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憑借著顛覆式創新特點,區塊鏈引起了政產學研用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讓業界更好了解區塊鏈政策、技術創新和行業發展,11月7日,以“聚勢 鏈新 促發展”為主題的中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此次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主辦,北京太一云科技有限公司、中電新一代(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協辦,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朱皖、清華大學教授尹浩、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大數據中心總經理蔡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北京太一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迪等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做主旨報告,共同探討區塊鏈未來發展。會上,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家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
朱皖首先對此次大會致辭,她表示:“中國電子學會是我國信息行業重要組織,區塊鏈專委會成立為產學研用協同推進搭建橋梁、為我國區塊鏈產業有重要意義和積極推進作用。希望專委會成立以后積極發揮高端智囊的作用,全面推進各項工作,推動實現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合作共贏。第一深入研究和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第二加強區塊鏈創新應用核心技術能力建設;第三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論壇會上,尹浩在主題為“未來信息技術設施”的演講中表示,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是重構網絡體系結構的技術,是對互聯網科技底層邏輯的創新,是構建信息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當前,我們面臨著數據主權失控、身份驗證等挑戰,從歷史經驗來看,解耦數據與應用、打破數據壟斷是一個重要環節。區塊鏈可以在以下三個場景中使用,分別是數據主權保障、隱私保護和可信共享。最后,尹浩提出,未來信息基礎設施是規則主宰網絡的時代。
蔡棟以“AB2C—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打造新商業的基石”為主題發表演講,他提到,萬達業態中海量的業務場景,比如金融資產交易、文化眾籌、供應鏈金融、交易后清結算等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和云計算等技術。
楊東在主題為“區塊金融應用與監管科技(RegTech)、監管沙箱”的演講中表示,區塊鏈在征信、保險、股權領域、P2P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他還提出,區塊鏈風險治理思路要創新,監管者一方面要鼓勵創新以保持市場的活力,為經濟提供的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謹慎對待創新的不確定性,防范預測系統性風險,這要求監管者主動提升對信息的了解認知,提升監管效率,要改變傳統的監管手段,減少事前監管,以防止過高的準入門檻鉗制市場創新的活力,轉向事中事后監管的動態監管,實現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秩序穩定的平衡。
鄧迪以“區塊鏈合規”為主題,對區塊鏈未來的合規發展進行了展望。他認為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一是全球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可以采用監管沙盒、全球性行業協會、合規鏈的方式;二是限制非法資金流動,包括場外交易監管等;三是區塊鏈企業需要各級監管部門的積極反饋和正面引導;最后是區分記賬單位、訪問許可與用于非法集資和炒作的虛擬貨幣,建立一個合規的區塊鏈資產交易流程。
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多位副主任/委員,包括清華大學教授邢春曉、山東大學教授徐秋亮、華為VP首席區塊鏈科學家黃連金、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朱巖、Qtum量子鏈CEO帥初、點亮資本合伙人郭峰、上海邊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曹恒、星云鏈CTO鐘馥百、雷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沈陶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員偶瑞軍等也發表了主題演講,為區塊鏈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