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暖[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北京 100089]
⊙李玉麟[河北望都中學, 河北 保定 072450]
華連卡的“哈哈哈”——別里科夫“閃戀”速死探因
⊙李 暖
[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北京 100089]
⊙李玉麟
[河北望都中學, 河北 保定 072450]
契訶夫《套中人》中別里科夫的結局曾令好多讀者大惑不解:為何華連卡“哈哈”一笑便結束了別里科夫的戀愛,且令其迅即死亡?本文從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社會、時代等角度,剖析了別里科夫“閃戀”速死的原因。別里科夫陰郁孤僻,保守頑固,而華連卡活潑開朗,開放激進。華連卡是新潮人物,別里科夫卻與新生力量格格不入,對變革十分恐懼,對時代絕望至極,故而他的戀愛如電光石火,轉瞬即逝,人生也隨之走到了盡頭。
別里科夫 華連卡 閃戀速死 原因
別里科夫到柯瓦連科家去進“忠告”,卻被柯瓦連科抓住衣領,使勁一推,滾下樓梯。恰在此時,華連卡回來了,她“忍不住縱聲大笑,笑聲在整個房子里響著:‘哈哈哈!’這響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結束了一切事情:結束了預想中的婚事,結束了別里科夫的人間生活。……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從桌子上撤去華連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從此再也沒起過床”。
因為戀人縱聲大笑而結束戀愛,甚至丟掉了性命,這太匪夷所思了吧。多少讀者讀到這里,大惑不解。特別是尚未涉世的中學生,一個個都像魯迅筆下的柔石那樣,“驚疑地睜圓了近視的眼睛,抗議道,‘會這樣的么?——不至于此罷?……’”
誠然,乍見如此結局,許多人會感到出乎意料,可是,掩卷深思,卻又覺得理有固然,勢所必至。
眾所周知,別里科夫是保守、頑固勢力的代表,害怕任何變革,極力維護現行秩序。“每逢經過當局批準,城里開了一個戲劇俱樂部,或者閱覽室,或者茶館,他總要搖搖頭,低聲說:‘當然,行是行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別里科夫是當局的維護者和爪牙,就連當局批準的增添閱覽室、茶館之類的微末之事都難以接受,這充分表明,他比保守的當局還要保守、頑固,他容不得世界上有一星半點的“變革”。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一文中說:“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變革之難,不只是在中國,俄國也是如此。魯迅的這一番痛惜,契訶夫早就慨嘆過了。變革之所以如此艱難,就是因為有一大批別里科夫式的頑固守舊分子。
別里科夫“不用女仆,因為怕人家說他壞話”。照理說,這類人是不會談戀愛的。一個連女仆都不用的人,怎么可能到愛河之濱漫步徜徉呢?可是,不知華連卡的歌聲觸動了他哪根神經,一時間,他竟然被華連卡迷住了,而且向華連卡獻殷勤。“他挨著她坐下,露出甜甜蜜蜜的笑容,說:‘小俄羅斯語言的柔和跟清脆叫人聯想到古希臘語言。’”別里科夫是希臘語教師,華連卡用小俄羅斯語言唱歌,他竟然聯想到他所教的古希臘語言,簡直是子期遇到了伯牙。再加上校長太太、訓育主任太太等的慫恿,別里科夫“昏了頭,決定真該結婚了”。
如果他永遠“昏”下去,也許就能丟掉雨傘,鉆出套子,但他很快“清醒”過來了,他開始估量結婚后的義務和責任。他說:“人先得估量一下將來的義務和責任,免得日后鬧出什么亂子。這件事弄得我煩死了,現在我通宵睡不著覺。老實說,我害怕:她和她哥哥有一種古怪的思想方法……她的性子又很野。結婚倒不要緊,說不定就要惹出麻煩來了。”
的確,華連卡不是淑女。她不是看到藝術家“總是微微臉紅”的任尼雅,不是面對步步走近的戀人而“臉色煞白”“退到墻壁和立柜中間角落里”的瑪紐霞,不是步態膽怯、答語嬌羞、聲音溫柔、微笑文靜的瑪拉尼雅,更不是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譽為“俄國婦女的圣像”的達吉雅娜。達吉雅娜“憂郁、沉默,像只林中的小鹿,怕見生人,她在自己爹媽的身邊,仿佛領來的養女一般”,而且從小就“厭煩響亮的歡笑,和輕浮、喧囂的打鬧”。華連卡全不這樣。恰恰相反,她活潑,熱烈,開朗,開放。“老是唱小俄羅斯的歌,老是笑,她動不動就發出響亮的笑聲:‘哈哈哈!’”在校長的命名日宴會上,“她兩手叉著腰,走來走去,笑啊唱的,跳跳蹦蹦”。在別里科夫來訪時,“她對他唱《風在吹》,或者用她那黑眼睛呆呆地瞧著他,再不就忽然揚聲大笑:‘哈哈哈!’”她確實不夠文靜,不夠安分,不懂得矜持,不懂得含羞,性子太“野”,“野”得竟然敢騎著自行車去郊游。
女子騎自行車,現在當然不算什么,可是,在19世紀的俄國,在達吉雅娜、任尼雅式的淑女受尊重、被敬仰的時代,特別是在別里科夫眼里,卻是大逆不道的出格丑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陶麗,出身于莫斯科的貴族世家,是堂堂的公爵小姐,丈夫在莫斯科官廳里擔任體面的官職,亦是上流社會的人物,可是,她看到安娜騎馬,卻感到驚訝,覺得有點“不成體統”,因為“在陶麗心目中,女人騎馬是同年少輕浮、賣弄風情分不開的”。陶麗雖然屬于傳統女子,但并不是很保守,她看到女人騎馬尚且感到“不成體統”,何況極端守舊的頑固分子呢?同安娜騎馬一樣,華連卡騎自行車也是“不成體統”之事,是“輕浮、賣弄風情”的表現,何況她還是個小姐,是個女教師,更是難以令人容忍。因此,別里科夫看到華連卡騎自行車,一下子“呆住了”“嚇壞了”“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連學校組織的郊游活動都無法參加了。
由華連卡騎自行車,我們不由得聯想到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中巧珍刷牙那一幕。刷牙,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可是劉巧珍刷牙,“村里傳得風一股雨一股的”。有的說:“劉立本的二女子能翹得上天呀!好好個娃娃,怎突然學成了這個樣子?”有的說:“衛生衛生,老母豬不講衛生,一肚子下十幾個胖豬娃哩。”豈止是說說,還有人圍觀。“這些人稀奇地議論著,聲音嗡嗡響成一片。幾個拾糞的老頭在她面前蹲下來,像觀察一頭生病的牛犢一樣,指著她的嘴巴各抒己見。”巧珍刷牙,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尚且不見容于保守的村民,何況一百多年前,華連卡以小姐和女教師的身份騎自行車,連“同事參加祈禱式去遲了”都“悶悶不樂”的別里科夫,能不感到“太可怕”嗎?
