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亦萱
路燈,幾乎隨處可見,每條街道上都有它們的身影,那么普通而又平凡,可有一盞,卻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以前每個周末的晚上,我都會被媽媽以放松為由,趕到鄰居家里。到了別人家一玩起來就容易忘了時辰,待回家時天空已是漆黑一片。我們小區的物業倒也節約,路燈只在前面那段路亮,后面卻只有那么幾盞,而且還幾乎都壞了。每每從鄰居家回來時,總要經過一段漆黑又靜得可怕的路,每每這時,我的想象力就如同發了瘋的藤蔓一樣在黑夜里肆意生長起來,將我緊緊捆住,勒得我連氣都喘不過來。不過幸運的是,我家樓道門口有一盞路燈,它是后來被修好的,剛好就立在那段路的盡頭拐角處,將沉悶又壓抑的黑夜撕開一道口子,流瀉出橘黃色的溫暖的燈光,以至于那么輕易就流進了我的心里。后來,我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膽小總是無處不在的,而且它總是喜歡附在我的身上。睡覺之前,媽媽總會給我把門關嚴,屋子里一點聲音都聽不到,漆黑靜謐,連呼吸都顯得那么壓抑。哪怕我竭力告訴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可那些可怕的念頭又一次侵占了我的大腦,在我身上蔓延開來。黑夜總是放大觸覺和聽覺,手指不經意與床單摩擦的聲音,都讓我背后嚇出冷汗。連睡覺都那么困難。
還是那盞路燈,它的光又一次流瀉進我的房間,暖暖的橘黃色的光驅走我的恐懼,黑夜中那些可怕的念頭都無處可藏,被那柔和又溫暖的燈光撕裂帶走,連軀體都沒留下,橘黃色占據了我的房間,里面不再是一片壓抑和沉悶,而是溫暖和安全。我在那光的保護下睡著了。它總是像個忠誠的侍衛那樣站在我身前,保護著我,鼓勵著我,也教會了我許多,于是,我開始學著和燈做朋友,學著做一個像燈那樣,默默而又踏實的人。
那盞路燈一直亮在我的心里,那橘黃色的光包圍著我,保護著我,教我做一個燈光般的人。
點評
小作者重點進行了兩次心理描寫。一次是自己走夜路時,因路黑而非常害怕,用“發了瘋的藤蔓”比喻自己當時害怕的程度;一次是獨自在臥室里睡覺時,因漆黑靜謐而非常害怕,連“手指不經意與床單摩擦的聲音,都讓我背后嚇出冷汗”。細膩逼真,突出了“害怕”。是什么驅除了“我”內心的“害怕”?是那道橘黃色的燈光。在作文結尾,小作者又進一步寫橘黃色的光“教我做一個燈光般的人”,升華了主旨。
(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