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禪畫與我的藝術理想"/>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_白潔
山林幽思
——略談禪畫與我的藝術理想
文_白潔
白 潔Bai Jie

字凈之,號小河。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幼隨家人習字練畫,喜好詩詞古琴。201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岳黔山教授;2016年考取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師從霍春陽教授。
“世界,畫境也;世界人,畫中人也。夫孰為假,孰為真乎!翠竹蒼松,原非外境。白云流水,總是天機。”清百癡禪師如是云。一切世間物,無不是心之幻化,若能退去染污,不住外塵,返璞歸真,原始本來的生命之美,則呈現出不可思議的面貌與境界。自古以來,道與藝,同源而異名。從史前開始,藝術來自人們對生命、對現象、對自然日復一日的感知與體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南朝宋顏延之云:“以圖畫非止藝行,成當與《易》象同體。”想必最早的圖畫也就是最早的八卦符號吧,以最簡約的筆畫表達最豐富的內涵,恍惚窈冥,發乎自然,合乎陰陽。至后漢、兩晉、南北朝之時,佛教陸續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特性深深相合相契,形成中國特有之禪宗,文人士大夫,僧俗修習禪宗者,數不勝數,繪畫亦深受其影響,形成表達性靈,感悟禪修體驗的文人禪宗畫。禪畫在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的地位,令我非常神往。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喜歡禪畫呈現出的那種空靈、天地廣闊之感。我想,如果我們畫畫體味不到天地之廣闊,任意涂抹,滿紙滿張,不留余地,使人覺得壅塞,那如何覺得自由?如何賞心悅目、怡情悅性呢?空而靈,虛而妙。就像日常吃飯,亦是勿要全飽,給肚子留點余地,否則堵死丹田契機。佛家講,虛空里能含萬事萬物。比如日月,比如星辰,比如山河、大地,比如泉源、溪澗,以及一切善,一切惡。豈不妙哉?
白紙就像天地,一筆畫其上,開天辟地。畫者以筆墨寄情摹景,寫自然之美,究萬物之理,參贊化育,天人合一。作書作畫,若能凝神運氣,使氣直達筆尖,所書寫之物,想必就帶有一定的精、氣、神。氣脈貫通,則不至于碎弱;筆勢連綿,則渾然一體。古之禪畫,氣概通疏、酣暢、自由、奔放、靈動、質樸,氤氳滿紙,氣韻溢出,打破了物象表面的拘囿,以奇特而純粹的手法直接表現事物的本來面目, 體現了無形之形,無相之相。例如南宋玉澗的《遠浦歸帆圖》,水墨淋漓,不拘形似,天山共色,恍惚窈冥。用淡墨清水,自由揮灑,令人觀畫,甚覺清涼,如在夢中。畫中落款:“無邊剎境入毫端,帆落秋江隱暮嵐。殘照未收漁火動,老翁閑自說江南。”古代禪畫中之古樹奇猿,疏風淡月,水鳥殘荷,竹雀寒枝,以及坡石水禽,秋蘆飛鶩,吟者澤畔,秋柳飛鴉,沉默之仙人,仰望之俊賢,大多是在素樸靜謐的虛淡墨色中放極大光輝,有如籠罩著朦朧月光。或彌漫著寒山雪氣,或蒼茫的太樸大地,或浩瀚的巍巍云端,或天星之落下林梢,或晨曦之將明未明,抑或是純凈無塵埃之處,又下過了一場雨,吹過了一陣風,淡霧沁入心脾,令人駐足呼吸不愿離去,于吐納間呼出廢塵,物我合一,乃至天地萬物合而為一,于剎那間見到永恒。
我希望在我的畫面里也盡可能地追求一種清氣、雅氣、文氣,如寺廟里鐘磬之音,如沉水之碧,如料峭春寒。沉靜、干凈,能夠暢神,能夠洗心。石濤《畫語錄》里有“遠塵章”“脫俗章”,指畫者必須從物欲與俗情里脫離出來。心靈不激不厲,則外塵自然遠去。如果把自己置身在當今物欲橫流的世俗里面,則淪為本末倒置的人。惲壽平言:“如入爐鍛,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藝術家永遠是窮微測妙之夫,“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往往是一丁點微妙的變化,便顯出極大的不同。這更需要我們細心認真,造妙入微,少私寡欲,見素抱樸,使心靈澄如秋水,淡然平靜,與鶴為群。
試看宋牧谿《羅漢圖》中參禪老和尚,《鶴圖》中竹林野鶴,《叭叭鳥圖》中老木寒鴉,及梁楷《雪景山水圖軸》《雪禽圖》中行人、禽鳥,這些人、動物、景,都給人帶來超乎尋常的清涼感、超越感,似有陣陣涼風吹過,如身在煙中霧里,或皚皚白雪近在目前,鶴鳴馬蹄聲宛然耳邊,縹緲冷逸,如夢如幻。意境蕭條淡泊,幽遠深邃,簡遠荒寒。看似與世俗間所喜愛的華麗美好格格不入,難為人所接受,卻與天地間深邃肅穆之大氣相一致。華麗雖美,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所以,保持在“缺”的狀態比“滿”要清明。眾人都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可唯獨安安靜靜、淡泊自守可以更長久。我接受老子的思想,應該要保持虛靈到極點,守靜清寧到極點,萬物生長發展,靜觀它循環往復的道理。萬事萬物,到最后都要返回到它的根本上來。以及莊子的“心齋”,儒家的知止得定,由定生靜,由靜而安,安才能思考。還有佛法的基本: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古圣先賢的道理,甚是相通。就連瑜伽的教義上也表示:“正如月亮不會在污濁的河水中清晰地倒映,靈魂也不會在動搖的心靈中顯現。只有純潔的心靈才能反映靈魂。為了了解內在的平和,你的心必須是安靜的,否則真理會被扭曲。”這和上述種種言靜、言定的理論觀點亦是不謀而合。禪宗畫家,有不少作畫前先焚香默坐的,目的是調心。不論是參禪以作畫,抑或是作畫以參禪,想必都得有相當的靜、定功夫,才能明鑒萬物,才能表達萬物,或者是表達自我,或者萬物即我,我與萬物合而為一。

