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磊 (上海戲劇學院 附屬戲曲學校 201102)
關于以教學為中心的研究
——當前社會藝術教育的發展之路
郭 磊 (上海戲劇學院 附屬戲曲學校 201102)
初涉教海,我豪情滿懷,擁有著夢幻般的美好憧憬。每一個學生都是那樣可愛!每一個學生都是天才!我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我要把全部的愛獻給學生!這是我執著的信念。熾熱的心準備著,愿為學生而付出一切!
然而,教育卻是復雜的。由于缺乏經驗,紛繁復雜的教育問題、個性鮮明的教育對象常令我束手無策。一次次地幻想,又一次次地破滅。我失望了,熾熱的心漸漸“涼”了。“我已付出一片愛心,但毫無起色!”自此,我覺得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教育方法也應該順應發展,總結當下學生的心理變化,激發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自覺自愿的去學習去練習自己的專業。
首先,在文化教育方面,提高大眾化時代的高等教育質,必須適應三個新的變化:
與精英化高等教育時代的學生相比,大眾化時代的學生,并沒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上大學只是這個時代的大學生進入社會的跳板,這對于我們中專院校也是個重要的研究話題。中專時期乃是學生的叛逆期,很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逆反心理尤為嚴重,既要重視學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做法校正,還要保證對學生文化及專業的成績的質量。所以,如果老師沒有好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幾乎為零。
在計劃經濟時代,教學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應以教為主。而現在的各類評價體系對教師科研的要求大大高于教學的要求,對教師的管理束縛太多,這也無形中造成了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以及教育的約束。加上受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師對教學的精力投入不足。這也是一個很不好的惡性循環,有些教職員工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的,尤其在上海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都市里,必然會造成部分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大打折扣。拋開金錢的理念,“大鍋飯”的現象還是存在的,沒有了優勝劣汰,也就沒有了工作的競爭。提高教師以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勢在必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以及探討的問題。
老師不再是教室里的“王”,應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力求為每一位學生創造獲得成功的條件,而學生越是覺得他們是自主的,是受尊重的,就越能激發其個人成就感。現在很多學生有“怪”想法和“奇異”作品,如果一味地干涉或以教師為中心改變學生、“塑造”學生,把大量的設計技術簡單地傳授給學生,那么鼓勵個性藝術就是一句空話。在專業教育放面,我們應該改革創新,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各種潛能。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從內心愿意學、肯學,主動研究而不是去用教師嚴厲管教去震懾學生。再教學內容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教學的捷徑。
在我們專業性質的藝術院校對藝術的培養,不同于普通學校的音樂課藝術課。普通學校對學生藝術的培養只是使學生認識藝術了解藝術,而我們則是從基礎開始,培養藝術的人才,而這些人才今后是要為藝術做出貢獻的。像奧運一樣,打破記錄再創新高,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藝術,就算傳統的藝術也隨著時代的變化有著不同的表現手法。中國當今的藝術教學的弊病,就是缺乏一套對藝術教學獨具特色的方法。現在的方法過于傳統,不利于當今社會青少年的資質開發。其實每位學生的資質都是很好的,只不過每個人有不同的潛力,這個潛力是應該靠我們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激發出來的。其中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1.客觀的社會因素
學習戲曲的學生從小受苦練功,就是為了以后在舞臺上博得那一刻的喝彩。戲曲在現在的社會并不是文化娛樂的主流。這有社會原因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社會發展太快,戲曲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還有就是我們自身的原因,社會對戲曲人的沖擊太大,使演員不能把所有精力投身到戲曲事業上來,所以眼前的演員水平在下降,藝術道路在退步,一些老觀眾覺得戲曲已經沒有早年間那么精彩了,這樣也流失的大量的觀眾。學習戲曲的學生覺得對自己的未來不抱有太大希望。錯了,為什么我們京劇兩百多年還沒有滅亡?還是有那么多上流社會的人喜歡?因為戲曲尤其是京劇在中國根基太根深蒂固了,只要我們藝術院校能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自己業務上來,我們戲曲事業可以再創輝煌還是要靠新一代的戲曲演員。
2.創造性思維中的啟發
創造性思維”是“逆向思維”“開心思維”“直覺思維”……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這一點在我們戲曲行業里是很多見的,大家知道的“四大名旦”如果他們一直居于傳統模式沒有創造性理念,當今社會的京劇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流派紛呈,恰恰相反,從四大名旦的時代到現在現在,也有快一百年的時間了,為什么當今的京劇沒有那么多新的流派呈現呢?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就像一塊“橡皮泥”老師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了,但是一塊“橡皮泥”只是一個人捏,是不是大大的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呢?捏來捏去就是那么幾個形狀,沒有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反而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社會在快速發展,可我們呢?還應再一味的墨守成規嗎?作為戲曲教師,為了學生,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學習更多老師的長處,把所學到的東西融為一身,創造出新的流派。不要把他們變成雜技團里的“猛虎”,學生就像一只小鳥,我們要給他足夠的飛翔的空間,讓他更廣闊的去了解知識。
3.對學生的鼓勵因素
作為老師,首先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勵,讓每個同學帶有信心去學。為了給許多學生減少面臨威脅自身個性的學習方式時產生的感情方面的障礙,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應提供允許有適當的空隙已成為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抒發己見,允許他們無所顧忌地進行盡情表現,讓他們感到這并不是被迫的要求,而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興趣也隨之產生。隨后老師應給以公平的評價或建議性的反饋意見,從而加強他的安全感與成功感。其實搞藝術和做生意差不多,投資商一單生意做成了掙了錢,他會用這比錢做更大的生意,不僅總結了經驗、增強了信心,而且還獲得了利潤。我們也是如此,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沒有人的鼓勵沒人贊賞,這勢必會嚴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失去了信心,反之,給予適當的鼓勵,加以不足的評價,老師的鼓勵就等于學生掙到得“利潤”,即樹立學生的自信,還讓學生嘗到了藝術的“甜頭兒”何樂而不為呢?
提高教學質量,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研究,在授課技巧、課程內容選擇方面適應變化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提高討論問題的能力,討論和考慮問題不能跟著感覺走,要有理論思考、戰略思維的能力,提高實踐探索能力,要立足于將工作做得更好開展實踐探索,要善于總結規律,以免陷入無休止的討論而無法形成統一認識。
《試論美術習得中“興趣”因素的激發》華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郭磊,出生年月:1986.01.08,男,籍貫:天津,職稱:初級,研究方向:戲曲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單位:上海戲劇學院 附屬戲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