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書斌
姚仲明與周恩來
文/陳書斌

姚仲明
姚仲明是1940年到延安的,時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長。他是作為山東代表準備出席黨的七大的,后來,七大延時召開,留下來進學校學習。1944年初,他在延安寫出了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著名話劇演員陳波兒參與了劇本的修改和定稿。《同志,你走錯了路》在延安公演后引起了強烈反響。各機關學校和部隊把它作為整風學習的輔導內容,要求干部、學員都去看。一連幾個月,演了幾十場,場場爆滿。大家一致認為這是部思想內容嚴肅深刻,藝術較高的好戲。它緊密配合抗日戰爭后期的形勢,周揚在為劇本寫的序言中稱它是“驚心動魄”的好作品,具有民族化、大眾化的特點。七大代表回去時,劇本還被帶到了華東、華北和東北各解放區去公演。姚仲明沒想到的是話劇引起了周恩來副主席的關注。
姚仲明和陳波兒因為創作了《同志,你走錯了路》,在延安獲得了“勞動模范”的稱號,出席了中直系統和邊區的英模大會,受到了獎勵。后來,《解放日報》約請他們談創作的體會。于是,姚仲明寫了《〈同志,你走錯了路〉的創作介紹》一文,陳波兒寫了《集體導演的經驗》。他們的文章是1944年12月15日至18日分4天在《解放日報》上連載的。19日這天,姚仲明意外地收到了周恩來的來信,信的內容是:仲明、波兒兩同志:
這幾天讀到你們的文章,很高興。仲明同志的意見,我幾乎全部同意,凡是我想和你們說的,你大概都已說了,但不知劇本已經修改好了沒有?如已修好,我很愿意在你們付印前,得到一讀的機會。可否?望告。專此,致以
敬禮!
周恩來十二月十九日
姚仲明看了信非常激動,連忙拿著信去找陳波兒。因為他知道,周恩來是12月7日才由重慶返回延安的,既要領導重慶中共代表團的工作,又要參加中央的領導工作,日理萬機,非常繁忙。在這種情況下他仍關心著文藝事業,還關注著兩個普通人的普通文章,這真出乎他們的意料。周恩來的信中口吻平和、親切,他想在劇本修改完畢后能“得到一讀的機會”,而沒有上級給部屬下指示的口吻。他倆把周恩來的信反復看了幾遍,又連忙把信拿給校領導和同志們看。大家都為周副主席對文藝事業的關心而感動,也都很羨慕他倆。他和陳波兒商量后,立即給周副主席寫了回信,信的大意是:我們修改的劇本已經油印出來了,但印得不清楚。您那樣繁忙,我們不愿讓您由于看這不清楚的劇本占去很多時間,所以,請您在您認為合適的時間讓我們去您那里把劇本朗讀給您聽或者面談修改情況。
《同志,你走錯了路》是姚仲明寫的第一個劇本。當時的延安,邊區文藝舞臺上演的大都是蘇聯話劇如《鐵甲列車》、《馬門教授》、《帶槍的人》及《日出》、《雷雨》等,很少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后,文藝舞臺活躍了起來。先后涌現了《兄妹開荒》、《血淚仇》、《夫妻識字》、《抓壯丁》、《逼上梁山》等群眾喜愛的劇目。出現了干部、戰士和群眾自編自演文藝節目的熱潮。當時,姚仲明在延安中央黨校四部任文教主任,學員們說,咱們也上臺演咱自己的事行不行?大伙一致推舉他寫一個新劇本。姚仲明也沒有推辭便動手寫了起來。在這個熱潮中,姚仲明寫出了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
姚仲明能寫出這個劇本,與他的革命經歷是分不開的。抗日戰爭一開始,姚仲明便在山東組織和領導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并擔任剛創建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政委。他長期生活戰斗在抗戰的最前線,并直接與日、偽、頑軍打交道、做斗爭。當時在我們黨內和軍隊內也有人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本質認識不足,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思想上也存在這個問題,這是十分危險的,也給我們的軍隊和根據地造成了重大損失。我們不僅要同兇殘的日本侵略軍斗爭,還要和國民黨頑固派做斗爭。他俯案執筆,眼前便浮現出蔣介石和國民黨制造的一起起圍攻八路軍的慘案和事件,其中重大的有: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新四軍損失近萬人,政委犧牲,軍長被俘;1939年11月河南確山縣國民黨特務和部隊1800余人,圍攻確山縣竹溝鎮新四軍留守處,慘殺新四軍及家屬200多人;1939年12月,蔣介石命令閻錫山圍攻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起來的抗日武裝力量山西抗日決死隊(亦稱新軍),閻軍在山西的東南部屠殺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達幾千人;國民黨河北保安司令張蔭梧,1939年6月率部襲擊河北深縣八路軍的后方機關,慘殺八路軍干部戰士400余人;1939年4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指使秦啟榮在博山襲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游擊大隊,慘殺八路軍團級干部以下400余人……我黨中央和八路軍針對國民黨政府的行徑做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這期間毛澤東同志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目前抗日戰線中的策略問題》、《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團結到底》、《關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等。毛澤東同志在文章和指示中揭露了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對于八路軍和抗日軍民的圍攻和慘殺,告誡全黨全軍要對國民黨頑固派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做堅決的斗爭。