1.白潔 風起動芭蕉248cm×64cm2015
“化此琉璃地,凈君玲瓏心。”這是師父傳喜法師刻在慧日禪寺外的一句話。不管世事多么紛繁復雜,總有一些地方、一些人,是在捍衛著純凈與單純,傳播著凈與美、善與真。我想禪畫也是這樣一種畫,值得我畢生去探索,去實踐,去發展。想那遠古之時,藝術與人類發展之初,總是技巧與物質不足,然而精神與淳樸有余。赤裸裸地表達靈魂上的感悟,直指心靈。不做過多修飾,不加過多繁華,就是那清澈見底的純凈。然而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卻也帶來精神文明的相對匱乏。我想我們似乎亟須高度精簡,減之又減,把繁縟去掉,把肥膩去掉,把啰唆去掉,把壓力去掉。正如同莊子所說:“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載也。”也許我們需要打破樊籠,放心靈去優游自然,馮虛御風,馳騁翱翔。正是愈純粹而愈美,素樸之謂大美。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又古人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如我們愿意放下一些東西,退去一些泡沫般的浮華,真切體驗生命最原始的真義,體味不加作料的食物本身不可思議的味道,體會被我們忘記了的原野與山間的蒼茫青綠,被忽略了的雨滴打到屋檐的聲音,那么生命會向最初一樣清新美好。雕琢復樸,復歸于嬰兒,清凈無為。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妙啼。”唯愿禪意美學的超逸空靈,能感染著現代人的生活之美;功德無量的幽遠禪畫,引人到莊嚴佛土。正須努力錘煉,修養身心。豐富學識,增加涵養。目前還差得太遠,我謹希望日后的畫作,能給大家帶來一絲繁華世界之外的荒寒中一點香,七弦琴上一縷清幽之音,竹林里颯颯一陣風,風過水面,滿目清涼。

2.白潔 語默動靜體自然138cm×69cm 2014
約稿、責編:徐琳祺、史春霖

3.白潔 虛靜空明138cm×34cm 2016

4.白潔 澄懷觀道138cm×34cm 2016

6.白潔 古木寒鴉138cm×69cm2014

7.白潔 點綴煙林意盡妍138cm×69cm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