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曉龐 (廣東美術館 510105)
淺析印象派與抽象派的關系
涂曉龐 (廣東美術館 510105)
在西方藝術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古典、現代、后現代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的思潮和藝術流派。古典的藝術流派有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等;現代派的有印象主義、納比畫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后現代的有波普藝術、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觀念藝術等。在這些藝術流派中,印象派與抽象派的關系怎樣呢?探討這個問題對加深對印象派和抽象派的理解,對揭示藝術發展的規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象派;抽象派;關聯
歐洲革命運動的發展,推動文化思想的變革,一批原創藝術家開始探索藝術新的發展。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時期、人文背景下,印象派與抽象派應時而生。它們的名稱有些相似性,都有一個共同的“象”字,說明它們有某些共同的聯系和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它們之前的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進行否定。19世紀后期,印象派于法國正式產生,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流派,在對繪畫色彩的創新上充分運用了光色原理,逐漸擺脫傳統繪畫的限制,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產生了一定的沖擊。而抽象派在人類思想寶庫和藝術叢林中獨辟蹊徑,在反對傳統繪畫語言和審美方式中脫胎而出,使繪畫形式發生根本性變化,并演變成一種新的藝術流派。二是在形成初期,都遭受人們的抵制。不論印象派還是抽象派,它們在形成的初期都遭受人們的質疑和反對,在艱難的斗爭中,逐步得到世人的接受和贊賞。三是在形成的過程中,都受到它們之前的藝術思潮和流派的影響。印象派是寫實繪畫(具象繪畫)的優秀代表,它的出現是寫實繪畫史上的高峰,在這發展的歷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寫實主義等思潮和流派的影響,特別是傳承了法國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在創作中不再受傳統題材的束縛,擺脫了宗教、神話及歷史題材,在繪畫程式上也不再沿用傳統的講故事形式。藝術家們不再局限在畫室內,逐漸走進鄉村、原野、街頭,注重對自然事物的真實感受,對自然景色實地觀察,對色彩冷暖變化進行充分把握,并尋求色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手法看上去隨意,但卻將繪畫對象的內涵、神韻準確掌握,將變幻萬千的光色效果展現在畫布上,使其成為永恒的圖像。這種寫生方式及繪畫風格正是印象派繪畫的重要創舉,同時也可以說是對繪畫的一場革命。而抽象派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印象主義、納比畫派、野獸派等思潮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印象派與其之前的流派相比也是相對抽象的。抽象派繼承了印象派革新的精神和創作理念,以直覺和想象力為創作的出發點,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學性、描繪性的表現手法,僅將造形和色彩加以綜合、組織在畫面上。四是理解作品的方法相同。不論印象派還是抽象派,它們在創作中都離不開點線面的元素,通過對點線面的組織、變化反映作者的思想、理念。作者的經歷不同,其思想觀念對作品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在欣賞、理解印象派和抽象派的作品時要了解作者的經歷。五是對西方藝術史產生巨大影響。經過發展,印象派后來成為歐洲美術運動的主流,它推動了以后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洲、亞洲、美洲等國的畫家都產生深刻的影響。而抽象派經過發展,成為西方繼文藝復興、印象派之后的又一次藝術革命,對之后藝術的發展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印象派與抽象派在西方繪畫史上是兩個不同的藝術流派,它們在產生的時間、主題、表現形式、代表人物等方面都不同。一是產生的時間不同。相對于抽象派,印象派出現時間較早。印象派于19世紀60至90年代在法國興起,其鼎盛時期為19世紀70-80年代,其影響深遠,并在法國取得最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后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而抽象派產生于二十世紀。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后,由抽象觀念所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成為該時期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得到廣泛流行與傳播。二是繪畫題材上的差異。印象派的繪畫題材多為生活瑣事與直接見聞,一般描繪的是現實人物與自然景觀,以客觀物象的某一場景或片段作為構圖內容,以此實現了創作與寫生的統一與結合。例如,印象派德加的作品《芭蕾舞女》雖仍有傳統繪畫的因素在里面,但強調舞女身體的動態和瞬間的變化;勞特累克的作品以描繪那些抓住并準確表現巴黎蒙巴特爾地區豪放不羈的藝術家們的生活特點的表演藝人而著稱。而抽象派則更加把反映的主題擴張到了不可視的領域。純精神腦海中的形象也可以是它反映的對象,往往沒有繪畫主題,無邏輯故事和理性詮釋,或不表達思想或不傳遞個人情緒,通常以無題、1號、2號系列等文字來充當作品標題。三是繪畫的風格和表現形式不同。印象派受現代科學的影響頗深,特別在光學的啟發下,推崇一切色彩均產生于光,并按照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譜對顏色進行重新調配。因光并非固定不變的,在光的千變萬化下,捕捉光在一瞬間的照耀是對自然界奧妙的揭示。所以,印象派繪畫對光的研究與表現較為重視,主張繪畫應走出室內,在陽光的照射作用下,從眼睛所觀察到的現場畫面進行直感作畫,以此展現色彩在光的照射下所發生的變化。印象派在對繪畫陰影的處理方法上,沖破了以往傳統繪畫的方法,不再采用黑色,而改用青色、紫色等具有一定亮度的顏色。另外,印象派不再采用傳統繪畫的線與面,而改用點,以此實現對光的描繪,這是傳統繪畫所無法實現的。客觀地說,它純粹是一種由點、色彩、線條、塊面和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這種抽象繪畫呈現出來的純粹形色,有類似于音樂之處。音樂本來是一種聽覺藝術,但是,在抽象派中卻可以通過畫面呈現出來。早期的抽象藝術還借助形,但后來發展成為圖形藝術和符號,這種抽象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在工業革命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并取得重大成果,在工業和廣告設計等領域都體現出來。如:在當代的廣告設計中主要是通過符號來體現一種形態,來歸納、傳達一種記憶,來宣傳某種品牌。四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不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印象派美術運動的影響遍及各國,直到今天,其作品仍是人類的藝術珍寶。抽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樹》等。五是發展趨勢不同。印象派發展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后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畢沙羅則介于兩者之間。而抽象派發展為幾何抽象和抒情抽象。前者以塞尚的理論為出發點,其代表為蒙德里安。后者以高更的藝術理念為出發點,其代表為康定斯基。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既可以看到藝術流派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又可以發現藝術流派發展的規律性,不論是哪個藝術流派,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通過繼承、改造、創新而發展來的。
[1]李李.印象派繪畫藝術風格探析[J].大舞臺,2014(09):25-26.
[2]魯敏.印象派繪畫色彩及其啟示淺析[J].大舞臺,2013(01):102-103.
[3]李平,周衛平.印象派繪畫的色彩魅力芻議[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