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安徽師范大學 241000)
少兒社會音樂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王麗娜 (安徽師范大學 241000)
隨著家長對孩子的審美教育開始逐漸重視,社會音樂培訓的不斷普及,并日益繁榮。筆者在培訓機構,通過自身教學以及和家長溝通中,發現社會音樂培訓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認為教育部門、培訓機構、教師和家庭的有效配合是規范少兒社會音樂培訓的有效途徑。
少兒:音樂培訓;培訓機構;音樂教育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對孩子藝術類學習的投入。在音樂方面,全國各地許多培訓機構也在興起,各類比賽、考級盛行,社會音樂教育蓬勃發展。所謂的社會音樂教育主要是學校以外的文藝單位、團體或個人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各類學校為社會所提供的音樂教學方面的服務,也屬于社會音樂教育范疇。1兒童期的孩子,音樂才能和智力水平快速發展,到了青少年時期,思維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從兒童期到青少年期是學習音樂的黃金時期,不少家長也選擇在這一時期給孩子加入相應的音樂培訓課程,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教育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配合完成的,音樂培訓也是一種教育,不僅教會孩子相應的音樂知識和實踐技能,更是審美觀的養成。而由于近幾年,比賽和考級的盛行,一些培訓機構和家長開始把目光轉向了賽場和考場。考級的中跳級的情況頻繁出現,為了考級,花費大量時間在考級曲目上的現象屢見不鮮。參加考級的學生,年齡段也越來越低,比賽場上,曲目難度逐漸提高。而實際上不少學生的真實水平并非如此,身體機能并未達到相應的要求,對作品的理解也并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
1.從培訓機構的角度
目前存在的培訓機構層出不窮,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施配備不一。教師構成基本上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在職教師兼職教學,第二類是培訓機構全職教師教學,第三類是高校學生兼職教學。這三類教師有不同的特征:在職教師會有相應的從業資格,綜合素質較強,教學基本功扎實;培訓機構全職教師通常在自己所教的專業領域比較有經驗,對相應的教材了解較多;高校學生兼職教師通常跟學生溝通較好,并且有高校作為依托,能夠及時接觸到最新的專業知識。
2.從家長的角度
家長給孩子學習音樂,一方面為了培養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擁有一技之長,但其中也不乏因為從眾心理而讓孩子學習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家長也有不同的態度:一部分家長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遇到問題共同探討;一部分家長會給孩子請陪練老師,讓陪練老師指導孩子日常的音樂學習;還有一部分家長是將孩子的上課和平時的練習交由孩子自行完成。對于考級和比賽,家長的態度基本上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積極型的,只要有比賽和考級,一定參加;第二類是選擇型的,一年參加一到兩次就可以了;第三類是不喜歡參加任何活動的,這一類比較少見,一般多出現在畢業班的學生或者是剛進行啟蒙學習的學生。
3.從社會的角度
目前檢驗孩子音樂學習成果的兩個主要方式就是比賽和考級。比賽的組織單位有很多,不同的比賽獎項設置也是不同的。考級單位更是數不勝數,各類考級都有相應配套教材以及規定曲目。近幾年各類考級不僅要考察技能,還要考察音樂素養,其中包括音樂知識、視唱能力和音樂聽力測試,對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由于現在培訓機構較多,社會對于各大培訓機構的監督還不到位。例如對培訓機構教師資格的審查,在一些中小城市還沒有實行,培訓機構的辦學設施也沒有一個標準,這也導致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一個培訓機構時,顯得有些迷茫。
1.科學制定相應的教學過程
(1)以知識學習為基礎,帶動技能的提高
在最初學習音樂的時候我們通常需要先學習識譜,并進行相應的節奏練習,在識譜和基本的節奏練習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彈奏練習。這就像我們最初學習寫字一樣,先了解不同的筆畫,然后認識漢字,再進行書寫。接下來,在學習各類音樂符號的基礎上,進行技能練習,例如通過了解跳音記號后進行跳音的練習。
(2)在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審美能力
隨著學生的學習,對音樂作品有一定的理性的認知后,可以適當進行感性的引導,例如在《鋼琴基礎教程2》這本教程中,有一首《北風吹》,是根據舞劇《白毛女》改編的,引子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借鑒京劇中板鼓的節奏型,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的形式進行處理。中部的節奏規整,旋律起伏不大,速度較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的情景。
2.培訓機構完善本機構教學設施及隊伍
培訓機構在招聘教師時一方面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技能,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應當具備一定的教學功底。另外,應聘的教師應當具有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教學用的樂器,應當保證一定的質量,例如定期對鋼琴進行調律,及時更換老舊的樂器。培訓機構應當定期給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成果,對教師的教學采取相應的監督措施,保證教學質量。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包括參加比賽和考級。
3.教育部門給予相應的監督
教育部門應對相關培訓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督,定期對培訓機構的師資情況進行了解,檢查教師是否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高校學生校外兼職教學的,應當檢查其相關學生證件。另外,還應檢查相關機構的教學設施配備是否完善。
4.學生和家長莫忘初心
學生和家長最初對于學習音樂通常是為了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也有部分家長是為了讓孩子今后以此為專業,但無論出發點是什么,都應以專業的態度來對待。音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將每一個知識點都學扎實,每一個技巧都盡可能地掌握,遇到新的作品,不僅要完成譜面上的要求,更應當深層次地去發掘其中的文化和審美內涵。
對于比賽和考級,適當地參加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為了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舞臺感,更重要的是比賽和考級是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檢測手段。比賽和考級不僅能督促學生練習,考級過程中,考官會給予的評語,能夠幫助學生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但無論如何,比賽和考級不能作為目的,還是需要基礎的練習和相應知識的學習。
少兒社會音樂培訓也是音樂教育的一部分。作為教師,應當不斷更新個人的知識體系,了解最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培訓機構應當對本機構的教學制定相應的計劃;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根據孩子的不同特征和家庭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教育主管部門則應當對各個機構實施監督;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則應當努力學習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少兒社會音樂培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加以完善,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的審美情趣、知識技能都有所提高。
注釋:
1.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10頁.
[1]曹理.《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2]桂平.《我國社會音樂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大眾文藝》,2011(16)
[3]魯梅.《關于社會音樂培訓機構發展的思考》.《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06).
王麗娜(1992- ),女,回族,安徽蕪湖人,安徽師范大學在讀藝術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