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根輝,謝新生,歐陽春平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州 545007)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結構設計與性能分析
聶根輝,謝新生,歐陽春平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州 545007)
為某車型發動機罩選用PP-LGF40材料替代傳統的鈑金材料,可實現減質量21%的目標。根據PP-LGF40材料的成型工藝,提出發動機罩外板和內板的結構設計方案,簡化了零件結構和制造工藝。通過CAE仿真分析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的扭轉剛度、側向剛度、承重剛度、鎖鉤剛度和一階模態等各項性能指標,結果表明: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的各項性能均能滿足目標值,驗證了PP-LGF40作為發動機罩輕量化材料方案的可行性。
發動機罩;PP-LGF40材料;結構設計;性能分析;輕量化
由于能源與環境的壓力,輕量化是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減輕汽車自身質量是降低油耗、減少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世界鋁業協會報告指出:汽車質量每減小10%,可降低6%~8%的油耗,減少13%的CO2排放[1-2]。汽車車身質量占整車質量的30%~40%,因此車身的輕量化是汽車輕量化的主體內容[3]。實現車身輕量化主要有兩個途徑:(1)設計更合理的車身結構,對車身零部件的結構和工藝進行優化,達到減輕汽車質量的目的;(2)大量使用輕量化材料。通過使用輕質、高強度的材料實現車身大幅減質量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4]。
目前常用的輕量化材料主要有高強鋼、輕質合金、復合材料等。高強鋼與傳統的低碳鋼相比,厚度可減薄10%,車身質量減少20%~30%[5-6],但高強鋼多用于車身結構件,不應用于發動機罩等車門覆蓋件。輕質合金中鋁合金材料的成型和制造工藝也較為成熟,可應用于車門覆蓋件。相比于傳統低碳鋼板,采用鋁合金板可減少質量30%~40%,但鋁合金較高的生產成本是制約其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7-8]。復合材料作為輕量化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車門覆蓋件,不僅可以減輕車身質量,還能降低生產成本。
PP材料作為復合材料多應用于汽車前后保險杠、車門內飾板等零件,在車門覆蓋件上應用較少。綜合材料性能和生產成本的因素,為某車型選用了PP-LGF40作為輕量化材料應用于發動機罩,并且針對發動機罩的受力特點,研究了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的結構方案和機械性能。
1.1 傳統發動機罩結構
傳統的發動機罩采用低碳鋼板材為材料,發動機罩主要由發動機罩外板、發動機罩內板、鉸鏈加強板和鎖加強板組成。發動機罩內、外板和加強板通過電阻點焊、涂膠、包邊的方式連接結合成發動機罩總成,發動機罩總成再通過鉸鏈與車身連接,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發動機罩結構
1.2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結構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總成由發動機罩外板和內板組成,均采用料厚3.0 mm材料,內、外板通過材料熔融和緊固件方式連接。PP-LGF40材料的發動機罩內、外板之間不需要鉸鏈加強板、鎖加強板等結構件,發動機罩總成也不需要鉸鏈與車身連接,而是通過其自身結構實現與車身的連接,發動機罩總成形成一個獨立的可拆卸結構,不需要發動機罩撐桿支撐,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外板和內板

圖3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結構及連接方式
與傳統發動機罩相比,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大大簡化了零件結構和制造工藝。
1.3 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輕量化效果
通過對比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與傳統的低碳鋼發動機罩,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由于在材料及結構上的簡化,可減質量1.08 kg,減質量比例達21%,如表1所示。

表1 PP材料發動機罩與傳統的低碳鋼發動機罩重量對比
采用UG軟件建立發動機罩總成零件三維CAD模型,然后通過數據交換將零件模型導入有限元分析軟件HyperMesh中,對發動機罩總成的扭轉剛度、側向剛度、承重剛度、鎖鉤剛度、一階模態進行CAE分析。
2.1 扭轉剛度分析
約束方式:單點約束(Single-point Constraint,SPC)車身側鉸鏈6個自由度,SPC=1、2、3、4、5、6,放開鉸鏈間的旋轉自由度;約束右側緩沖塊Z向平移自由度,SPC=3。

圖4 扭轉剛度約束條件和加載工況
加載條件:左側緩沖塊對應發動機罩外板50 mm×50 mm區域加載-Z向分布力F=100 N,如圖4所示。
在常溫23 ℃條件下,發動機罩總成的扭轉剛度為位移15.9 mm,如圖5所示。

圖5 扭轉剛度分析結果
2.2 側向剛度分析
約束方式:單點約束車身側鉸鏈6個自由度,SPC=1、2、3、4、5、6,放開鉸鏈間的旋轉自由度;工況加載點約束Z向平移自由度,SPC=3。
加載條件:前部約束點加載Y向力F=180 N,如圖6所示。

圖6 側向剛度約束條件和加載工況
在常溫23 ℃條件下,發動機罩總成的側向剛度為位移5.2 mm,如圖7所示。

圖7 側向剛度分析結果
2.3 側向剛度分析
約束方式:約束鉸鏈6個自由度,SPC=1、2、3、4、5、6,放開鉸鏈間的旋轉自由度;密封面每隔100 mm約束6個自由度,SPC=1、2、3、4、5、6;約束兩個緩沖塊6個自由度,SPC=1、2、3、4、5、6。
加載條件:在發動機罩外板前部、后部及側部200 mm×400 mm的區域分別加載-Z向分布力535 N,如圖8所示。

