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珊珊 (昆明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65009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依據與中國夢的思考
孫珊珊 (昆明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650093)
中國特色社會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推進發展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是解決我國現實問題唯一途徑,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相關理論的敘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中國夢的一般關系的描述、對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障礙闡述以及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為筑中國夢提供助力四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依據與中國夢做出思考,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信心。
中國道路自信;理論依據;中國發展的思考
(一)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道路是指為達到目標而采用的途徑,亦或說是事物發生、變化的途徑,它作用是為了解決路徑選擇的問題。自信是指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是一種積極性,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它是指有采用某種手段或方法解決問題的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指對過去的發展道路上所取得成果進行充分的肯定,它主要包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這30多年里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方面所取的成就和成功的經驗,并且還包括我國黨中央領導集體在探索發展道路上所做的重要貢獻,主要包含的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的中國夢。其次是指對我國未來的發展道路滿懷信心。在這里主要因為人民群眾對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堅定地信念,我們在歷史的背景下,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致使我們在過去30多年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探索創新新的道路,并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不斷前進。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是指在繼續堅定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堅定黨領導集體對人民的領導,清晰認知黨帶領人民探索和發展的道路,并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滿懷信心,對國家的未來滿懷憧憬。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深遠意義
1.更加有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以及有利于人民群眾毫不動搖的走中國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如今,資本主義發展速度之迅猛,國家間的政治之緊張的這樣的雙重夾擊背景下,中國選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績是引人注目,讓世界人民為之震撼。致此,我們必須毫不猶豫的、堅定不移的繼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讓其隨著時代的進步給予它更加豐富、創新的內容,讓世界看到中國道路的力量與巨大的潛力。
2.有助于鼓舞全黨全國的斗志。目前我國正在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關頭,步入加速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歷史階段,國內外的挑戰眾多,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便成為最大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只有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前進,通過繼續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調動人民的智慧與積極性,鼓舞全黨全國的斗志,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有助于中國夢的實現?!爸袊鴫簟笔侵腥A民族全體人民共同的夙愿,是人民歷代不斷追求的夢想,它凝結著全體人民的期望,關乎著中國未來的命運方向。如今我們能如此有底氣的提出這個目標,便是因為我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且獲得了令全世界為只驚嘆的成績。盡管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會遇到更多的荊棘險阻,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滿懷信心,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依據
道路自信最主要的就是來自于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集黨領導集體智慧為一體的發展道路。它包括鄧小平理論,該理論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 怎樣建設黨”,科學發展觀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以及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新的理論成果,十八大中國夢回答了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基本問題的科學的理論。這些理論通過實踐的檢驗表明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是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創新的,符合我國初級階段這一國情的指導理論。通過科學的、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必然會使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充足的信心。
(一)唯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實現中國夢是一脈相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是實現中國夢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道路自信為中國夢指明前進的方向,中國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載體,為道路自信提供前進的動力與能量。這二者相生相伴,有機統一。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與中國夢擁有者共同目標并且目標方向一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目標便是在立足于我國實際國情下,把我國建設成富強與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夢的目標則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二者目標趨于一致。當今政治、經濟與文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越接社會主義近現代化國家的發展目標,便越接近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
