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興華
557800貴州省岑鞏縣人民醫院
后路手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臨床療效
樊興華
557800貴州省岑鞏縣人民醫院
目的:探討后路手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療效。方法: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均給予后路切開復位釘棒系統固定植骨融合。結果: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隨訪6個月,患者受傷椎體前緣高度比值、VAS評分改善情況均較為理想。結論:后路手術方式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療效顯著,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后路手術;脊柱胸腰骨折;臨床療效
近幾年,對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廣泛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復位方式,其具備復位滿意、堅強固定等優點。經研究發現,這一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椎體高位丟失、內固定松動斷裂,同時出現后凸畸形等問題。為了防止以上并發癥發生,本研究借助后路椎弓根螺釘復位,對椎弓根傷椎內植骨以及后外側植骨融合方式,胸腰段骨折近期、遠期療效做出對比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現報告如下。
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男女各62例,年齡24~62歲,平均(46±3.21)歲。其中腰椎骨折54例,胸腰骨折45例,胸腰椎合并骨折2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方法:所有患者通過后路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患者俯臥,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患者腹部懸空過伸脊柱對體位進行復位,將傷椎作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沿棘兩側將椎旁邊的肌肉進行分離,將骨折位置進行準確定位,使用椎弓針,定位打釘的位置,鉆孔,進入骨壁內部,探查四壁完整,這時對椎弓螺釘進行合理固定。有神經損傷癥狀行椎板減壓,后均進行椎旁、椎板植骨融合,視術中椎體復位情況適當撐開復位,進一步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最后縫合。
觀察指標:針對所有患者,在手術之前和手術之后,分別使用X線片進行檢查,這時記錄患者傷椎前、后緣高度的比值,對Cobb角進行測量。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2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后,前、后緣高度比值和Cobb角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脊柱胸腰段骨折屬于骨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可使患者在行動上受到限制,同時導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下降。當下,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前路和后路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2]。后路治療方式的實施,能夠對患者脊柱進行進一步校正,并且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極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手術后,患者恢復速度較快,屬于近年來患者相對愿意接受的手術方式[3]。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流量增多。交通意外以及建筑施工引起的脊柱胸腰段出現高能量損傷的情況逐漸增多。因為胸腰段處于活動、前凸的腰椎和固定、后凸胸椎之間的轉折點上,局部位置的應力相對集中,有害外力作用在胸椎位置的時候,經常導致胸腰段出現骨折情況,或者有脊髓損傷情況[4]。這些情況的發生,導致患者失去了脊柱承載能力,因為精神壓迫的影響,導致患者下肢感覺異常,并且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障礙,甚至造成患者必須截肢[5]。對此,治療針對脊柱腰椎段骨折情況,實施理想手術方式,進而實現減壓、脊柱復位,并且活動相對穩定的指標,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同時,采用后路手術方式,手術切口較小,同時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也較少,骨折復位相對充分,療效顯著。此外,患者椎體前緣和后緣高度比值、Cobb角的復位比前路手術治療后的復位更加精切。采用后路手術方式,手術效率高,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極大地縮短住院時間[6]。手術過程中風險較低。
針對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而言,實施后路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指的是針對患者骨折位置進行復位,并對這一位置進行固定處理[7]。經過對比分析,發現這種方式臨床療效良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對患者實施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少,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大出血情況,屬于現代臨床上比較容易讓患者接受的手術治療方式。本次研究中,對比患者手術前后,傷椎前、后緣高度比值和Cobb角均優于治療前,患者治療前前緣高度比值(41.23±2.65),后緣高度比值(86.32±1.36),Cobb角(21.36±1.36)°;治療后前緣高度比值(98.56±5.63),后緣高度比值(94.04±3.51),Cobb角(5.63±1.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治療后前、后緣高度比值和Cobb角對比(s)

表1 患者治療后前、后緣高度比值和Cobb角對比(s)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 P前緣高度比值 41.23±2.65 98.56±5.63 <0.05后緣高度比值 86.32±1.36 94.04±3.51 <0.05 Cobb角(°) 21.36±1.36 5.63±1.02 <0.05
綜上所述,通過后路手術方式,對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進一步提升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程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更容易讓患者接受,使醫院信譽度得以有效提升,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1] 李想,洪毅,張軍衛,等.側入路微創椎間融合結合后路短節段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的初步臨床療效[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12(5):400-406.
[2] 岳春彥.后路手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19(2):98-99.
[3] 朱錦忠,肖智青,王愛明,等.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4,12(8):1011-1012.
[4] 秦玉坤.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3,11(8):56-57.
[5] 尹玉龍.后路手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8(2):56-58.
[6] 顧云峰.經皮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5(2):70-72.
[7] 石金平.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31(1):86-87.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Fan Xing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engo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55780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Methods:124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open reduction and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Results:The recovery was good after the operation.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and the ratio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nd VAS score were improved better.Conclusion:The posterior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Posterior approach;Thoracolumbar fracture;Clinical efficac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