圖8 側向剛度約束條件和加載工況
在常溫23 ℃條件下,發動機罩總成在前部、后部、側部區域的承重剛度分別為位移1.5、6.9、3.8 mm,如圖9—11所示。

圖9 前部承重剛度分析結果

圖10 后部承重剛度分析結果

圖11 側部承重剛度分析結果
2.4 鎖鉤剛度分析
約束方式:約束車身側鉸鏈6個自由度,SPC=1、2、3、4、5、6,放開鉸鏈間的旋轉自由度;約束兩個緩沖塊Z向平移自由度,SPC=3。
加載條件:鎖扣加載-Z向力F=196.2 N,如圖12所示。

圖12 鎖鉤剛度約束條件和加載工況
在常溫23 ℃條件下,發動機罩總成的鎖鉤剛度為位移2.3 mm,如圖13所示。

圖13 鎖鉤剛度分析結果
2.5 一階模態分析
約束方式:約束鉸鏈6個自由度,SPC=1、2、3、4、5、6,放開鉸鏈間的旋轉自由度;約束鎖鉤Y向和Z向的平移自由度,SPC=2、3;密封面每隔100 mm約束6個自由度,SPC=1、2、3、4、5、6;約束兩個緩沖塊6個自由度,SPC=1、2、3、4、5、6。
加載條件:計算至100 Hz,如圖14所示。

圖14 一階模態約束條件和加載工況
在常溫23 ℃條件下,發動機罩總成的一階模態為63.1 Hz,如圖15所示。

圖15 一階模態分析結果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通過對比各分析項的目標值,發動機罩總成的扭轉剛度、側向剛度、承重剛度、鎖鉤剛度、一階模態均滿足目標設定要求,如表2所示。分析結果也驗證了PP-LGF40材料方案的可行性。

表2 PP材料發動機罩總成各機械性能CAE分析結果
(1)相對其他常用的輕量化材料,提出選用PP-LGF40作為替代傳統低碳鋼板材發動機罩的輕量化材料。
(2)提出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總成的結構設計方案,簡化了零件結構和制造工藝,相比傳統發動機罩,實現了減質量21%的目標。
(3)提出PP-LGF40材料發動機罩總成的CAE分析方法和機械性能分析目標值,并且通過分析對比目標值,驗證了PP-LGF40作為發動機罩輕量化材料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也為車身其他零部件的輕量化提供了參考數據和方案。
【1】龍江啟,蘭鳳崇,陳吉清.車身輕量化與鋼鋁一體化結構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08,44(6):27-28. LONG J Q,LAN F C,CHEN J Q.New Technology of Lightweight and Steel-aluminum Hybrid Structure Car Body[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8,44(6):27-28.
【2】李永兵,李亞庭,樓銘,等.轎車車身輕量化及其對連接技術的挑戰[J].機械工程學報,2012,48(18):44-46. LI Y B,LI Y T,LOU M,et al.Lightweighting of Car Body and Its Challenges to Joining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2,48(18):44-46.
【3】胡遠志,梁永福,劉西,等.某車型正面碰撞耐撞性與輕量化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16(5):100. HU Y Z,LIANG Y F,LIU X,et al.Lightweight and Frontal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Research on a vehicle[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6,16(5):100.
【4】CHEN X,MA F W,WANG D F,et al.Carbody Structural Lightweighting Based on Implicit Parameterized Model[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27(3):483.
【5】徐津津.新型輕質材料在汽車發動機罩上的應用[J].汽車工程師,2008(4):44-46. XU J J.The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Light Materials on Engineer Hood[J].Auto Engineer,2008(4):44-45.
【6】郭玉琴,朱新峰,楊艷,等.汽車輕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藝研究現狀[J].鍛壓技術,2015,40(3):2. GUO Y Q,ZHU X F,YANG Y,et al.Research State of Lightweight Material and Manufacture Processes in Automotive Industry[J].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2015,40(3):2.
【7】陳辛波,杭鵬,王葉楓.電動汽車輕量化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汽車工程師,2015,44(6):25-26. CHEN X B,HANG P,WANG Y F.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 Vehicle Lightweight Technology[J].Auto Engineer,2015,44(6):25-26.
【8】張毅,連昌偉.鋁板在車身覆蓋件沖壓生產中的關鍵技術[J].鍛壓技術,2015,40(1):48-49. ZHANG Y,LIAN C W.Key Technology of Car Body Cover of Aluminum Sheet in the Stamping Process[J].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2015,40(1):48-49.
Structur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P-LGF40 Engine Hood
NIE Genhui, XIE Xinsheng, OUYANG Chunping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Liuzhou Guangxi 545007,China)
The traditional sheet metal was replaced by PP-LGF40 on the engine hood of an automobile, which could reduce the weight as a rate of 21%. Depending on the molding process of PP-LGF40, the structure design solutions of the hood outer and inner panel were put forward, then the part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were simplified. The torsion stiffness, lateral stiffness, load-bearing stiffness, latch stiffness and the first-order modal of PP-LGF40 engine hoo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AE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formance of PP-LGF40 engine hood can meet the target values. It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that PP-LGF40 is taken as a lightweight material of the engine hood.
Engine hood; PP-LGF40 material; Structure design; Performance analysis; Lightweight
2016-12-17
聶根輝(1985—),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車前后蓋設計與研究工作。E-mail:genhuinie@126.com。
10.19466/j.cnki.1674-1986.2017.04.003
U463.83
B
1674-1986(2017)04-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