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楊
汽車召回:助推產業不斷前行、健康發展 專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
文//孟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葉盛基
葉盛基,1985年7月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機械工業質量協會副會長、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等。長期持續從事汽車標準和法規研究與制定、產品工程和企業系統管理研究與認證,以及汽車行業發展和管理及其研究工作。
1985年7月至2009年3月,就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歷任標準化所研究室主任、法規研究室主任、認證研究室主任;認證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2009年3月至今,就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歷任技術部主任、助理秘書長、副秘書長,先后兼任技術部主任、專家委主任、零部件部等。先后從事技術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標準法規、零部件發展,以及行業發展與政策等行業管理與研究工作。
2004年我國正式實行汽車召回制度,至今已有12年的歷史。12年的砥礪前行,汽車召回制度對中國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功不可沒。但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召回已不是新事物,但企業、消費者及至整個社會對召回的認知都還有提升空間,召回過程中主動召回比重依然不夠高,自主品牌的召回力度與合資品牌依然有差距,越來越多的不同品牌車型召回涉及同一零部件等問題依然影響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2017年,博鰲論壇質檢分論壇的主題為“汽車召回:保障安全在路上”。為此,本刊特邀請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就目前中國汽車召回制度實施現狀作了深度訪談。
《產品可靠性報告》:據國家質檢總局數據,截止2016年12月25日,全年國內汽車召回數量首次超過1000萬輛,而這些召回有3/4是在缺陷調查的影響下開展的,從數量上看,質檢總局召回工作成效顯著,您認為作為召回主體的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他們應如何承擔起質量召回責任?
葉盛基:我注意到了,目前的召回還是被動召回占多數。客觀地說,汽車召回相對較為復雜一些,它不像一般的普通民用產品或小型化產品,其使用的環境比較復雜,產品本身也比較復雜。
企業如果從信息反饋上了解到其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有安全隱患,或者說某些產品在使用環節出現不符合有關技術法規,我想從企業的角度,它肯定會主動召回的,一旦等到政府來強制召回,不但形象不好,更重要的還要追究你相關的責任,這既不應該,也沒必要。
一般說,企業發現問題后會主動召回。但因為汽車是一個復雜的產品,盡管上市前或出廠也做過大量驗證或檢驗工作,但在設計及生產等環節有時也會有疏忽和偏差波動,再加上我國汽車產品流通環節情況復雜,如汽車銷售區域廣泛,有遠有近,有內銷有外銷(銷往國外),銷售網點也多,所以消費者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信息有時難以直接反饋到企業服務機構或部門,只好向消費者協會或其他相關部門反饋,進而促成政府部門發起召回,這也是導致被動召回目前所占數量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需要企業加強產品售后跟蹤和信息反饋,也是召回體系需要逐漸完善的重要事項。
我想不管是主動召回還是被動召回,作為產品的責任方,企業理應擔當起自己的主體責任。從目前看,這些年召回的宣傳及實施,社會對召回的理解越來越深,消費者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好,企業對召回的認知度也越來越強,企業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我們堅信行業企業應該是對社會、對消費者負責任的企業。
《產品可靠性報告》:汽車召回也是企業主動發現質量問題和提升質量管理的工作之一,從協會了解的信息看,目前國內自主品牌與跨國公司在這方面差距如何?
葉盛基:應該說從產品的角度,無論是中國品牌汽車還是跨國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都是按照我國有關的技術法規和要求,通過產品公告要求的各項產品驗證,符合公告規定的所有技術法規規定和產品目錄注冊的相關標準要求的。所以企業產品目錄注冊、產品生產和銷售是合法的。
同時在國內,我們的汽車產品無論整車還是有關的安全部件也是通過了3C認證的,所以總體而言,不管中資企業還是合資企業,從生產的合法性來說,應該都是符合規定要求的。產品上公告、產品通過3C認證,這些都是汽車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
所以從滿足法規的基本要求而言,我們認為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汽車沒有什么區別,因為法規是作為一個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護公共利益的基本保障。但是,從社會對產品綜合評價方面來看,我們中國品牌汽車和合資品牌汽車在技術指標和質量可靠性方面或許個別還有一些小的差距。不過許多方面和環節中國品牌汽車通過努力,在技術性能及質量方面和合資品牌汽車的差距是越來越小,或是許多方面比較接近,或等同的,有些指標可能優于國外品牌。客觀地說,相當部分中國品牌汽車產品性價比不差于合資品牌汽車,只是品牌影響力上,中國品牌汽車需要加勁努力。

《產品可靠性報告》:協會作為汽車產業的協調和政策參謀,對行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汽車召回方面,您覺得協會應該有什么樣的作用和身份?
葉盛基:中汽協會是汽車行業的代表,有義務和企業共同維護和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當然從行業管理的角度而言,我們協會應該積極宣傳和號召我們的行業企業合法經營,規范經營,加強行業自律,這是協會應盡的職責,包括我們在推動有關召回條例的實施這一塊,無論是早期執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還是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現在,我們行業協會都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做好召回這項工作。
從某種角度說,我們是配合政府部門來推動,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又協同我們的企業來共同推進。汽車行業是一個負責任的行業,汽車企業是負責任的企業,理當應該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
《產品可靠性報告》:目前,越來越多的不同品牌車型召回涉及同一零部件。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強調整車質量的同時,企業更應該重視零部件的設計和制造?
