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郁玫
當前,浦東最核心的任務是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為全國發展
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對改革深水區的問題,浦東最先碰到,
感受最深,改革突破的需求也最迫切。同時,浦東有一系列改革突破、
制度創新的平臺,浦東也最有條件率先突破,當好試驗田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上海在四個方面要有“新作為”。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則要求浦東“四個走在前列”。
做改革開放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面臨新階段的新使命,浦東新區新的“當家人”翁祖亮感到“使命光榮、任務艱巨”。
2016年7月,黃浦區委書記翁祖亮調任浦東新區區長,并于當年12月當選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今年3月,中共中央批準翁祖亮任上海市委常委。
翁祖亮曾先后任盧灣區長、閘北區委書記。2015年1月上海外灘踩踏事故發生后,翁祖亮臨危受命出任黃浦區委書記。2016年5月,翁祖亮獲得了“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從浦西到浦東,對翁祖亮來說,其意義不只是跨越一條黃浦江:一方面,浦東的“二次創業”面臨土地、人口、環境和安全方面的瓶頸和壓力;另一方面,浦東承擔著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開放與創新需要新動能、新境界。
浦東新區如何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制度創新還能釋放多大改革紅利?兼任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的翁祖亮,6月22日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專訪。

翁祖亮
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推廣到全國
中國新聞周刊:浦東新區在新階段要有新作為的“新”,體現在哪里?
翁祖亮:開發開放初期,浦東最重要的使命是集中力量加快發展,成為上?,F代化建設的縮影和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征。當前,浦東最核心的任務是加大制度創新的力度,為全國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上面臨許多制度瓶頸和矛盾問題。浦東對這些問題,最先碰到,感受最深,改革突破的需求也最迫切。同時,浦東有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綜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突破、制度創新的平臺,浦東也最有條件率先突破,當好試驗田。浦東解決好了這些問題,形成了經驗,就可以在全國、全市復制推廣。
中國新聞周刊:上海浦東在全國率先建設自貿試驗區,后來發展到4個,現在全國自貿試驗區已經有11個,這對上海自貿試驗區有沒有壓力?制度創新還能釋放多大改革紅利?
翁祖亮:從1到4再到11,本身就是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工作的肯定。3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職能轉變等關鍵領域,形成了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促進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
下一步,自貿試驗區制度紅利將主要集中在 “三區一堡”方面。第一,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圍繞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完善創新促進機制,統籌各環節改革,增強各部門協同,釋放改革舉措的集成效應,更大程度地激發市場活力。第二,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按照國際最高標準,為推動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進行更為充分的壓力測試,探索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領域,形成適應經濟更加開放要求的系統試點經驗。第三,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加強自貿試驗區建設與浦東新區作為完整一級地方政府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聯動,在行政機構改革、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優化、服務方式轉變等方面改革創新,全面提升開放環境下政府治理能力。第四,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創新經貿投資合作、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國際化融資模式,探索搭建“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平臺,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市場要素資源配置功能樞紐,發揮自貿試驗區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中國新聞周刊:剛才你提到自貿試驗區要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這方面浦東能發揮什么獨特作用?
翁祖亮:服務“一帶一路”是中央交給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一項重要任務,浦東新區有基礎、有需求、有條件,我們將找準定位、結合優勢,積極主動地加以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系統設計,項目推進,力爭干一件、成一件。首先,圍繞政策溝通,發揮制度創新高地優勢。比如,我們正在籌備設立“一帶一路”技術貿易措施企業服務中心,推動在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開展多雙邊互認。其次,圍繞設施聯通,發揮樞紐港優勢。加快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浦東國際機場三期和上海鐵路東站等重點項目,推進上海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高效連接聯通。再次,圍繞貿易暢通,發揮口岸優勢。第四,圍繞資金融通,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第五,圍繞民心相通,發揮國際文化大都市優勢。
在三個領域開放壓力測試
中國新聞周刊:上海自貿區要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實施更為充分的開放壓力測試,測試將在哪些領域展開?
翁祖亮:開放壓力測試將在三大領域展開。一、投資開放領域。負面清單從2013版190條,縮減到2015版122條,實施2批54項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對外開放措施,覆蓋世界貿易組織12個服務部門中的11個部門,覆蓋率達91.7%。最新的2017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又減少了27條,我們將在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航運服務等專業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等領域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二、貿易便利化領域。探索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入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簡化一線申報手續,吸引國際貨物來上海中轉,發展轉口貿易等新型貿易,向國際航運物流業價值鏈高端拓展。
三、金融領域。構建中央、市、區三級監管部門參與的浦東新區金融風險防范網絡,對P2P、股權眾籌、私募股權投資、非融資性擔保等金融風險高發重點領域,從市場準入、日常監管、風險預警、風險處置等四個環節加強管理執法。
中國新聞周刊:“證照分離”是國家專門交辦上海和浦東的一項重要改革,進展如何?浦東在下一步深化上有何舉措?