(一)在主體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所面臨的障礙
數獨的規則很簡單,顧名思義——數獨中每個數字只能出現一次。數獨盤面是個九宮,每一宮又分為9個小格。在這81格中給出一定的已知數字和解題條件,利用邏輯和推理,在其他的空格上填入1~9的數字,使1~9每個數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宮中都只出現一次,每一個粗線宮內的數字均含1~9,不重復。
1.“道路”形象模糊,人們的認識不足。當人們在對現狀沒有充分的認知前,是不會產生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如此,人們,對“道路”相關含義、意義、政策沒有充分的認知,致使人民便不會對“道路”產生自信,從而影響團結、發展。甚至會造成不安定的影響。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發展道路,由此可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豐富的、不斷在更新的。這就造成人民群眾對目前中國道路的相關內容缺乏了解,認識不夠全面,以及從政府的角度由于中國道路包含實現的目標、發展的方法等內容,致使無論從政府的角度或是人民群眾自身都很難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象,造成的結構必然是人民群眾對“道路”形象模糊,這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對“道路自信”的信心。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理論缺乏大眾化,缺乏將其晦澀的言語轉化成人民群眾通俗易懂的話語。再加上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民群眾很難深刻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相關理論。因此中國的道路在人民面前有些觸不可及,這讓中國道路大眾化的形象塑造受到了阻礙,這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在宣傳上存在的問題。
2. 西方意識形態滲透。這里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貿易往來不斷加深帶動了思想、文化以及價值觀念的相互傳播。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等發達國家不斷利用他們的商品、技術等來輸出他們的意識形態,企圖以意識形態控制地方人民的思想,而中國正是他們虎視眈眈的對象。另一方面,網絡具有匿名性、自由性、無地區界限的特點,這為西方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使的傳播手段更加豐富,更加隱蔽,致使西方意識形態的傳播更加潛移默化,讓人難以察覺。據統計“至今為止,我國網民數量已達到6.88 億。”其中,10—29 歲的網民數量占總人數的 51.3%。因此,可看出網絡對意識形態安全的影響非常大,這對意識形態安全是嚴峻的考驗。
(二)在客體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所面臨的障礙
1.動搖人民群眾道路自信心的社會問題。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是否成功,參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可以比較直觀的展現出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上,目前社會還存在一些繼續解決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活。一部分人為了分裂黨和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心,會把當今社會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同西方國家相比,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受到影響。例如,近些年來,貪污受賄現象以及濫用職權現象較為嚴重,少數的黨員干部在行事作風方面存在不良問題,有失國家和黨員的聲譽,破壞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和干部群體之間的關系。而一些工作人員在國家政府的機關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肩負一些合法職權,為人民服務才是他們的責任,本應履行相應的義務,但有些工作人員抱有僥幸近水樓臺的心理,為了自身利益,出賣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逾越職權而影響了國家和社會的形象和聲譽。中國人民群眾也對黨員干部失去信任,對國家政府的反腐工作產生質疑,因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心受到嚴重的影響。
再如;再者城鄉差距大,貧富差距大。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上的成績讓世界為之驚嘆。但在此快速發展的 “列車上”,城市人口和沿海地區的人民搭上了這班列車,享受到了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成果,生活水平提高,而農村地區的人民生活相對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甚至被邊緣化。隨著我國的工業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地區差距便越來越大,發展越來越不平衡,從而造成城鄉差距大,貧富差距大。一直以來,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都是當前社會最受人矚目,也是黨和國家最關心的問題,黨和國家一直給予高度重視。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的問題會直接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信心,差距越大,發展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決心隨之受到阻礙。
2.西方對中國實施西化和分化戰略。中國是一個維護和平發展,統一民族團結,積極和國際中其他國家友好交往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中一直推崇互惠互利,和平共處的交往原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中國躋身于世界前列,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和擁護。但有部分西方敵對勢力,要破壞中國的發展模式,打亂中國內部的穩定,在國際中肆意宣揚中國威脅論,挑撥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動搖了民心,影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自信。
正如:美國先后與地區間簽訂各種協議,例如,TPP(簡稱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等,美國通過加強與亞洲各國的政治軍事合作來遏制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發展,從而想試圖挑撥中國和其他周邊國家之間的往來關系,這種分化戰略體現在了中國發展的很多方面,分布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當中,從而影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進程。
(一)堅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經濟建設與發展是國家的首要問題,十八大指出當今我國仍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是發展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這政治、文化、外交、民生等眾多方面的問題,以此便可以看出經濟在我國發展的道路上的地位之重要。鄧小平曾說過,我們國家的發展不可以離開經濟建設,離開經濟建設我們便會失去物質基礎,這嚴重阻礙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由此可見,經濟建設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命運,所以我們必須毫不動搖的、堅定不移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加強“四個全面”戰略的貫徹落實,攻克現實難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解決城鄉問題和貧富差距問題的措施,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一步。這便需要立足我國實際的國情,統籌城鄉,積極推進城市反哺農村政策,工業反撲農業政策,加快農村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業規模生產,加快土地流轉等方式,與此同時,積極開展精準扶貧的政策,來推動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從而縮小城鄉差距,減緩貧富差距的比值。
