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三門峽市中心醫院 婦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LNSRH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效果觀察
陳曉霞
(三門峽市中心醫院 婦科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LNSRH)治療早期宮頸癌(CC)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三門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4例早期CC患者,依據手術方案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行傳統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LRH),觀察組行LNSRH。統計對比兩組手術情況,術后隨訪3個月,統計對比兩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失血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3個月,觀察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6.25%(2/32)]明顯低于對照組[43.75(1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LNSRH治療早期CC患者可行性較強,有利于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
腹腔鏡;保留神經的宮頸癌根治術;宮頸癌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CC)是常見婦科腫瘤,高發于30~55歲,近年來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其早期無明顯癥狀及體征,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陰道流血、經量增多、尿頻、尿急以及貧血等癥狀,對患者生命健康威脅極大。臨床認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CC主要致病因素,據統計,90%以上CC患者均伴有高危型HPV感染[1]。此外,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等與CC發生關系密切。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CC早期可行根治性宮頸切除術,但術中盆腔神經受到較大損傷,嚴重影響術后膀胱功能。近年來,臨床逐漸趨向于宮頸切除術中保留神經[2]。本研究探討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mdical hy8terectomy,LNSRH)應用于早期CC患者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三門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4例早期CC患者,依據手術方案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26~55歲,平均(37.32±9.52)歲;宮頸鱗狀細胞癌24例、腺癌8例。觀察組年齡28~60歲,平均(39.42±10.06)歲,宮頸鱗狀細胞癌23例、腺癌9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Ⅰb~Ⅱa期CC患者,診斷及分期均符合《國際婦產科聯盟2012宮頸癌診治指南》標準[3];宮頸局部腫瘤直徑<3 cm;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術前行盆腔或者腔內放療者;膀胱直腸功能障礙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行腹腔鏡根治性子宮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取臀高頭低位,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于臍輪下緣行1.5 cm切口,插入氣腹針建立CO2人工氣腹,維持壓力值于12~14 mm Hg;撤出氣腹針,置入10 mm Trocar與腹腔鏡;通過腹腔鏡探查宮頸內病變情況;分別于左、右麥氏點及其上方約4 cm 處以5 mm Trocar穿刺,打開盆腹膜,(可根據患者要求游離卵巢),清掃病變淋巴結;標本自陰道殘端取出;縫合引導殘端,沖洗盆腔,差無活動性出血后,撤出設備,縫合切口。
1.3.2 觀察組 手術過程與對照組一致,但清理病灶時需分離或避開周圍神經,最大程度保護周圍神經平面。
1.4 觀察指標 ①統計對比兩組手術情況(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留置尿管時間)。②術后隨訪3個月,統計對比兩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情況。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失血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2.2 兩組術后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術后隨訪3個月,對照組出現尿頻2例、尿急4例、尿潴留3例、尿失禁3例、便秘2例,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為43.75(14/32),觀察組出現尿潴留2例,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為6.25%(2/32)。觀察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0,P<0.05)。
盆腔神經包括軀體神經與自主神經,其中軀體神經負責將盆部皮膚、肌腱、關節等感覺沖動傳入中樞神經,同時支配盆部骨骼肌運動。自主神經分布于盆部血管及腺體,能將盆部內環境變化感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并支配平滑肌運動,控制腺體分泌活動。因此術中未采取神經保留措施導致患者術后出現運動功能、膀胱功能以及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更不適用于目前宮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年輕女性。
隨著腹腔鏡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其已達到甚至超過傳統開腹術式治療效果,且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以及并發癥少等多種優勢。腹腔鏡可將手術視野放大若干倍,使醫師手術操作精細化,加之近年來婦科醫學對盆腔神經、血管解剖取得更深入了解,從而使保留神經的宮頸癌根治術成為可能。王卉等[4]研究結果證實,腹腔鏡下完成廣泛子宮切除術療效與開腹手術相當,且能明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情況。周文龍[5]研究顯示,腹腔鏡下采用保留神經平面廣泛子宮切除術具有較強可行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提示LNSRH應用于早期CC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患者術后恢復較快,可進一步證實LNSRH治療早期CC患者可行性強。觀察組手術用時長于對照組,與LNSRH操作需注意觀察與保留病灶區神經有關。此外,術后隨訪3個月,觀察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障礙癥狀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43.75),表明術后觀察組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較好。
綜上所述,LNSRH治療早期CC患者效果較好,有利于膀胱功能與直腸功能恢復。
[1] 鄭曉霞,李瓊珍,李玲,等.宮頸癌預后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4,29(3):314-316.
[2] 于江華,王峰,付秀紅,等.腹腔鏡下與開腹宮頸癌根治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5,16(1):61-62.
[3] 林仲秋,王麗娟,劉龍陽.國際婦產科聯盟2012宮頸癌診治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9(5):323-325.
[4] 王卉,梁培琴.腹腔鏡下完成宮頸癌保留神經平面廣泛子宮切除術的療效及可行性探討[J].河北醫學,2015,21(3):398-401.
[5] 周文龍.腹腔鏡下完成宮頸癌保留神經平面廣泛子宮切除術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46-49.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037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