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婧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10000)
大學新校園環境設計研究
周曉婧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410000)
大學新校園景觀設計是我們對新型校園景觀設計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校園環境則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對師生的健康的品質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園景觀設計中不僅僅只注重解決功能問題,更重要的是為給予學生在大學里的歸屬感,存在感。在設計中體現一種人性的關懷。本文從分析當今大學新校園景觀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且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對大學新校園景觀設計進行新的思考。
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功能;人文
近十年來,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數和在校人數有了巨大的增長。隨著人數大量增加,我國大學大多數加大了校園的建設力度。2001年全國在建,規劃,已建的新校園就有50多個,大學新校園的建設進入空前繁榮的時期。但這樣的建設雖然極大的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條件的滯后局面,滿足了大學的高速發展。卻難以體現校園環境的品質,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一,太注重形象,單純求大氣。許多學校借著建設新校區想把學校一味的做到恢弘大氣,不考慮自己學校和當地政府的實際情況,沒有對學校各方面的發展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學校空間中出現大片的荒地,得不到合理利用,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第二,缺少規劃上的創新。大學校園的規劃還是停留以前的傳統功能分區,只能滿足師生的活動的基本需求。規劃者沒有考慮到擴建新校區后,高校的辦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校園規模的變大,應該使得校園中具有的功能也相應增加。但大多校園在規劃設計中往往停留在平面上,缺少真正的意義的聚集場所,所以相應的功能也并不具備。第三,道路和交通系統的相對落后。
道路交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園內部的環境質量。傳統的校園中車行少,在規劃設計時常常以直線的道路網來分割校園,人車同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車輛大量的增加,校園與社會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校園中有車輛已經是很正常的事,甚至還有公交車經過,交通情況就變得相對復雜,所以現在高校的交通和道路系統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進,在道路規劃階段做出適當的限制和引領,不然對校園環境將是一個污染,噪聲,不安全等不好的因素。第四,校園內景觀設計單調。在大學新校園的景觀設計中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情況,每個校園沒有自己的特色與亮點,設計缺乏新意,校園建筑與景觀的聯系也顯得生硬不融洽。
這也是大學新校園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之一。
1.可持續發展綠色校園
校園應該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當代校園規劃應適應“低密度,高容量,發展立體化”的發展方向。在環境景觀設計上盡量從生態的角度著手,回歸自然、回歸大地,盡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環境,種植有生態效益的植物,獲得經濟景觀與生態的多重效益。校園生態景觀設計中,應尊重自然,學習自然。所以在改造或改建某些設施的同時要考慮它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與協調。一個綠色自然的校園環境更有利于緩解師生的心情疲勞,釋放工作還有學習的壓力。通過景觀的改造能達到人們心情愉悅、輕松的效果。
2.智能科技現代化校園
隨著科技的進步,校園景觀設計也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現狀,通過使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大大提升校園環境與教學質量。智能技術可以考慮應用在宿舍教學樓辦公樓的室內和室外空間環境中,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的手段來提高師生的辦事效率,方便師生的日常與學習生活。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化體系,通過數字化來實現師生資料的存檔,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資料及教學視頻、圖書也可以通過資源的共享的方式實現,學生老師可以隨時在手機或者互聯網上參看學習。近兩年互聯網加時代的到來,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互聯網時代下的衍生產物在校園中起到了極大的便利。這時在環境設計中,我們就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比如設計更多的單車停靠空間、雨傘放置點等。
3.人性化服務型校園
大學新校園的建設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人,所以在設計上我們要以人為本,創造環境,尊重人,了解人,關注人。所以我們首要工作是了解現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的核心內容。在設計中要更重視日常生活的活動規律,重視特定空間的使用功能,重視設計細節中的人的尺度。新校園景觀設計中我們要注重創造更多的戶外學習交流的空間,它是人性化設計的重要體現。年輕人喜歡聚在一起,或是學習討論,或是聊天聚會。這時就需要不同的空間來滿足不同的人群。開放的草坪往往是聊天休息的最佳場所。又如一些水景,走廊,橋梁,庭院,廊架總是吸引一些兩兩成群的同學,因為這樣的位置空間自我封閉,避免視覺噪聲。在考慮創造私密空間的同時也要考慮校園的安全性,所以隔斷墻要設計的半開敞這樣方便交流和資源共享,并與外部空間的互動。照明的設計也格外重要,創造氣氛的同時,能保證校園的安全減少犯罪。
4.文化型特色校園
校園景觀的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外部景觀的改造,同時也要注重精神層面的改造,在提升硬件條件的同時,還要增強軟實力。所以在做設計時,也要考慮到校園文化的體現。所以一方面是考慮本校的校訓、校風、校紀、學校傳承的精神歷史如何在新的校園景觀中體現出來,另一方面是在視覺形象方面,比如比如校牌、校徽、校服等如何更好的展現學校的特色與文化。只有把校園文化以及每個學校的特色精神體現在設計中,才能更好的熏陶學生的情操、啟迪同學的靈感、激發同學的智慧,美化心靈也更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素質。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師生的同時,也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校園景觀。
綜上所述,對于大學新校園的景觀設計,我們要有新的要求不能停留在過去。新校園應該從生態、科技、人文等方面考慮滿足師生們的新的需求。我們要積極創造一個更加活力、開放、綠色、現代、人性的大學新校園,讓師生在更能找到歸屬感、存在感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1]丘建發. 研究型大學的協同創新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李穎. 大學新校園景觀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07.
[3]徐庚陽. 大學新校園景觀的人文性設計[J].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4):65-69.
[4]滿紅,孫王琦. 大學新校園景觀的特色設計[J]. 房材與應用,2004(03):13-14.
周曉婧(1991- ),女,漢族,籍貫:湖南湘潭,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設計學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