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師傅看著窗外,緩緩地說:“我很小就沒父親,20歲那年母親得了偏癱,腰部以下都不能活動。我四處求醫問藥,最后這個城市的一個老中醫告訴我,如果讓母親能堅持做按摩治療,就有1%的康復可能,于是我就帶著母親來到了這里。我在這家公司找了一份活干,那時條件沒有現在好,我比你們辛苦多了。在這里拿到第一筆薪水那天,我買了好多母親喜歡吃的食品帶回家,當我遞上給她削好的蘋果時,她拉住我的手說:‘和媽媽說實話,你到底做什么工作?你不要累壞自己啊!我說:‘我在辦公室工作啊,很輕松的。母親生氣地說:‘孩子,你的手這么黑而且指甲里全是黑糊糊的機油,你干的活肯定又臟又累,你騙不了媽媽的。一時間我不知道怎樣回答母親,便借故給她洗衣服從屋子里逃了出來。等我洗好衣服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我的手是那么白,頓時我就有了主意。第二天干完修車的活后,我便剪短、銼平了自己的指甲,然后又把同事的工作服洗了才回家,因為洗的衣服越多手越白。回家后,我告訴母親,我重新找了一份坐辦公室的工作。母親檢查我的手后笑了。為了拿到相對多一些的薪水給母親治病,我一直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干到現在。”
(節選自叢中笑《當愛成為習慣》,題目為編者加)
素材解讀
是的,什么都逃不出母親的眼睛,母親的觀察力是細致入微的。
寫作時,我們不妨從小處著手,選擇能表現母親對我們觀察入微的小事體現母愛。例如:在你慌亂地離去時,母親提醒你鞋帶開了或者紐扣系錯了。例如:你和母親雖久未見面,母親也能從你打電話的聲音里聽出你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