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和 張曉穎
黨群一條心 攜手共建“四好村”
李懷和 張曉穎
來到自貢市沿灘區黃市鎮水井溝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江南風格的房屋,白墻青瓦,四周綠樹成蔭。村辦公點黨群服務中心配套齊全,文化廣場前的水塘里魚群爭食嬉戲,一片生機盎然。
“去年,這里還是一條夾皮溝,田土不辟、莊稼不長,才一年的時間,就大變樣。”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余建華笑呵呵地說,春節前,他們一家搬進了新房,領到了土地流轉金和入股分紅,甩掉了貧困帽子,過了一個“紅火年”。
如今,水井溝村正全力實現脫貧奔康與安居樂業,努力建設成為“四好村”。
“我們村目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3戶544人,要實現脫貧致富,好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水井溝村黨支部書記詹倫君介紹說,去年水井溝村抓住換屆契機,創新“三步法”配強脫貧奔康“班子”,通過“公開報名+筆試+面試”選拔后備干部,采取“個別談話+民意測驗+全額定向民主推薦”進行全面測評,采取“兩推一選”,選好“領頭雁”建強村“兩委”班子。
吸納兩名90后年輕后備干部加入村“兩委”,同時實現“人才回鄉、感情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改變“年齡老化、能力弱化、激情退化”現象。并建立健全崗位目標責任、民主決策、輪換坐班等10余項制度,規范村“兩委”班子運行。
焱平農業有限公司是水井溝村引進的龍頭企業,村支部組建黨員服務隊,提供“保姆式”服務,短短8個月時間,流轉土地200畝,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年出欄1萬頭生豬,配套無公害蔬菜種植、健康水產養殖的綜合性扶貧產業園。
“我在這里喂豬,一個月有兩三千元工資,又入了股,一年總收入大概有3萬元。”貧困戶鄧德權說。
除此之外,村支部通過引進業主和培育本地大戶等方式培育大戶示范園5個,目前已種植蔬菜瓜果500余畝。
為培育自主創業產業園,詹倫君還以個人名義借款2萬元,帶頭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伙發展蔬菜種植30畝、水產養殖20畝,目前已實現收益近3萬元。如今,全村走出了一條多元化脫貧增收的路子。
“現在全村的黨員干部都是一條心,引進業主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就地務工,就地增加收入,拓寬脫貧渠道。”詹倫君介紹說,村黨支部通過創新黨建引領產業扶貧、引領金融扶貧、引領社會扶貧三大機制,探索推廣“貧困戶優先用工合作模式”,組織有務工意向的貧困戶參加各類培訓。目前,已有60名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年人均增收4000元。
水井溝村創新建立“政府投資折股、貧困群眾分紅”等機制,帶動村里43戶貧困戶每年在800元保底基礎上按股分紅。創新采取“四方合作”機制,貧困戶通過專合社將扶貧小額貸款集中入股公司經營,實現保底分紅。目前,共有43戶貧困戶參與合作貸款223.2萬元,每戶年均增收2300元以上。
同時,按照“企業捐一點、政府補一點、群眾投一點”思路,借力“萬企幫萬村”行動,爭取到企業捐資90余萬,改造進村道路8公里,破解交通瓶頸。
“現在農家大院搞得好,污染少,生活環境非常好。”村民鄒祥春說。
去年,水井溝村已達到市級脫貧標準,并圍繞建設“四好村”打造潔美農家和文化院壩,改善鄉風民俗,引導群眾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村主任黃學智指著“脫貧作戰圖”介紹說:“圍繞‘四好村’建設,我們規劃了田鋪新型農家大院、貧困戶自主創業園和幸福大院,爭取在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
“一個班子要形成凝聚力、戰斗力,黨支部要起到堡壘作用,這樣才能使群眾脫貧致富,把水井溝村真正建設成為‘四好村’。”詹倫君信心滿滿。 (責編:余娜)
(作者單位:自貢市沿灘區黃市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