虎林15.8mm。
2 高空形勢分析
從高空2010年3月13日8:00、500hpa天氣圖和2010年3月14日8:00、500hpa天氣圖,2010年3月15日8:00、700hpa天氣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13日位于中高緯度的是2槽1脊型,具體來說,主脊位置在貝加爾湖,而西伯利亞屬于弱槽,且在壓庫茨克到黑龍江省之間,是1個西北東南向的槽。到14日之后,弱槽以及壓庫茨克的殘余冷空氣將會進行合并,最終合并于蒙古周圍,進而形成高空槽,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其溫度槽一般情況下會落后于相應的高度槽,若是出現冷空氣補充,則會進一步造成高空槽出現大面積東移,這種情況下,黑龍江省就在被暖脊所控制。當到了15日8:00,700hpa在貝湖到黑龍江省之間將會發生變化,逐漸發展成低槽,而且從氣流層面出發,其低槽東側位于偏南位置的地方氣流將會非常強,進而實現暖濕水汽的向北輸送。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會出現顯著化風向切變,最終造成水汽堆積,而雞西市的切變幅合量相對來說是最大的,15日的時候,雞西市還會產生大面積降水,到夜間的時候,低槽進一步發生變化,最終移出雞西市,這時降水將會徹底結束。
3 地面形勢分析
從2010年3月14日8:00地面圖和2010年3月15日8:00地面圖進行分析:14日8:00蒙古低壓已形成,雞西市位于高壓前部,而后蒙古低壓不斷加強并向東移動,20:00雞西地區在低壓范圍內,21:00以后開始出現大片雪區,這個低壓中心移動較快,15日20:00降水結束,降雪區域基本位于雞西市大部,東部虎林最大。
4 云圖分析
利用紅外云圖分析這次系統的發展和變化:從2010年3月14日8:00云圖到2010年3月15日8:00云圖進行分析:14日0:00云系是西南、東北向,雞西地區天氣比較穩定,5:00云系前緣已進入黑龍江省,8:00雞西市氣象站附近已被滿天云覆蓋,17:00哈爾濱有降水。隨著系統的東移23:00雞西市也開始有零星的小雪出現。由于南來水汽比較充沛,云在增厚,降水在雞西市逐漸加強,直至15日17:00云逐漸變薄,降水減弱18:28降水結束。
5 水汽條件
從13日20:00低渦東移逐漸入海后,穩定在日本海上,黑龍江省有明顯的到暖回流,并將日本海的水汽源源不斷地提供到黑龍江省,為持續性降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6 預報產品
黑龍江省為降雪主要落區,中心強度為5mm,從傳真圖上對13—15日黑龍江省幾乎都為降雪落區,從t639~500hpa24h預報場上預報,12日20:00冷渦中心位于貝湖東南部從冷渦中心經內蒙古東北到渤海灣一帶有一高空槽,預報與實況基本吻合。
通過暴雪過程分析表明:當偏東部第5的干冷空氣向著黑龍江東部大面積侵入的時候,在厚度指標上將會控制到800hPa以下,這種情況下會在降水活動中發揮冷墊作用。低空西南位置的急流以及東南風急流不斷輸送,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暖濕氣流向黑龍江東部流入,最終得到聚集,這種情況下將會為實際降雪強度產生積極影響。由于日本附近無阻塞高壓,則降水時間相對較短,冷空氣南下,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雞西市底層屬于高濕度區,且底層輻合以及高層輻散,上升氣流將會形成。
參考文獻
[1]朱乾根.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
[2]單寶臣,張成,李建華,等.威海地區2005年初冬首次暴雪診斷分析[J].山東氣象,2006(4):17-18.
[3]周雪松,談哲敏.華北回流暴雪發展機理個例研究[J].氣象,2008,34(1):18-26.
作者簡介:董學賢(1970-),女,黑龍江雞西人,本科,黑龍江省雞西市氣象局,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 大氣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