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凱胡哲瑜蔣銳(.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石油工程系,重慶 40400;.重慶科技學院石油工程系,重慶 40400)
采油工程分層注水工藝及應用之研究
余凱1胡哲瑜2蔣銳1(1.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石油工程系,重慶 404100;2.重慶科技學院石油工程系,重慶 404100)
本文在研究中以分層注水工藝為核心,探究采油工程分層注水工藝及應用,優化采油工程采油結構,提高采油工程綜合質量水平,進而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采油工程;分層注水工藝;應用;發展
就傳統注水采油工藝而言,在注水井中,由于壓力環境相同,在混合注水的過程中會涌進大量水,造成各個層段水量不均勻,無法取替出井中的原油,進而達不到原油開采效果。于是國內相關研究人員紛紛參與到注水采油研究領域中,在大量的實踐研究下,提出分層注水工藝。分層注水工藝主要是在注水井中設置分隔器,根據油量分布進行油層劃分,使用配水器往劃分好的油層進行注水,進而達到注水驅油的目的,提高原有開采效率,其原理如圖1所示。在長時間油田開采的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大規模的開采效果,開采人員要將開采重點轉移到中、低滲透層注水工作中,達到多油層注水效果,進而提高我國采油工程的整體效率。例如,針對普配分注管柱而言,在注水層中從上而下設置普通空心配水器、K344封隔器、普通空心配水器以及底篩堵,作業完井后直接注水,用封隔器座封,打開配水器,進而實現采油工程的分層注水。

圖1
2.1 偏心投撈分注工藝
偏心投勞分注工藝包括擴張式封隔器和壓縮式封隔器兩種工藝形式,擴張式封隔器以K334型號為主,借助油差與套壓差的管理控制,使得封隔器達到預期隔離效果,在油套壓高于0.7MPa時,選用的封隔器膠筒會自動擴大膨脹,實現兩個注水層的分離,通過堵塞器調整水嘴向分離后油層注水,以達到注水驅油的開采效果。結合實際開采情況,在洗井中要求井內壓力平衡,收縮封隔器膠筒,使得洗井液可以在井內進行循環洗井,減少人員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壓縮式封隔器工藝以液壓坐封為主要部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利用封隔器分離油層,以水力卡瓦為支點,解封管柱,利用堵塞器調整水嘴注水,由于關鍵部件存在差異性,使得壓縮式封隔器分離油層形成上下兩層注水層的同時,使得兩個注水層之間可以進行層間循環,提高注水量和注水效果,進而達到采油目的。
2.2 同心集成分注工藝
同心集成分注工藝以“射流洗井器+套管保護封隔器”為主要結構,通過分級注水與分級封隔的方式進行注水采油,提高分層注水綜合采油效果,以達到采油的目的。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采油人員要結合油層性質和油井開采條件,合理選擇集成分注各個設備組件,為接下來的采油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第一級封隔器的套管保護,第二級射流洗井器與配水器,膠筒鏈接注水通道,第三級封隔器分離油層。整個采油流程中,遵循施工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利用射流洗井器保護工作中的封隔器,結合實際開采情況加設管套,在不影響封隔器工作結構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2.3 地面分注工藝
在進行分層注水采油的過程中,地面分注工藝包括兩段分注和三段分注兩種工藝形式,兩段分注要是在油井中設置配水器,這種配水器主要是由上、中、下等通水孔構成,上部通水孔與油管相連,下部通水孔與注水管相連,而中部通水孔與油套相連,這三個通水孔共同協作,進而達到地面兩段注水驅油的目的。為了提高注水效果,工作人員可以在地面分水器出口設置配水器,實現注水的自動化控制,提高分層注水的智能水平,這就是三段分注工藝形成緣由,除了地面配水器之外,設置三套配水器,使其入口連接注水管,循環注水,實現二級三段分注的效果。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開采人員要考慮到油田生產要求和質量標準,科學選擇地面分注,正確認識地面分注工藝的原理、缺點和優勢,綜合考慮,構建完善的采油分層注水方案。
在實際采油工程實施過程中,為了提高采油效率的,一方面工作人員要在保證采油質量的基礎上,減少工作量,以一次施工為開采原則,提高分層注水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注水分辨率高,井下儀器配帶流量計,因此可精準的監測井下流量,為流量調節器提供實時參考。智能化是分層注水工藝未來發展方向,在注水層中設置井下遙控配水器,不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動化注水,還可以監控油層注水量,微處理器作為指揮中心,對配水器發送指令,自動調節閥門,進而實現對注水量的控制。
本文通過對采油工程分層注水工藝應用的研究,在分析分層注水工藝原理的基礎上,提出偏心投撈分注工藝、同心集成分注工藝、地面分注工藝等分注方式,完善分層注水采油結構體系,積極投入到智能化分注工藝研究領域中,實現采油工程分層注水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進而促進分層注水工藝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張瑋,何能欣.分層注水工藝在采油工程中的運用[J].石化技術,2016,04:113+118.
[2]杜建娟.分層注水工藝管柱在河口采油廠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6,03:152-153.
[3]崔君成.微生物采油技術試驗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