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磊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對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術后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的影響
林磊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目的 探討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MPCNL)對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術后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經輸尿管鏡取石術(URL),研究組采用MPCNL術式。術后5 d及1個月統計對比兩組結石清除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術后5 d及1個月結石清除率[91.18%(31/34)、97.06%(33/34)]高于對照組[64.71%(22/34)、76.47%(26/34)](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1.76%(4/34)與對照組17.64%(6/3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結石清除率,安全性較高。
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結石清除率;并發癥
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為泌尿外科多發疾病類型,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救治,可發生輸尿管梗阻及腎積水等。目前,外科手術為臨床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首選措施,如腎實質切開取石術等,取得了一定治療效果[1]。近些年,MPCNL在臨床得到推廣應用,本研究選取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分組探討MPCNL對其結石清除率、并發癥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64歲,平均(45.72±10.36)歲;結石直徑0.8~1.6 cm,平均(1.22±0.31)cm。研究組患者年齡24~65歲,平均(45.80±10.41)歲;結石直徑0.9~1.7 cm,平均(1.24±0.29)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URL手術:取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麻醉,以Wolf F8/9.8輸尿管鏡經導絲導引置入輸尿管中,氣壓彈道碎石,若有結石沖回近端,則以輸尿管異物鉗將其取出,必要時可再次進行碎石;術后留置尿管及雙J管;術后1 d撤除尿管,1個月后取出雙J管。
1.2.2 研究組 采用MPCNL術式: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患側輸尿管置入輸尿管導管(F5),轉俯臥位,在第12肋下于腋后線和肩胛下線選取穿刺點,經C型臂X線機定位,以18 G腎穿刺針經皮腎建立通道、置入導絲,沿導絲通過腎筋膜擴張器擴張至F16,留置peel-away鞘,將Wolf F8/9.8輸尿管鏡置入腎中,明確腎盂輸尿管交界部位后將peel-away鞘推至交界部位,氣壓彈道粉碎結石,取出結石;留置腎造瘺管及F6雙J管,3 d后撤除腎造瘺管,術后1個月撤除雙J管。
1.3 觀察指標 術后5 d及1個月對比兩組結石清除率;統計兩組術后1個月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5 d及1個月結石清除率 研究組術后5 d及1個月結石清除率(91.18%、97.06%)高于對照組(64.71%、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5 d及1個月結石清除率比較[n(%)]
2.2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腎周積液1例,發熱2例,血尿1例,腎絞痛0例,并發癥發生率11.76%;對照組腎周積液2例,發熱1例,血尿0例,腎絞痛3例,并發癥發生率17.6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泌尿系統結石為泌尿外科多發疾病類型,其中輸尿管結石發病率在泌尿系統結石總發病率中占33.2%~53.9%。王國平等[2]研究指出,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多伴有不同程度腎積水、輸尿管梗阻,且受結石刺激及繼發感染等因素影響,嵌頓部位及周邊輸尿管壁常發生狹窄或炎性息肉,增加治療難度。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治療術式趨向多樣化,其中URL及MPCNL較為常用。但鄒火生等[3]研究顯示,URL雖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優勢,但治療并發腎積水的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時,常出現結石移位,碎石易反流到腎盂及腎下盞部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如果結石硬度較高,且滯留時間較長,并伴有息肉包裹,則會明顯降低URL手術結石清除率。而MPNCL術式通過皮腎入路,可通過腎盂至輸尿管上段,自結石上方實施碎石操作,可有效防止沖水時造成結石移位[4]。此外,從上方進行高壓沖水,可將碎石、結石一同沖進膀胱,提高結石一次性清除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5 d及1個月時結石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力佐證MPNCL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可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為可靠。但MPNCL術式處理第3腰椎之下結石時,需大幅調整輸尿管鏡,極易撕傷腎實質造成大出血,因此術者采用MPNCL術式對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嚴格掌握操作技術及要點,避免不當操作造成誤傷,對預后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采用MPCNL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結石清除率,安全性較高。
[1] 何非平,虞偉星,范曉松,等.微創經皮腎鏡和經尿道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7-51.
[2] 王國平,王建鋒,沈利紅,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與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1):1892-1894.
[3] 鄒火生,黃裕清,余自強.經尿道輸尿管鏡碎石和微創經皮腎鏡取石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6,27(17):2853-2854.
[4] 徐章壽,邰鵬,李成,等.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3種微創術式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8):1987-1989.
R 69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8.084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