1949年姚仲明任濟南市長時,向干部作報告
經過學習和思考,劇本的主題清晰了。如果用文藝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這是很有意義的。但用文藝的形式表現我們黨內的思想斗爭,在這之前還沒有。特別是批評黨內和軍內相當一級的領導干部,用什么樣的尺度他還拿不準。10天后,他拿出了這個四幕六場話劇的劇本。沒想到第一稿寫出后,羅瑞卿、朱瑞、陳賡、孔原等領導同志都對劇本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討論劇的主題時,領導同志指出,要把反對教條主義和投降主義作為全劇的主題。羅瑞卿鼓勵說,仲明同志,你別害怕,以后出了問題我負責!姚仲明后來回憶說,若沒有這些領導撐腰和指導,我是不能,也不敢寫黨內斗爭這個主題的。在這之前,還沒有人在文藝作品中反映這類題材。
《同志,你走錯了路》劇中描寫了八路軍某部幾位負責干部,圍繞統一戰線問題展開的激烈的思想斗爭。國民黨頑軍司令趙友臣和參謀長陳之德,多次借聯合之名,企圖吞并八路軍某部,該部政治部主任潘輝,面對復雜的斗爭,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思相水平,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以斗爭求聯合。而上級派來的聯絡部長吳志克,則主張“一切通過統一戰線”,只講聯合,不講斗爭。在大是大非面前,潘輝與吳志克開展了嚴肅的思想斗爭。吳志克以最懂馬列主義的欽差大臣自居,聽不進不同意見。最后,他率干部隊伍落入敵人圈套,大批同志犧牲,他自己被俘。在血的教訓面前,吳志克才認識錯誤。用周揚的話說:“這個劇是第一次在文藝作品中反映我黨和八路軍內部的生活和思想斗爭”。反映現實,緊跟形勢是這個戲的最大特點,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大約也是這個原因,這個戲也引起了周恩來的關注。
給周恩來寫了回信兩天后,有人給姚仲明帶來口信:請你們晚飯后帶著劇本到周副主席住處去。這是個姚仲明終生難忘的夜晚,當走進楊家嶺周恩來的窯洞,周恩來笑著上前跟姚仲明和陳波兒握手。周恩來穿著藏青色的中山裝是那么瀟灑儒雅、樸素大方。他握著姚仲明的手,問他是哪里人,多大年齡,什么時候參加革命,家里還有什么人,話語親切,感情真摯。又問了陳波兒身體和工作及生活習慣不習慣。周恩來對姚仲明說,你這樣年輕就寫出這樣的劇本,真不容易。
周恩來說,這個戲對于反對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是個有力的配合,用這類戲劇教育干部和群眾,這是思想戰線的新鮮事物。過去,在反映黨內的思想斗爭,在戲劇選材中是沒人敢碰的。你們的戲用非常生動的故事,說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兩條路線的斗爭和黨內的兩條路線斗爭,得出結論是:階級投降主義是民族投降主義的后備軍。這個戲對人們的教育作用非常大,是很有價值的嘗試。他還說,你們的這個劇本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聽了周恩來的話,姚仲明激動地把原來準備好的想說的話都忘了,只是不住地點頭。
周恩來還對這個戲的劇本修改,演員選用及觀眾反映做了詳細了解。他對姚仲明說,如果把黨內正確的同志都寫得板板正正,一天連點笑容都沒有,那就脫離生活了。你不是聽過毛主席的報告嗎?你看他講話多么生動風趣啊!你們再改本子時,人物要寫得樸實,既要有堅定立場和原則性,又要有平日里動人的性格特點,要風趣幽默些。他還說,寫黨內斗爭,一定要體現出與人為善、治病救人的方針。最后他說,請你們搞一個清楚的本子,我帶給重慶的郭沫若和茅盾他們看看,讓他們也了解延安舞臺的新氣象。談話是那么自然、坦率、親切、真誠,周恩來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窯洞里好像蕩漾著曖融融的春風,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
1945年9月姚仲明從延安回到山東后先在青島做解放區代表,與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代表談判,后又做軍調部青島小組組長,與美軍官員打交道,做煙臺市長時繼續與美國人打交道。這些經歷,使他寫出了以反對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為主題的話劇《記憶猶新》。新中國成立后,姚仲明到外交戰線工作,他有機會多次與周總理接觸,每次與總理見面,他們都談到戲劇創作,每次都得到了總理親切地鼓勵。總理欣賞他、關心他,也嚴格要求他。在外交部工作時參加中緬邊界談判時,總理對他說,仲明,你現在搞邊界談判,要一心一意地搞好談判,等談判成功了,我贊成你寫個邊界題材的劇本。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再次公演《同志,你走錯了路》。總理提議姚仲明當顧問,話劇上演后,又一次引起了轟動。他把劇本又一次做了整理,把當年周總理提出的意見都吸收了進去。周總理看了新排的戲,對他說:“這次整理比以前更好了,一些細節也都照顧到了”。1961年,劇本被改編繪制成連環畫冊單行本,經幾次印刷,發行量達百萬冊。2005年,上海美術出版社作為建國以來經典文藝作品重印了連環畫冊《同志,你走錯了路》。
姚仲明1999年逝世,周總理寫給他和陳波兒的信被他裱糊珍藏了50多年。“文革”中,有人為了反對周恩來,硬逼他交出這封信。面對批斗,面對叫罵和恫嚇甚至拳打腳踢,他堅決不交。如今,這封信已被收入《周恩來書信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