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立+鄭巖+周笑宇
動畫場景中亭子的造型看似外觀小巧,在中國傳統建筑中針對這種小巧的造型一個通用的詞語是“簡陋”,“簡陋”并非褒義,只是給予了一種感情化的形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動畫場景中的亭子與自然最親近,讓畫面更加美觀,由于它獨有的這種特性,往往包含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與文人思潮,更能讓現代人挖掘與學習。
亭子在動畫場景的作用
“亭子”在動畫場景中的應用比較多,在動畫場景內園林小品建筑同樣也比較廣泛,而中國園林具有獨特觀賞性,由于中國幾千年的變化,園林變得越來越有韻味和品相。同時在動畫場景中更加如此,在國內的動畫場景中表現室內外,室內有小景、盆栽等,室外有花園、假山、涼亭。在動畫場景中能夠表現出“亭子”的畫面,不僅僅是為了讓人停留至此休息,往往“亭子”都是設立在一處風景最佳處,其特點是通風性好、景色宜人,并且是中國人座談聊天的最佳之處,同時能夠引出故事的整體線索,不缺乏自然。雖然看似不起眼的“亭子”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把亭子去掉,則很難把握故事情節發展變化。
在水墨動畫場景中,一部傳統動畫“山水情”,講述一位老琴師在回家的路上病倒了,在荒野中遇到了漁家少年,老琴師在漁家少年幫助下逐漸康復,老琴師為了感謝漁家少年的幫助把琴技授給漁家少年,并在走時把琴送給漁家少年,在離開的山邊出現整部作品唯一的茅草涼亭,此涼亭出現正好是整個場景居中偏上的位置,雖然僅僅顯示出半幅畫面,但這半幅畫面,不僅給畫面添加一處景觀,并且給水墨場景帶來一種深遠的距離感。其次涼亭在畫面中構成三角構圖,使其畫面不缺少內容。其材質方面不像現代混凝土、金屬、石材,而由簡單茅草搭建而成,從此能看出地域時代風格與不同的特色。
由于場景中角色的變化,使得場景也變得多元化。而在動畫場景中亭子也是具備同樣重要的情節變化,雖然亭子沒有情感,但是亭子確實促使角色情感化,是主觀意志的催化劑,引起整部動畫高潮點,是重要線索發源地。亭子本身造型為四邊形、六邊形,古代以實木與茅草為主,現在以石頭與水泥為主,紅漆琉璃瓦片,整體形態與色彩都會給角色帶來更多情感表達。亭子的造型在動畫場景畫面中占有的空間,從大到小,從遠到近的畫“風云訣”是通過小說改編的一部動作武俠動畫片,整部動畫色彩凝重,畫面設計合理。在“風云訣”動畫片中所體現的幾百張不同的原創動畫場景分割出來,每一場景都不會服從原有的造型,而是利用在動畫場景設計時,所產生的細節畫面與環境變化的影響,在動畫場景中亭子的情節線索所產生的積極創作的畫面給動畫一種情景交融的影像畫面,然而這種畫面所帶來的情感會更加具有畫面效果。這部動畫從一開始出現一個破亂的亭子,以石頭為主,通過角色的視覺,從上到下的表現,亭子本身的顏色已經被整個畫面的感覺感染成灰色,使得畫面更加緊張,亭子里面角色的交談變得更加具有緊張感,通過這種空間視覺畫面,給人們強弱對比,畫面增幅的作用。
亭子在動畫場景的色彩應用
亭子的顏色樣式并不多,在現實中一般以木色系為主,所在動畫場景表現出來的有淺咖啡色、栗殼色、雪松色作為輔助性的顏色給畫面填充效果,在動畫場景的顏色給人們深而不重之感,其中亭子在與其他庭院綠化搭配上非常得當。現實中木質涼亭在室外露天,由于過多與陽光接觸一般多用于靚麗的顏色,而在動畫場景中卻具有眾多色彩表現,給人們一種凝重的感覺。通過周圍所反映出的色彩與陽光、季節相融洽,讓角色包圍在這種場景的氛圍中,不僅僅讓角色在心理上產生動態,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一定的畫面沖擊力。在動畫場景設計中設計亭子的色彩將成為要素,其中的情感與含義是通過畫面劇情表現出來的。讓畫面具備鮮明對比的畫面效果,這樣才能使得劇情更加有情感化的反應和心理變化,從而使得觀眾對待動畫作品的關注上也產生差異性,進而給觀眾帶來遐思。因此才能反映出主題特色,隨著場景的變化亭子也同樣產生變化,本身具備的顏色在現實中所表現出來的放到動畫中卻顯示出另一種畫面風格,在色彩變化中,表現出動畫整體風格,亭子是動畫中最具備傳統風格的一部分,雖然不具備什么特色,但是最不令人關注的事物往往是整個故事的關鍵,傳統建筑風格的亭子在場景中隨著光、周圍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永遠不缺失亭子本身的色彩風格和給人們帶來的感受。很多動畫場景在變化,而亭子變化并不大,其一應為本身亭子色彩就很鮮明,其二人們更多關注亭子在場景中起到的作用和能帶來什么樣的效果。
作者簡介:
蔡華立(1966-),男,吉林人,文學學士學位,東北電力大學教師,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研究;
鄭 巖(1991-),男,吉林長春人,東北電力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周笑宇(1993-),女,遼寧大連人,本科,研究方向:動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