葉盛基:是的,我們認為這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汽車召回不是因為整車整體,往往涉及的是局部系統,或個別系統和零部件,正是由于某個系統部件失效導致了整個系統失效,進而影響了車輛的安全運行。汽車部件很多,影響汽車質量安全的從汽車設計方面來講有可能是結構的要求、性能要求和運行要求,此外還有材料選擇。
零部件廠商對整車的質量起到了支撐作用,因為整車制造是靠數萬個零部件組合、裝配而成。零部件的性能和質量是支持整車合規的基礎要求。
現在出現某些零部件失效導致了車輛的召回,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因為有可能我們的零部件設計或材料的選擇有問題,也有可能有些零部件在驗證過程中驗證不到位,或者驗證方法上缺失。
在這之前,我們的產品上公告、通過3C認證,這都基于產品檢驗和合規驗證為前提,嚴格講是合乎要求的。或許有可能在批量生產之后,零部件供應商在產品的一致性上有一些波動,產品一致性上出現了一些偏差;也可能材料選擇上,生產環節上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所以這就要求整車企業對其供應商加強監控,促使供應商在整個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包括設計、生產、采購等質量保證體系的實施上練好內功。
《產品可靠性報告》:新能源車保有量的增加,讓動力電池的安全站在了風口浪尖。我國現在的動力電池質量、安全狀況如何?未來還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
葉盛基: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業內外很多人士都談過,新能源汽車現在在逐步產業化了,但它尚未達到市場化的要求,還需要有一個培育和發展過程,這需要時間。因此,新能源汽車現在來實施召回規定還為時尚早,召回針對的應是成熟的市場,成熟的產業產品。所以我們認為,在探索新能源汽車召回的時候需要切實考慮要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推進情況,考慮新能源汽車整個市場的成熟度,進而研究逐步納入到召回體制內。
當然,對于沒有納入召回體系的新能源產品而言,在加強售后服務,特別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不足或者缺失,要及時加以跟進相關維修服務,進而不斷改進產品質量,以確保消費者權益。如果今天我們針對新能源汽車實施全項的召回要求,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培育工作有可能就沒法推進了,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媒體,包括社會各界對新能源汽車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多給予一些呵護、理解和支持。當然,我們相信行業企業提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都是符合現行的國家有關新能源汽車注冊的規定和一系列產品技術要求。
近期,有關產業管理部門,如工信部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產品目錄注冊要求等,新能源汽車注冊的要求不斷強化,其目的也是促進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更加符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提供更加安全、性能更加穩定可靠的產品,讓消費者使用起來更加放心。
現在大家都在關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安全問題。客觀地說,電池技術的成熟度,國內與國際比基本上是相當的,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性能及安全指標的規定考核也是和國際相當的,甚至有的要求比國際通常水平還高。換句話說,我國對電池安全性能的要求在國際上是領先的,包括有關電池的技術和安全性能、電池包的相關規定要求。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各方面,包括產品主要和關鍵系統和部件,在產品標準法規體系的建設和實施、產業化培育和產品運用等方面,應該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當然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個足夠的培育過程。現在對電池總體而言,從行業的角度,我們有較完整的行業標準法規體系和驗證方法,已逐步從產品公告注冊、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實現全過程管控。電池包是由諸多的電池單元(電芯)組合而成,對電池單元之間的一致性要求很高,因為不一致就會導致電池過熱等問題,所以電池要提升它的安全性,首當其沖的是提升電池單元產品的一致性,解決電池包的熱管理問題,進而提升整個電池包的性能要求。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的裝車電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是經過嚴格的產品型式試驗、產品檢驗驗證的。
當然,新能源汽車的成熟度與普通傳統汽車的成熟度比還是有改進空間。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待于在示范運行中不斷積累改進,在產業化培育中不斷成熟,無論包括電池等關鍵系統部件,還是整車。
我們認為,對待新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化發展,就像我們培育孩子一樣,它從幼年期逐步成長,有可能出現一些磕磕碰碰,我們要包容、要呵護,有問題有毛病我們應逐步幫它一塊解決,從而促進它的健康成長。

《產品可靠性報告》:汽車召回不是新事物,國內從2004年正式實施,至今已超過12年,但在一些消費者心里仍把召回和車型質量甚至一個品牌的質量不好劃等號,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車企對召回問題心生顧忌。消費者的這種心態該如何破?
葉盛基:我想首先應正確地宣傳召回制度。召回是通過正向制度來確保所有投入市場的汽車產品完全符合有關安全法規,包括環保法規。我想行業企業不應該也不會刻意或惡意違規。汽車產品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它的這種特殊性,使得其在一些生產環節有些小偏差,質量可靠性出現一些小波動是有可能的。
車的質量問題往往可能是偶發在某個批次,不可能所有車都有問題,因為企業的車輛生產批次太多,量也很大,而出問題的僅僅是特定的某一小批。所以車企召回只是針對某個車型的一個局部或偶發問題的批次產品召回。車企召回了某一批次,不應認為所有批次車都有問題,甚至所有車型都有問題,這樣想是不正確的,對企業也是不公平的。任何國家和地區,任何企業,再好的品牌,即使世界頂級品牌,也一樣發生過主動召回,甚至曾經被強制召回過。
此外,汽車有問題,有時是在設計的某些環節有些潛在的問題導致了召回。召回之后,追溯到設計環節,通過強化驗證發現問題所在,進而改進消除缺陷,如果是生產、采購環節問題,加強生產全過程的監控,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此后出產的車輛就避免了這類問題。消費者對于車企的召回也不宜過度反應,要有個正確的心態去看待。
企業實行主動召回,是對消費者負責的行為,值得點贊。即便是偶爾的被強制召回,企業只要認真對待、認真整改,消除缺陷、消除隱患,企業的產品還是信得過的,這樣的企業也應該獲得信賴。
總之,召回制度的實施對我國整個汽車產業良性發展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合規是召回制度的底線,有這樣一個利器,對企業、對產業的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