翁祖亮:“證照分離”是“放管服”系統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改革和商事登記“先照后證”改革,放寬了商事主體的“準入”關,內外資企業注冊的便利度都明顯提高了,但企業生產經營、開展業務依舊需要各種許可證,“準營”難的矛盾依舊?!白C照分離”改革,就是對各種各樣涉及企業經營的許可證進行系統改革,提高企業經營的便利度。
我們下一步將深化改革,從市里提方案交給浦東試,變成浦東提方案爭取國家、市相關部門支持。一是擴大改革覆蓋,形成覆蓋國家、市、區三級的企業市場準入審批事項的全覆蓋改革清單,動態評估、分類施策、滾動優化。已梳理出548項,80%以上是國家和市級事權。2018年底前深化原116項改革中的30項,完成與浦東經濟發展關聯度較高、企業關注度較高的改革事項(128項)。二是優化改革方式,把原來五種改革方式整合為取消、備案、告知承諾、優化準入管理四種,重點以備案、告知承諾為主攻方向(128項中取消、備案、告知承諾的2/3)。三是推動改革延伸,取消、簡化與市場準入密切相關的限制性規定,包括技術標準規范、認可認證、檢驗檢測、評估評審等。
到浦東首要考慮三件事
中國新聞周刊: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建設進展如何?
翁祖亮:中央決定在張江布局大科學設施群、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不僅將提升我國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等領域的研究水平,還將為浦東吸引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集聚地之一。目前張江已有4個大科學設施:光源一期、蛋白質中心、軟 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實驗裝置、超算一期,成為多個學科領域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實驗平臺。
中國新聞周刊:人才是科技創新至關重要的資源,浦東在吸引集聚人才方面有何舉措?
翁祖亮:浦東要代表國家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點是海外高端人才,瞄準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三院院士(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的外籍院士等世界頂級科學家,吸引他們來浦東工作。目前已至少有4位諾獎得主與浦東結緣。
浦東已經推出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具體措施,如申請永久居留證便利、人才簽證便利等。成立海外人才局,強化海外人才工作許可、永居推薦、身份認定和配套服務等職能。接下來還將陸續推出促進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進一步優化海外人才配套服務環境等政策舉措,如實施“張江首席科學家500計劃”,面向全球集聚一批業內權威的科學家來浦東,領銜開展科創項目。
中國新聞周刊:你到浦東工作后,重點關注哪些工作?能否簡要總結一下自己的執政理念?
翁祖亮:談不上執政理念,就是要梳理新階段的工作重點以及聚焦的突破內容。我到浦東工作,首先考慮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未來五年浦東重點干什么?主要就是在新區第四次黨代會上提出的“2+2+2+1”的中心工作。第一個“2”是兩項國家戰略,就是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第二個“2”是“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和更高水平的城鄉發展一體化兩項重點任務。第三個“2”是兩條底線約束,包括守住土地資源、人口規模、生態環境、安全保障的底線,切實防范經濟金融風險。最后一個“1”,是切實抓好全面從嚴治黨,這是地方黨委的最大政績。
第二件事,是干部問題。路線方針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對整個浦東干部隊伍是 24個字:迎難而上、敢于擔當,勇于創新、注重協同,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對領導干部,信念是前提,廉政是底線、勤政是根本、善政是關鍵、嚴實是保障。
第三件事,怎么抓好落實。完成目標任務,關鍵看落實。在這方面,要做到“四個化”(任務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實效化)和“三個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指定責任制、兜底責任制)。
中國新聞周刊:浦東提出建設“開放、創新、高品質”的浦東,怎樣做到“高品質”?
翁祖亮:什么是高品質?就像市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描述的,建筑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這就是高品質。浦東開發開放27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存在城市功能滯后于產業功能、社會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一些區域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市容市貌比較落后等問題,這和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是不相稱的。浦東要在城市建設、生活環境、城市管理上實現生態宜居、精細精深,更好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理念。
補好短板、守好底線。環境綜合整治、中小河道治理、城市安全、土地減量化等工作看上去不像經濟發展、招商引資那樣高大上,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需要長期大量、細致,甚至瑣碎的工作。但這些工作是基礎性、根本性的,關系到浦東發展的全局、關系浦東長遠發展。比如,環境綜合整治是美麗鄉村、美麗家園建設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不僅能大大改善市容市貌,而且有力支撐了人口調控、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
精細化管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特大型城市的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浦東新區下一步重點構建區綜合管理中心-街鎮網格-村居工作站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無盲區。區綜合管理中心實現執法信息互聯共享、執法事項聯勤聯動,街鎮網格提高資源統籌調度和力量整合能力,村居工作站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