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海 王留偉
河南周口市中心醫院外科 周口 466000
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療效觀察
趙林海 王留偉
河南周口市中心醫院外科 周口 466000
目的 探討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方法 按不同術式將90例腹股溝疝患者分為2組,每組45例。觀察組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照組行Bassini疝修補術。比較2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4個月,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腹股溝疝患者實施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恢復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低。
腹股溝疝;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方式[1]。近年我們對45例腹股溝疝患者實施經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01—2015-01間我院收治的90例腹股溝疝患者。男87例、女3例;年齡19~85歲,平均54.25歲。直疝12例,斜疝78例。按不同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行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硬膜外麻醉,腹股溝韌帶中點上2 cm與腹股溝韌帶平行的斜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打開外環口。鈍性分開提睪肌,充分游離精索及疝囊,直至內環口。將疝囊經內環口或直疝三角內翻入腹腔。若疝囊過大,可將其橫斷,遠端曠置,近端縫閉后翻入腹腔。將網塞置于疝環內,其底層與內環周圍的腹橫筋膜固定4~6針。將平片平鋪在精索后方,與聯合肌腱、腹股溝韌帶和恥骨結節等縫合固定。檢查無出血后,逐層關閉切口。術后常規切口壓迫沙袋6 h,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照組行Bassini疝修補術。觀察并記錄2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隨訪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

2.1 2組手術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一般情況比較±s)
注:*P<0.05
2.2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發生并發癥3例(6.67%),其中陰囊水腫、切口感染及尿潴留各1例;對照組發生并發癥10例(22.22%),其中陰囊水腫6例、切口感染1例及尿潴留3例。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24個月,觀察組無復發病例,對照組復發4例(8.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疝修補手術是將不同層次、不同組織強行拉攏、縫合到一起而達到治療目的。其張力高、組織愈合差、患者疼痛重、術后并發癥多、恢復時間慢且復發率高。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醫師Rutkow和Rubbims[2]開展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以來,目前已成為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術式。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利用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的人工材料對局部缺損或薄弱的腹壁組織進行修補[3]。其中網塞可使腹腔內壓力分散向不同的方向,同時應用平片加強腹股溝管后壁,對降低疝復發率意義重大[3]。而且無張力,材料相容性較好,手術操作簡單,術后感染發生率和復發率低。我們對45例腹股溝疝患者實施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并與行傳統疝修補術的患者比較,結果顯示,前者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復發率低,與有關報道的結果一致[4]。
[1] 張天亭, 張愛蘭, 劉雯雯. 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青年男性腹股溝疝患者性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CD].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5, 9(6):72-74.
[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 成人腹股溝疝、股疝和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2003年修訂稿)[J]. 中華外科雜志, 2004, 42(14):834-835.
[3] 朱俊文,梁少華,師慧濤,等.合理選擇腹股溝疝修補術式[J/CD].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0,4(3):327-328.
[4] 房洪波. 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149例體會[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 22(1):69.
(收稿 2017-02-22)
R656.2+1
B
1077-8991(2017)04-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