在巧珍的父親劉立本眼里,巧珍刷牙是“羞先人”“不要臉”,在別里科夫眼里,華連卡騎自行車,是“不成體統”,這令他“眼前就變得一片漆黑”,且預言這不會有好下場。女子騎自行車,在別里科夫看來,是驚天動地的大變革。即便當局允許,他也難以接受,何況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何況騎自行車的是自己的未婚妻。兼以去進忠告,被無禮逐出,被推到樓下,兼以華連卡看到自己摔倒的窘相,縱聲大笑,“野”性十足。這樣的戀愛若不及早結束,日后一定會鬧出更大的亂子。所以,別里科夫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從桌子上撤去華連卡的照片。
別里科夫守舊、頑固,華連卡卻激進、開放。梭羅說:“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許只是因為他聽到的拍子不一樣。”華連卡的拍子,別里科夫怎么聽都感到刺耳。裝在套子里的人,怎么能和動輒“哈哈哈”而且敢騎自行車的女子相挽相攜,共浴愛河呢?因此,別里科夫的羅曼史只能是小令短章,不可能卷帙浩繁。
數學的作業不可能只是選擇題和填空題,而大部分題目都是簡答題。但是現在的各類網絡教學平臺只能實現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及時判分,對于簡答題還需要教師在后臺進行逐個批改,這也是數學教師不愿意在教學中使用網教平臺的原因之一。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相信網絡教學平臺對于簡答題的及時判分技術將會很快實現。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第五部第二十八章中說:“現在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而別里科夫又不可能像伏倫斯基那樣,“不知不覺成為一切進步事物的擁護者”。對變革的恐懼,對時代的膽怯,使他不得不制造出各種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起初,對于“刺激他,驚嚇他”的現實生活,他還可以鉆進套子,進行躲避,可是,不幸鬼迷心竅,做了“戀愛中的人”,“外界”成了“內界”,如果再結了婚,即便放下帳子,“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也無法躲避令他憎惡的現實了。起初,全城的人都怕別里科夫。“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可自從來了柯瓦連科華連卡兄妹,世界變了。柯瓦連科竟敢稱他為“猶大”,詛咒他遭瘟,還給他起外號叫作“蜘蛛”,甚至叫他滾出家門,甚至將他推到樓下;而華連卡看到自己滾下樓的滑稽臉相,竟然“忍不住縱聲大笑,笑聲在整個房子里響著:‘哈哈哈!’”濟慈說:“氣餒是絕望之母。”丹麥哲學家吉爾凱高爾說:“絕望是走向死亡的疾病。”柯瓦連科叫別里科夫滾出家門時,別里科夫已經氣餒,“心慌意亂,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臉上帶著恐怖的神情”,等到被柯瓦連科推下樓梯,聽到華連卡哈哈大笑,他對于戀愛和婚姻便完全絕望了,進而對于人生也徹底絕望了。
與華連卡思想性格的格格不入,與新生力量的水火不容,兼以對變革的恐懼、對時代的絕望,是別里科夫“閃戀”速死的關鍵原因。在別里科夫心目中,華連卡的“哈哈哈”代表的是野性,是叛逆,是變革,是“亂子”的禍胎,較之廚房里“不祥的嘆息聲”,更令他戰戰兢兢。華連卡的“哈哈哈”,猶如歷史車輪的轟鳴,震碎了別里科夫的心膽,震坍了他的腐朽人生。“這響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結束了一切事情:結束了預想中的婚事,結束了別里科夫的人間生活。”
本該如此!活該如此!
《套中人》的結局,乍看出乎意料之外,細品卻在情理之中。
① 契訶夫短篇小說《帶閣樓的房子》中的女主人公。
② 契訶夫短篇小說《文學教師》里的女主人公。
③ 屠格涅夫長篇小說《貴族之家》中的人物。
④ 普希金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女主人公。
⑤⑥ [俄]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版,第76頁,第78頁。
[1] [俄]契訶夫.契訶夫小說選[M].汝龍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2]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3][俄]屠格涅夫.貴族之家[M].麗尼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5.
[4][俄]普希金.普希金選集(第五卷)[M].智量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5][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草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6]路遙.路遙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7]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五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 者:李 暖,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李玉麟,河北望都中學語文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