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農業產業化是克服盤縣火腿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盤縣火腿生產與市場間的矛盾以及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間的矛盾的必然選擇和要求,本文通過分析盤縣火腿產業優勢和面臨的機遇,重點闡述了盤縣火腿產業化發展中各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了克服這些限制性因素的方法,總的來說,盤縣火腿具有火腿產業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盤縣火腿要發展壯大,必須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盤縣;火腿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6
盤縣火腿產業目前粗放式的發展已經無法承載盤縣火腿的發展戰略以及盤縣火腿的地位,不能很好適應現代市場的競爭。盤縣火腿產業要快速良性發展,壯大盤縣火腿品牌,增加農民收入,產業化發展是必然之路。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要求和現有資源條件發展火腿產業,優化配置各個生產要素,把火腿生產各個環節連接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統一規劃,建立健全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推進火腿產業化進程。
1 盤縣火腿產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1.1 產業優勢
支撐盤縣火腿產業發展的地方豬種“坪地豬”品質獨特;盤縣火腿的重量(6~12kg)、鹽分(10%)、瘦肉比(50%)3個重要指標確定了中國最優質火腿的質量特點;盤縣的氣候獨特,是腌制火腿的天然場所,造就了盤縣火腿不可復制的品質;盤縣火腿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內容包括“分割腿”與“原腿”,明顯比金華火腿與宣威火腿只保護原腿的內容豐富。
1.2 面臨的機遇
金華火腿前幾年出現的“毒火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盤縣火腿發展空間;盤縣正在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非常時期,政府部門非常重視盤縣火腿產業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并提供了優惠的投資政策。
2 盤縣火腿產業化發展的限制因素
火腿產業作為盤縣一個傳統的支柱產業,無論從發展的歷史還是從市場來看都有特定的優勢。然而,火腿產業作為盤縣的一個主導產業,其持續發展還受到許多因素的困擾,在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障礙,這些困擾和障礙嚴重影響和制約著火腿產業化向縱深發展。因此,有必要分析盤縣火腿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觀念滯后
隨著火腿產業的發展,盤縣火腿產業涌現出了一批民營企業和創業者,這些民營企業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火車頭。然而,盤縣火腿產業經營者的市場意識比較淡泊,對市場信號不十分敏感,他們的思維方式與現代化的大生產還有一段距離。在市場開拓和產業化發展中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冒大的風險,不愿到大市場中去搏擊的思想。
政府部門則對火腿產業化方向把握不足,缺乏對行業前瞻性的指導,政策缺乏連貫性,沒有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方案,對盤縣火腿的宣傳力度也不強,品牌意識薄弱。導致火腿產業發展不穩定,加工集中度較低,無法實現規模生產,火腿加工企業星羅棋布,為了追求各自利益,有時甚至把自己生產出來的火腿以半成品的方式出售給其他火腿品牌,嚴重削弱了盤縣火腿這一品牌。
2.2 產業化程度低
目前,盤縣火腿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總體來看,產業化程度較低,火腿加工企業中大都是小企業,其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普遍落后,火腿加工仍采用傳統的方式,生產效率低。
2.3 品牌宣傳和營銷落后
火腿加工企業不重視現代營銷手段的運用,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不強,營銷網絡不健全,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低,生產規模無從擴大。
2.4 研發能力薄弱
盤縣火腿加工業基本上沒有科研機構,缺乏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火腿加工技術人員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受教育程度低,其火腿加工技術基本來自于對傳統技術的傳承,對新產品的開發能力不高,很難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2.5 經營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
由于火腿產業的特殊性,必須有一個適合其行為特點的經營機制,圍繞火腿生產和經營,生豬養殖和火腿加工,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火腿產業經濟效益的高低會反饋到生豬產業的生產經營上來,起到促進或阻抑的作用。盤縣火腿產業中火腿加工企業和生豬養殖戶之間的經營機制不穩定,要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在經營機制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2.6 投入資金缺乏
盤縣火腿產業目前為弱質產業,其加工企業要擴大生產規模,形成規模效益,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由于種種原因,該產業吸引外來資金的渠道和能力都很有限。尤其在金融市場上,大多數火腿加工企業經營規模小,建廠時間短,沒有與銀行建立起信用合作關系,銀行不能全面了解其經營狀況,也不能為其提融資服務;部分火腿加工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其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很難鑒別,再加上提供不了合格的財務報表給銀行,銀行因此也很難提供金融服務。所以,資金已成為制約火腿加工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素,對絕大多數火腿加工企業而言,由于規模的限制,造成他們的貸款比較困難,上市籌資更是遙不可及,他們只有依靠自身緩慢的資金積累來擴大生產規模。
2.7 盤縣火腿鹽分含量偏高
盤縣火腿的含鹽量在10%左右,相比國外2.5%左右的含鹽量,含鹽量還是偏高,隨著人們健康意識逐漸提高,過高的含鹽量會影響消費者對火腿消費。
3 產業化是盤縣火腿發展的必然要求
3.1 產業化是克服盤縣火腿生產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必然選擇
盤縣火腿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產業化程度低,盤縣民間生產了高達67%的火腿,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其實,盤縣火腿生產企業清楚盤縣火腿產業經營中的問題,有改變經營,解決問題的愿望,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基本是不能實現的。個別企業提高了火腿的質量,但并不能影響市場價格,所以只能按市場上的均價銷售。生產高質量,符合標準的火腿需要投入的很多,只有整個市場上的盤縣火腿質量普遍提高,其整體價格才能提高到相應價位,因此必須把盤縣火腿作為整個產業發展,才能克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盤縣火腿從腿源開始,對生豬產業實施標準化養殖、管理,屠宰然后加工,提高盤縣火腿質量和聲譽,培育盤縣火腿市場,將盤縣火腿產業做大做強。
3.2 產業化是解決盤縣火腿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必然選擇
盤縣火腿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非常突出:盤縣火腿企業比較分散,相比國內外其他火腿,生產能力弱,實力比較弱,沒有競爭優勢;盤縣火腿參與市場的能力比較弱,不能把握市場的動向,創新能力不強,盈利能力弱,沒有市場開拓能力,交易方式落后。火腿產業化發展能形成產業聚集,形成完整的火腿產業鏈,通過市場的作用,政府的引導,把分散的火腿加工企業、生產基地、生豬養殖戶和市場緊密連接起來,成為互補、互促、社會生產一條龍的現代生產經營體系。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從而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盤縣火腿實現產業化發展經營,能增強火腿加工企業抗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為盤縣生豬養殖業找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高盤縣經濟的綜合實力。
3.3 產業化是解決專業化生產與社會化服務矛盾的必然選擇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盤縣火腿企業既渴望盤縣火腿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又害怕擴大規模,這說明盤縣火腿產業發展不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化服務如技術、資金、信息等不足和滯后。只有實現產業化發展才能解決盤縣火腿生產者既渴望發展又不希望擴大規模的矛盾,盤縣火腿產業才能健康發展。盤縣火腿產業的發展要實現規模效應,要形成一體化經營的帶頭龍頭企業。就火腿加工業來說,生豬產業有了龍頭企業作為依托,才會盡可能地擴大生產,從而得到規模效益。這樣,生豬產業和火腿加工業就相互賴以生存,成為發展專業化生產和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內動力。
4 結論
產業化是盤縣火腿適應現代化市場的必然選擇,只有實行產業化,盤縣火腿才能更符合市場要求,只有提高市場競爭力,創造市場需求,盤縣火腿產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