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劍英 (松桃苗族自治縣文物局 554100)
簡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意義
龍劍英 (松桃苗族自治縣文物局 554100)
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后,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是一項旨在全面掌握我國文物資源、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建設文化遺產強國的國家工程,也是對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資源的調查,意義深遠。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縣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為例,簡析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重要意義。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意義
自2013年啟動以來, 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在國家、省普查辦的統一安排部署和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縣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圓滿結束。根據省普查辦《關于做好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驗收工作的通知》(黔文物普查發〔2016〕6號)精神和要求,全縣共發放國有單位可移動文物情況調查表96張,調查表回收96張,普查區域內單位96家,其中:行政機關58個,事業單位31個,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1個。普查有文物收藏的單位4個,做到了國有單位調查全覆蓋,覆蓋率100%。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統計顯示全縣有文物的單位有4個,其中按單位類型統計,陳列館1個,圖書館1個,其他單位2個。完成可移動文物信息采集錄入495件(套),并通過評審,驗收結論均為合格。
我國歷史悠久,在歷史進程中沉淀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給我們遺留下了形式多樣、文化底蘊厚重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是國家的重要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有價值的文物作為歷史的產物,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用實物見證了中華文明。
(一)摸清家底,掌握文物資源
文物普查不僅是一次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各收藏單位藏品管理的大檢查和大清理。通過普查,全縣文博和非文博單位均對藏品進行了清理、編號、建帳。摸底調查階段反饋有文物的收藏單位共4家,即:松桃苗族自治縣文物局、歐百川故居陳列館、縣民宗局和縣圖書館。將普查的620件可疑文物進行建檔登記,并請市、縣兩級文物專家進行鑒定,對其中495件有一定文物價值的可移動文物進行錄入。普查統一的信息采集規范及登錄平臺,使館藏文物收藏實現了信息化,為今后文物藏品管理、保護、修復及研究提供了全面、真實、準確的信息資料,做好鋪墊。
(二)增強國家軟實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隨之人民群眾精神文明意識逐漸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文物作為歷史的產物,不光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更是一個地域的歷史發展進程的實物見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職責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為適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精神文明社會的需要,文化公共服務機構充當主力軍,充分發揮其職能,博物館則首當其沖。例如,我縣的歐百川故居陳列館、苗族文化陳列館等免費工作開展以來,文化遺產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歐百川故居陳列館是銅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松桃苗族自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縣廉政教育基地、縣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文化公共服務機構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及學生學習歷史和文化知識、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接受審美教育與文明洗禮的生動實踐課堂。而文物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所在;博物館是陳列展覽、收藏保護文物的場所。博物館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其自身價值和時代背景,從這些文物呈現出的文化中,做進一步研究探索,就可以了解這件文物所在的時代所呈現出的文化內涵,了解這個時代廣大民眾的生活狀況,及其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因此,每一件文物不僅僅是一件文物這么純粹,每件文物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文物只有陳列在博物館的展廳里,讓廣大觀眾進行欣賞才能夠展現出它的價值。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下中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歷史遺存,是人類文明在傳承中積淀的精華,是民族和國家記憶的實證,是民族和國家身份的名片,也是民族和國家特色的彰顯。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有:民國瓷板肖像畫(歐百川畫像)、清晚期苗繡帳檐、清中期木雕儺面、清晚期雙面木雕屯軍圓形印版、民國松桃縣民眾課本、建國初期松桃縣農業稅通知單、清晚期地契(楊老晚賣地地契)、道光楊芳著《平平錄》印刷版、楊芳字畫等文物無不是一張張記載著松桃歷史的名片,是松桃民族記憶的實物見證。
(三)履行法律責任,加強文物的保護管理
文物事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在迅速發展,許多單位及個人開始注重文物收集,已經發展為國有文物收藏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然而,非文博國有單位大多未依法對所藏文物登記備案,將文物與一般物品混雜存放,不分類管理,致使大量文物無帳可循,文物安全存在極大隱患,甚至流失。保護文物是社會發展必然的一個選擇,文物作為貫徹并嚴格執行《文物法》的重要主體,要做好依法保護文物的工作,是保障《文物法》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條件。由于文物的珍貴性與不可再生性加大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難度。要加強文物保護措施和力度提供全面政策依據,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體系。讓文物世代傳承,歷史文明無限延伸。
[1]《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手冊》,國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辦公室編,文物出版社,2014.01.
[2]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2012.10.
[3]《貴州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2013.7.25.
龍劍英(1984- ),女,苗族,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本科學歷,松桃苗族自治縣文物局助理館員,主要從事研究方向:文物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