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晗 (華中師范大學 420079)
日本動漫音樂對中學生聽覺持續性影響
喻 晗 (華中師范大學 420079)
筆者從中學生對日漫的喜好現狀入手,以日本動漫音樂對中學生聽覺的持續性影響這一嶄新視角為切入進行比較研究,探討日漫音樂對青少年的音樂教育導向,以促進我國音樂教育方法的更新。
日本;動漫;音樂;聽覺持續性
隨著日本動漫火熱全球,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狂熱的動漫迷。同時日本動漫所附帶的日漫音樂也對青少年的聽覺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所以筆者從中學生對日漫的喜好現狀入手,以日本動漫音樂對中學生聽覺的持續性影響這一嶄新視角為切入進行研究,探討日漫音樂對青少年的音樂教育導向,以促進我國音樂教育方法的更新。
音樂作為一種聲波作用于人的耳朵并由于人自身機能和外部種種干涉使之本體對音樂的聽覺持續性產生了影響。從短期看來是一種聽覺的注意力持續性而從長期分析則是聽覺記憶力的持久性,為了使兩者相區別,讓讀者更能清晰的理解其的影響性,以下將分為注意持續和記憶持久性兩個方面進行觀察試驗并展開綜合性探討。
聽覺感官具有適應與疲勞期。聽覺適應具有選擇性,即僅對作用于耳的那一頻率的聲音發生適應,對其他未作用的聲音并不產生適應現象。 如果聲音較長時間(如數小時)連續作用,引起聽覺感受性的顯著降低,便稱作聽覺疲勞,聽覺的適應與疲勞便直接影響到了聽覺的注意持久性。而人對不同的音樂他的聽覺適應期和疲勞期有所不同。
為了使研究結果更為準確,本人對某校高一學生進行了聽覺注意持續性的觀察實驗,實驗對抽取的300個中學生進行持續不斷地無動畫的音樂播放,選擇的音樂為普通的音樂教材欣賞樂,實驗中發現當音樂播放到1分鐘左右大部分學生安靜下來并有意認真欣賞,當音樂播放到5分鐘時10%的學生出現了走神現象并隨著播放的時間長度的增加,學生的走神情況也呈持續上升趨勢。實驗接下來又對同樣的學生群體進行了同樣的測試,只不過這次把教材音樂換成了日本動漫音樂,結果出現了有趣的變化,試驗中當音樂播放到20秒左右,不少聽過的學生安靜下來進行了欣賞并對沒聽過的學生進行了講解,這種現象是播放教材音樂時沒有發生的,這樣大大帶動了大部分學生很快進入了欣賞狀態,當音樂播放到5分鐘時學生中只有5%出現走神,播放到20分鐘左右班級的走神情況相對于普通音樂實驗時情況大大好轉,八成的學生仍在認真欣賞,播放中如果出現了熟悉的動漫音樂還會調動新一批的關注程度。這個實驗結果看來作為音樂,動漫音樂對中學生的聽覺注意持續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是人腦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記憶分聽覺記憶,而音樂記憶又是聽覺記憶的重要分支,時常進行音樂記憶訓練也有利于人整體記憶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音樂教育中加入一定的音樂記憶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更準確的了解中學生的聽覺記憶基本能力和訓練提升的寬度和廣度,本人某中學的學生進行時長兩周的聽覺記憶持久性的觀察實驗。選材同樣是普通教材音樂和日本動漫音樂,只不過選擇的音樂為大部分學生以往沒有聽過的。首先在第一周的音樂課上教師對這些音樂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包括背景、情節、情感等等,觀察學生反映,發現講解中學生對日本動漫音樂更為有興趣,并出現了提問,主動發言,抒發己見等師生積極互動現象。在第二周音樂課上,教師播放上節課所講的音樂并發下測試卷讓學生根據播放順序來選擇出正確的音樂作品名稱,結果發現學生在日本動漫音樂的記憶上遠高出普通教材音樂30%,也證實了日本動漫音樂在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記憶影響效果不容小覷。
對于以上兩項影響結果,筆者也相應的探討了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內因。由于選擇的研究對象為12—17歲中學生,根據我國兒童心理發展過程六個階段的劃分,是處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這個期間段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和迎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想象豐富并富有創造性,對那些夢幻的事物有濃厚的愛好。日本的動漫產業中所包含的夢幻元素符合了青少年的口味,博得了他們的喜愛。同時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進入“叛逆期”。動感的,融入電子元素的搖滾感音樂一反傳統的古典式音樂,也反映了他們想尋求自我個性的特點,所以熱血的日本動漫不但在劇情上符合這類孩子的口味,在音樂的制作方面也迎合孩子們的心理使孩子對其產生的印象更為深刻。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積極研究某種事物的傾向,是大腦皮層興奮性增高的結果,由于大腦皮層有著較高的興奮性,因而對于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應就比較強而迅速。于是,人們從事有興趣的活動會比較積極,效果也就比較好。由于動漫音樂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在進行動漫音樂學習時,大部分學生的反應是積極的,這就加強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也加固了記憶持久性。
2.外因。日本動漫音樂獨特的風格特征:從旋律方面,日本動漫音樂的旋律大部分融合多個國家的音樂風格元素并采用了流行音樂的寫作方式,旋律簡單且動聽。從配器方面來講,大多的日本動漫音樂使用的是電子音樂和后期制作所完成的,這就可以制作出很多樂器所無法發出的聲音(比如說刀劍的聲音,魔法的聲音),這對青少年來講未嘗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大大加深的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電子音樂也迎合的時代的發展,更容易被現代中學生所接受。
而另一個外部原因也就是市場的傳播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環境影響。21世紀信息化帶動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的日本動漫引入中國,媒體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傳播,幾乎所有的播放軟件都具有動漫這一專欄,所以對于中學生來講看一部日本動漫實在是太輕松,而與日本動漫相綁定的日本動漫音樂,就這樣也隨之傳播。并且音樂的傳播比圖片的傳播更為容易,就像你可以拒絕不看電視,但你無法拒絕不聽電視傳出的聲音,所以只要周圍有同學在看日本動漫,你都不自覺的傾聽了動漫的音樂。所以在實驗中當播放到似曾相識的旋律時,會迅速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調動他們思考記憶的積極性。
綜合以上兩個觀察實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動漫音樂相對于普通教材型音樂來說,它更有利于中學生聽覺持續性的提升。無論是聽覺注意力持續性還是聽覺記憶持久性,在以日本動漫音樂為對象時都有明顯的提高。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努力的去挖掘其中的寶貴資源,積極促進音樂教育體系的更新,以完善音樂教學機制為目的,共同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1]高珊.淺談音樂藝術的聽覺與視覺元素,文藝生活,2011(2).
[2]葉耀.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高校動畫音樂教學,時代經貿,2007.
[3]楊治良.漫談人類記憶的研究,心理科學,2011(1).
[4]曾凌鷹.興趣發展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基礎教育研究,1999(4).
喻晗,女,1993年生于湖北十堰,漢族,現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音樂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