目前我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以及大力提倡自主創新就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加強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我國經濟問題的關鍵步驟。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保駕護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增強信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先后提出了“三嚴三實”以及反腐倡廉的理論,加強黨員自身的自律以及黨內和人民群眾對黨的監督。由此可見,加強全面從嚴治黨,解決腐敗、濫用職權問題,保證了國家權力行使的透明度,保證政府權力在陽光下健康運行。
(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升文化軟實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實質與核心,面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嚴重影響了我國的意識形態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因此我們必須認清現狀、提高警惕,知曉這其中所帶來的危害,主動才去積極的應對措施,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這便顯得由為迫切。下面需要注意兩點,第一,要重視教育在建立社會主義核心觀中的基礎作用。主動引導學生有序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特別注重青少年網民的價值觀教育,通過網絡的媒介的優勢來對其群體有序的引導,從而使青少年學生形成有規律的價值觀。第二,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例如,積極發展民間組織的力量與政府一起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極的向國外推廣,使我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軟實力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四)注重道路理論大眾化的轉化來強化自信
人民群眾是道路自信的主體,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因此,讓廣大人民群體了解、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最廣泛的道路自信是非常的重要。但是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邏輯嚴謹、內容豐富多樣、內涵深刻,致使中國道路理論難以讓廣泛的人民群眾所領會,難以深入到底層人民的心中。因此,推進道路理論大眾化是目前急需要解覺得問題。首先,注重話語方式的轉換,使用人民群眾信服的日常生活語言、通俗易懂的言語方式來詮釋中國道路的理論,避免信息傳授者和人民群眾之間存在著“兩張皮”的尷尬境地。并且運用舉例、比喻等手法使理論內容更生動,更活潑。其次,加強理論的宣傳,在這里我們不僅要注重宣傳的力度,更注重宣傳的效果。注重通過改變載體和方法來提升道路理論宣傳效果。一方面我們不能將理論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分子,例如政府工作人員、理論工作者、大學生、研究生等狹小的圈子,而應把傳播的渠道擴大到社區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另一方面,是理論應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充分利用媒體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支持,使宣傳效果大大提升。例如:建立相關的微信、微博傳播平臺,制作令人民群眾通俗易懂得學習視頻,建立相關政策學習網站等。
在當今改革開放的攻堅期,人們為實現中國夢的強烈呼喚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搞建設,為減少深化改革的阻力出一份力,為實現中國夢填一份力。如今,中國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的首要目標,是十大大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繁榮與富強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個人與國家之間共同發展的正確道路,因此,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道路自信,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1]李先帥.“新常態”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孟虹宇.淺析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J].世紀橋,2017(2).
[3]梁宇.試論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理論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13,26(8):161-163.
[4]郭鑫,崔英杰,趙金元.試論道路自信與中國夢的統一性[J].當代經濟,2016(2):4-5.
[5]許克斌,葛萬鵬,高倩楠.論道路自信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學理論,2016(10):21-22.
[6]馬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學理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16.
[7]高姍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研究[D].遼寧大學,2016.
[8]周前程.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主體意蘊[J].實事求是,2014(2):13-17.
[9]包心鑒.把握規律與堅定自信——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理論探討,2013(3):5-9.
[10]魯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五大來源[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3(3):1-3.
[11]劉澤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緣由及主要特征[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4):6-11.
[12]樊瑞科,孫立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六維溯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2017(2):92-96.
[13]楊天宇,侯鵬,簡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依據研究[J].中國市場,2016(8):64-64.
[14]劉佳,張愛麗.統一戰線助推中國夢的實現[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15):6-7.
[15]張麗麗,方玉梅,韓夢娟.堅定“四個自信”應正確理解和把握的四大辯證關系[J].領導之友,2017(1):32-36.
孫珊珊(1992- ),女,陜西西安,2015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經濟社會發展。