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英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文化館 517400)
淺談紫金花朝戲的傳承發展
陳桂英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文化館 517400)
紫金花朝戲流行于粵中東部客家地區有一百多年歷史,是起源于祭祀神朝(樂舞)而逐步發展而成的地方戲,是國內稀有劇種?;ǔ瘧蛉脒x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紫金縣從動態和靜態方面開展保護。由于紫金縣地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許多保護項目仍面臨困難。
花朝戲;傳承發展
建國后,紫金縣成立花朝戲藝術研究小組,1980年,花朝戲《賣雜貨》、《梁山伯與祝英臺》、《冰娘慘史》、《告親夫》由香港海燕唱片公司錄制磁帶在國內外發行。1984年,花朝戲《鐵公雞新傳》參加省文藝匯演。1992年,花朝戲劇團參加文化部在泉州市舉行的“天下第一團”優秀劇團展演。1993年花朝戲收入《中國戲曲志?廣東卷》,1996年收入《中國戲曲集成?廣東卷》。2007年,花朝戲《賣雜貨》參加全國小戲小品大賽獲優秀獎。至2016年,記錄整理花朝戲傳統劇目50多個,音樂曲牌100多個,上演傳統劇目l0多個,編撰出版《花朝戲》資料本。2013年、2016年分別舉辦花朝戲展演,吸引了一批新老觀眾。
花朝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紫金縣政府逐年增加財政投入,落實花朝戲保護與傳承發展計劃。經過十多年努力,花朝戲的保護與傳承完成了如下三方面工作。
(一)開展花朝戲資料普查,建立花朝戲檔案
紫金縣為收集整理花朝戲資料,聘請老專家、老藝人收集花朝戲歷史資料,以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形式進行整理,建立檔案。出版《花朝戲》、《花朝戲音樂集成》等書籍和一批音像制品。
(二)培養發現花朝戲人才,培養花朝戲新人
為了扎實推進花朝戲傳承發展,紫金縣加大發現培養人才的力度,2009年,確定花朝戲第三代傳人鐘石金,他將掌握的花朝戲知識和技藝傳授給花朝戲新人。
(三)建立花朝戲推廣基地,傳承發展花朝戲
紫金縣為建立起花朝戲傳承發展基地,在升車、士貴、鷓鴣、龍窩、慎田、禮坑、炮子、上車等建立8個花朝戲生態保護村。為推進保護工作,編制花朝戲鄉土教材,在縣城小學開設興趣班。2012年5月,花朝戲劇團保留演出功能轉制為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到學校、鄉村免費演出,開設假期培訓班,培養青少年對花朝戲的興趣,培育后繼人才。
花朝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紫金縣政府、縣花朝劇團等單位、團體對花朝戲進行資源普查、資料整理和創新研究取得一些成就。創作、移植劇目有《棋路》、《蠻牛賠禮》、《雙花緣》等10多個。其中,上述3個戲在廣東省第五屆群眾戲曲花會和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分別獲銀獎和特別獎。但,在當前現代媒體等沖擊下,花朝戲傳承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不足,花朝戲傳承發展后勁不足
紫金縣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劇團)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投入、演出收入、社會團體(人員)捐助等。雖然資金來源渠道較多,但來源數額小。主要是:營利性演出場次和觀眾減少收入下降,社會團體(人員)捐助的數額小,由于紫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政府資金投入不足,許多傳承發展項目都難于實施。
(二)人才不足,花朝戲演職人員年齡老化
由于受資金等影響,花朝戲劇團演職人員年齡偏大。傳承人鐘石金曾說:如今是“三四十歲的演員,五六十歲的觀眾,七八十歲的編劇”。由于主角演員的年齡偏高,年輕演員表演基礎又不扎實,諸如特色表演的礱勾腳、丁字步、穿心手等仍未能全面傳承,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三)創新不足,花朝戲演出減少觀眾流失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花朝戲劇團每年演出300~400場。近來來,由于編導等人才缺乏,花朝戲創新不足。演出只能在一些廟會慶典,或者是一些部門的公益性演出,或者是排演劇目參加上級戲劇賽事。由于演出減少致使觀眾成幾何級數流失。雖然流失的是不大了解花朝戲的年輕觀眾,然而,這批人才是傳承發展的生力軍。
近年,紫金出臺《紫金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這是花朝戲傳承發展好時期。最近,國家頒布了“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花朝戲應該融入宣傳、弘揚、傳承發展優秀客家文化的載體,也是花朝戲創新發展,拉回觀眾的好時機。
(一)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多方籌集花朝戲傳承發展資金
花朝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紫金縣政府不斷增加資金投入,不斷爭取社會各界資金投入有一定的基礎。當前,國家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花朝戲應該爭取社會各界資金投入,開拓的新項目,選拔培養人才,開展花朝戲優秀劇目評選,制作花朝戲優秀劇目的動漫等,爭取上級和社會各界資金投入。紫金縣從今年起每年安排30萬元,設立文藝精品創作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形式獎勵文藝精品創作。深港花朝戲聯誼會也成立“花朝戲基金會”,為花朝戲傳承發展籌集資金。
(二)以選拔人才為核心,發揮花朝戲傳承發展基地的功能
為加大花朝戲傳承創新發展的力度,2014年,紫金縣將花朝戲劇團改制為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同時保留花朝戲劇團原有業務。近年來,招收了一批年輕的演職人員,并送他們到上級培訓機構短期培訓,以提高編劇、導演、演員等人才的業務水平。目前,紫金縣落實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紫金縣計劃培養宣傳文化優秀人才20名,培訓各類文化人才800名。最近,國家頒布了“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紫金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以自身業務骨干培訓基層文化站工作人員,從而實現縣、鎮、村各級都有傳承發展花朝戲的專業人才。并對8個花朝戲生態保護村加強指導,繼續在縣城小學推廣花朝戲興趣班、編制花朝戲鄉土教材、挖掘創新現代戲、定期送戲下鄉等,把紫金縣打造成花朝戲傳承發展基地。
(三)引進社會力量加盟,扎實擴大花朝戲創新發展的空間
紫金縣為拓展花朝戲傳承發展空間,繼續實行政府主導模式,爭取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個人支持花朝戲傳承發展,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推行人才與創新兩手抓,在推進人才選拔培養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劇目創新。一是研究花朝戲文化特性,特別是體現在語言和音樂方面的許多貼近生活、詼諧幽默的客家俗語、俚語,達到傳承花朝戲以民間小調為唱腔的地域文化印痕;二是加強花朝戲創新理論研究,創作具有本地區域文化特性的戲劇本,同時,適當引入優秀劇種元素實現創新;三是從整體性出發,著重對花朝戲觀眾進行深層次、多方位研究與考察,研究觀眾的欣賞點和欣賞心理變化,以實現科學有效地指導花朝戲傳承發展。
[1]紫金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紫金縣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1095-1099.
[2]紫金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花朝戲.中國文化出版社,2008年10月.
陳桂英(1977.2- ),女,學歷:大專,職稱:2006年獲藝術專業三級演員資格,2016年獲群文專業助理館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